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城
今年最好玩的事情,就是那些頂級文學期刊出事后,集體裝死,集體沉默!他們以為躺幾天板板,大家就把這些爛事給忘記了。可沒想到的是現在的網友記性好得很,一直在窮追猛打。
裝死了好幾天,終于有一家頂級文學期刊開始有反應了,仿佛是某根神經在慢慢恢復知覺。
今天下午(7月2日),《收獲》雜志在小紅書網友“抒情的森林”賬號下面留言:
話不多,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關注和討論,感謝加呼吁。
巴金先生教誨“把心交給讀者”,你們倒好,把心交給了孫頻。
據《紅星》新聞報道,《收獲》雜志表示這段回應是《收獲》雜志編輯部表決通過的。
真是可笑,集體表決出來的不是一個公開的情況說明,而是一個暗戳戳的只針對一個人的回應。
下面,來談談我對《收獲》雜志回應的看法吧。
1、在回應中,《收獲》雜志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們呼吁更純凈的原創”,其中的“呼吁”兩個字讓人感到特別特別的不舒服,等于是《收獲》雜志把自己當成局外人了,而不是當事人。你們現在要做的不是呼吁,而是正視事情的本身,給出實事求是的回應。
2、《收獲》雜志直接回避了關于孫頻涉嫌抄襲的事件,所以他們的回應明顯就是在避重就輕。
在《紅星》新聞的報道中,“抒情的森林”最后很清醒地表示,這個談不上是回應,其實雜志是有義務向公眾做出進一步的說明的,他面對的對象是公眾,廣大的讀者,不是我這個個人博主。
“抒情的森林”這個網友讓我敬佩的是他的清醒和穩重。
《收獲》雜志還是存在態度的問題,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并沒有把公眾放在眼里。估計下一次來個“著火的森林”揭露他們,他們又會小心翼翼地跑到“著火的森林”那里留言。
他們不愿意面向公眾,只是跑去給博主打招呼,好像是在說:“某某某,請以后不要再發帖質疑我們了,好不?”
《收獲》雜志的編輯還表示:“如果(是否抄襲)是很清楚的問題,早就會有很清楚的態度了。這個還是要交給······法律。”
呵呵,交給法律,是雜志社去告,還是那些被抄襲的作家去告?福樓拜都已經死了,他扒開棺材蓋去法院告嗎?
這位編輯說的話,就是一句空話。
他可能沒有意識到,這樣的說法實際上是在鼓勵“拼貼式抄襲”,也在鼓勵大家都去“拼貼式寫作”,反正被捅出來后,雜志社不能直接處理。交給法律,法律大概率也不會處理。
就算是犯錯,這樣的錯誤成本接近零。沒發現,領多多的稿費,出大大的名。發現了,反正雜志社又不會處理。怕個錘子!
既然是純文學,那么肯定會有一個純度,即原創的純度。讀者希望讀到的是純度滿滿的作品,而不是東拼西湊、充滿雜質的文學作品。
如果文學期刊繼續發表純度不高的拼湊作品,離真正的躺板板也不遠了。
現在已經很多人都不看雜志,除了文學圈的極少數人。如果一本雜志大都是充滿雜質的文學作品,誰愿意看?還不如刷小視頻去。
文學期刊想拉回讀者,必須旗幟鮮明地杜絕“拼貼式的作品”,反對“拼貼式的抄襲”,而不是裝死,更不是敷衍公眾。
公開發行文學期刊都是官方刊物,同樣是有公信力的。一旦失去公信力,雜志辦不辦都沒有多大的意義了。
最后,鄭重地問《收獲》雜志三個問題,希望能得到鄭重的回應:
1、請問貴刊是否決定今后不再使用孫頻的作品?是否決定停發孫頻2025年第3期的稿費?
2、貴刊作為國內重量級的文學期刊,能在貴刊發表作品是一個作家的追求和榮耀。貴刊還是一本雙月刊。
在2025年的1——3期里,發表了孫頻兩次作品,中間僅僅隔了一期。除了孫頻,幾乎沒有其他的作家能有這樣的待遇。
那么請問,孫頻為什么能有如此高的待遇?她的作品是不是約稿?還是哪一位文壇大佬的薦稿?是不是除了孫頻,其他的知名小說家都不配享有這樣的待遇?
3、請問貴刊是否支持“拼貼式的抄襲”和“拼貼式的寫作”?如果不是,請發一個公開的情況說明,明確反對這樣的稿件和寫作。
《收獲》雜志是一本歷史悠久的文學期刊,是有輝煌歷史的文學期刊,創辦人是令人敬仰的文壇前輩巴金先生。
如今,《收獲》雜志一再令公眾感到失望。
若巴金先生九泉下有知,他會怎么想?
作者簡介:巴城,來自巴山蜀水,前文學雜志編輯,現出版人、文化傳媒從業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