來源: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
《產城》雜志是國家新聞總署審批同意,全國公開發行的經濟類月刊,由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光明日報出版社指導,成都市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主辦?!懂a城》雜志2025年6月刊中,對國家超高清視頻中心進行了專題報道,以下為報道全文。
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
錨定技術突破點
構建“超高清+ AI”全鏈條生態體系
在科技重塑產業格局的時代浪潮中,超高清視頻正從視覺革命的先鋒,演變為撬動制造業升級的關鍵支點。
作為四川省首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簡稱:國創中心)自2022年10月經工信部批復成立以來,便以突破“卡脖子”技術為使命。短短兩年間,國創中心在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賦能領域不斷突破,不僅推出4K/8K超高清攝像機等自主創新產品,更通過全鏈條創新體系搭建,成為驅動成都制造業高端化躍遷的核心引擎。
當產業發展步入“十五五”新周期,國創中心將以更具前瞻性的戰略布局——錨定4K/8K特種攝像設備的技術攻堅,構建“超高清+ AI”的全鏈條生態體系,引領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實現從技術跟跑邁向生態引領的跨越。
厚植技術創新沃土,筑牢產業發展根基
國創中心自成立之初,便錨定超高清視頻產業關鍵核心技術與“卡脖子”領域,致力于提升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技術應用推廣及行業公共服務能力。圍繞這一目標,目前國創中心已基本搭建起共性技術、測試驗證、中試孵化和行業支撐服務平臺體系。
在技術研發的“主戰場”,國創中心交出了亮眼答卷。成功推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視系列4K/8K超高清攝像機、8K高解像力鏡頭、大靶面傳感器位移式光學防抖模組等創新產品。這些成果的背后,是專利與標準體系的雙重護航。截至2025年5月,國創中心已申請專利189件(其中72件獲得正式授權),獲得軟件著作權 31件,牽頭或參與44項標準制定,其中7項國家標準與21項行業/團體標準已正式發布。
技術創新的最終價值,在于向產業效能的轉化。國創中心在成果轉化領域同樣成績斐然,80項研發成果已陸續成功轉化為產品,并應用于實際場景,累計為60家企業提供有效服務。打造的國內首個超高清領域一站式檢測認證服務平臺已通過CMA認證和CNAS評審,可對外提供光學、圖像、綜合應用等專業化檢測認證服務,大幅提升技術驗證和產品迭代速度;中試孵化平臺則成功推動多項技術成果轉化,顯著縮短產品創新周期。憑借在超高清領域技術和產業端的不斷努力,有效助力四川超高清視頻攝錄編設備技術、產業規模及市場占有率躍居全國前列,其中成都更是成為行業發展的佼佼者。
國創中心打造的“技術攻關—生態聚合—場景落地”三位一體模式,不僅攻克了超高清產業鏈的共性技術瓶頸,更以跨界融合催生新業態。這種創新模式正推動成都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速邁進。
技術創新永無止境。國創中心還不斷拓寬超高清視頻技術的應用邊界,緊盯低空經濟、安全應急、智能檢測、人形機器人等重點領域,深度挖掘超高清視頻技術的融合應用潛能。通過持續強化與行業系統集成商的深度合作,面向機場、鐵路、邊海防、低空無人機、城市安全、生態保護等領域建設示范工程,打造形成“空域8K高精度視頻監測”“8K大場景視頻監測”等多個具有代表性的應用示范場景。這些場景的落地,不僅展現了超高清視頻技術的應用價值,更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樣本。
錨定技術攻堅新坐標,擘畫生態協同新藍圖
面向“十五五”,國創中心制定了清晰且極具前瞻性的發展規劃。在技術研發領域,將繼續聚焦超高清前端核心技術和設備,錨定超高清4K/8K特種攝像機模組和整機,結合高精度跟蹤、AI端側算法,重點研發創視系列超高清特種攝像機/攝像頭。同時,建立的國內首家超高清視頻檢測認證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提供從鏡頭、攝像機、硬件、軟件至完整解決方案的試驗驗證、分析評價、檢測認證、標準制定、培訓等一站式檢測認證技術服務。此外,推進超高清視頻硬件設備技術的中試驗證與成果轉化,解決從技術原型到規?;a的關鍵瓶頸,搭建的視頻AI創新服務平臺,進一步推動“超高清+AI”創新融合,全面構建“研發測試—中試—孵化”全鏈條生態體系。
在促進超高清視頻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方面,一是構建產業生態圈。國創中心以“平臺公司+聯盟”模式運作,股東涵蓋索貝數碼、四川長虹、四川九洲等產業鏈頭部企業,覆蓋材料、芯片、模組、終端設備等全環節;同時聯合廣東、深圳等區域資源,形成跨地域協同創新網絡,可以推動成都超高清產業從單點技術優勢向全產業鏈優勢躍升。二是發揮產業聯盟作用。國創中心依托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聯盟、四川省超高清聯盟以及行業聯盟、協會,聚集了內容制作、編碼、播放、傳輸、顯示等行業上下游頭部單位100余家,涵蓋企業、科研院所、高校、事業單位、聯盟協會等各類創新主體。同時,聯動優秀創新平臺、行業企業圍繞產學研用一體化需求,開展共性技術研發、測試驗證、行業應用示范、標準制定等合作。三是聯動國家級創新平臺合作。國創中心與鵬城實驗室、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等20余家創新平臺深度合作、優勢互補,聯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終端實驗室聯合國家智能語音創新中心、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共同發起“創新端側產品新質檢測方法推進計劃”,即“新尺計劃”,從產業需求出發,解決技術代際斷層、資源分散、場景覆蓋不足等核心問題,為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提供高質量檢測能力支撐。
“好技術需要好土壤,就像幼苗離不開陽光雨露。”近日,在四川省發布的《關于支持成都做優做強極核功能 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的決定》等政策意見中,均將超高清視頻列為重點發展產業。
為保障成都制造業與超高清產業協同發展,國創中心也對此提出兩方面具體建議:一方面希望繼續支持國家級超高清創新平臺提升工程。建議重點支持以實體化運行的國家級超高清創新平臺,突出發展超高清共性技術創新(智能視覺硬件、編解碼硬件等),超高清+AI創新服務(模型算法、數據集、場景應用、訓推驗一站式服務等),以及面向超高清標準的技術驗證、檢測評測等產業公共服務。幫助平臺和企業發揮好國家級超高清創新平臺的已有基礎和持續發展源動力優勢,打造“超高清+”產業融合亮點,落地技術創新和場景應用清單,促進供需對接,謀劃成都市在超高清產業與科技融合發展方向的差異化、優勢化重大產業布局。另一方面呼吁盡量給予超高清及相關產業原創、初創相關企業及團隊資金獎勵和新型融資支持。建立原創IP獎勵、技術創新獎勵、跨平臺融合創新獎勵,給予適配的相關企業和團隊科創型(耐心資本)融資支持,重點支持國家級平臺及其孵化企業、初創團隊、原創IP、實體化運行的超高清產業平臺,充分釋放首發經濟潛能。
從技術研發的持續突破,到產業生態的精心構建,國創中心的 “十五五”規劃不僅是技術路線圖,更是產業生態宣言。未來,隨著各項規劃與政策的逐步落地實施,這座創新高地必將以更強勁的創新勢能,為制造強國戰略續寫更多“成都篇章”。
好文共賞請轉發 有話要說請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