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業是父母最看重的事情,為了讓孩子能進入理想學校,不少家長不惜重金“托人”辦理入學,而“騙子”正是抓住家長的這種心理,以此行騙,不僅導致家庭財產損失,還可能耽誤孩子正常入學。
近日,九原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公開開庭審理的一起詐騙案件就是利用上述手段行騙。
案情回顧
老賈的孩子小賈即將小升初,老賈聽說張某常幫人辦理入學,且有成功案例,便想請張某為孩子找所理想的學校。張某自稱教育局有親戚,辦這事沒問題。于是,老賈給張某轉了13萬元。隨著開學臨近,老賈多次聯系張某,對方卻一再推脫。后來,張某為了不暴露,給老賈發了一張小賈被學校錄取的偽造圖片,讓老賈誤以為事情辦妥。可到了開學報到時,老賈才發現孩子根本沒被理想學校錄取。
另一位家長老吳也面臨孩子小升初的問題,老吳的朋友老劉認識張某,聽說張某有“門路”能辦入學,便幫忙聯系了張某。張某說辦理需要13萬元,老吳便將13萬元交給老劉,老劉轉了10萬元給張某,自己留下3萬元。開學日期越來越近,老吳通過老劉聯系張某,張某稱沒問題,讓耐心等待。但老吳和老劉等了許久都沒消息,多次聯系張某時,對方要么推脫要么不接電話,兩人這才意識到被騙。之后,老劉把自己留下的3萬元還給了老吳,可被張某騙走的錢沒能追回,孩子的入學問題也沒解決。
懊悔不已的老賈和老吳趕緊報案,公安機關將張某抓獲。經查,張某是為了償還個人債務,才以幫忙辦理入學為由實施詐騙。
審理結果
本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張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遂依法對其判處刑罰并處罰金。
法官寄語
家長重視孩子學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必須提醒的是,孩子入學有明確的正規流程和合法途徑,任何所謂“走后門”“托關系”的說法,本質上都是違背規則的騙局溫床。切勿輕信那些聲稱能“暗箱操作”的言辭,一旦被這種僥幸心理驅使,很可能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最終不僅會造成財產損失,更可能耽誤孩子正常入學,落得“學沒上成、錢也打了水漂”的雙重遺憾。
來源丨刑事審判庭 葛雅如
審校丨劉 杰
審核丨逯瑞杰
終審丨王銳軍
?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包頭九原法院”公眾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