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就不平靜的中東,在伊朗與以色列爆發沖突后,再次成為隨時可能引發大戰的危險區域。
就連一向自信滿滿的特朗普,也在6月25日公開表示,戰爭可能會再度迅速爆發。
而遠在亞洲的中國,卻意外地成為了各方外交博弈的核心焦點。
尤其是來自以色列的一番言論,讓人們意識到,原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已經如此巨大?
一,再度成為焦點
在今年5月印巴發生沖突期間,由于中國殲-10戰機表現出色,中國首次在全球軍貿領域引起廣泛關注。
到了6月24日,隨著伊以沖突暫告一段落,中國又一次站上了世界舞臺的中心。
特別是伊朗。
盡管伊朗在全國范圍內舉辦了隆重的慶祝活動,宣稱自己成功挫敗了美國與以色列的戰略企圖,取得了重大勝利。
但事實上,這場戰爭對伊朗來說,損失極其慘重。
包括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穆罕默德·巴蓋里、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侯賽因·薩拉米在內的20多名高級將領集體遇難,最高領袖顧問團遭受嚴重打擊,多位核武器專家被精準清除。
更不用說遭到嚴重破壞的核設施基地……
伊朗在空中防御方面的表現,堪稱全面失敗。
更糟糕的是,雖然雙方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強烈推動下于6月24日達成停火協議。
但實際并未真正實現和平,連特朗普本人也認為,戰火可能隨時再起。
因此,伊朗面臨的壓力空前巨大。
為此,6月25日,伊朗國防部長阿齊茲·納西爾扎德緊急訪華,希望從中國采購先進武器裝備。據透露,伊朗計劃引進36架殲-10C戰斗機以及40架梟龍戰機。
另有消息稱,伊朗還考慮直接引進一條殲-10生產線。
顯然,過去更傾向美俄武器的伊朗,如今終于意識到,若想掌握自身防空能力,必須依賴中國制造。
然而,當伊朗急切尋求與中國合作時,以色列也沒閑著。
畢竟,在拉攏大國介入方面,以色列向來是行家里手。
同時,以色列也非常清楚,一旦讓伊朗成功與中國建立深度軍事合作,那么未來要拉美國介入將更加困難。
而且不得不承認,以色列確實看準了伊朗的軟肋,并準備采取致命手段。
二,斷其命脈
7月1日,以色列駐上海總領事拉維特?貝爾公開發言,呼吁中國應動用對伊朗的政治與經濟影響力,限制其核發展計劃。
他甚至直言,“如果中國停止進口伊朗石油,伊朗經濟將面臨崩潰。”
不得不說,以色列此舉直擊要害,也讓全球重新審視中國在中東事務中的戰略地位。
這一局勢可以追溯到十年前。
2015年,伊核協議簽署后,西方國家逐步解除對伊朗長達三十年的制裁。
擁有豐富油氣資源且控制霍爾木茲海峽這一關鍵通道的伊朗,終于迎來了短暫的繁榮期。
可惜好景不長。
2017年特朗普入主白宮后,伊朗的命運再次逆轉。
2018年,特朗普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重啟對伊朗的全面制裁,尤其針對其能源出口實施嚴厲打擊。
效果立竿見影。
2018年,伊朗原油日產量為380萬桶,日出口量為230萬桶;到了2020年,這兩個數字分別下降至180萬桶/天和70萬桶/天,2021年更是跌至僅10萬桶/天!
這意味著什么?
石油出口收入曾占伊朗財政總收入的70%,GDP的17%。
這簡直就是在逼迫伊朗走向絕境!
幸運的是,中國伸出了援手。
2022年,中國頂住西方壓力,不僅無視對俄羅斯的制裁,也繼續大量進口伊朗石油。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從伊朗進口石油達170萬桶/天,幾乎占伊朗全部出口量的90%。
不過,由于兩國多采用人民幣結算,加之受美國制裁影響交易路徑復雜,統計數據存在一定爭議。
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的伊朗已無法離開中國市場。
因為在西方封鎖之下,唯有中國既有實力也有意愿大規模采購伊朗石油。
而目前的伊朗,極度依賴石油出口。
根據2023年伊朗官方統計,全國8855萬人中,有2000萬人處于極端貧困狀態,其中300萬個家庭陷入極度困境。
2024年伊朗GDP為4340億美元,其中石油出口占比高達13.3%。
可想而知,一旦中國停止購買伊朗石油,那對伊朗而言,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但問題是,以色列設想得美好,中國會理睬嗎?
三,中方回應
說實話,不知是不是以色列習慣了被美國慣縱,竟敢對中國指手畫腳。
中國自然不會接受這種干涉。
7月2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以色列的言論,中國給予了明確回應:
首先,中伊合作始終基于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任何外部勢力都無權干涉。
其次,以色列試圖將正常的能源貿易與伊朗核問題強行掛鉤,實質上是在轉移自身政策失誤的責任,并為干涉別國內政找借口。
第三,中方一貫主張通過對話協商解決伊核問題,反對任何形式的武力威脅和單邊制裁。
至于中國的能源進口問題?
外交部早已明確表態:“將依據自身需求采取合理能源安全措施”。
甚至連特朗普也曾表示,中國可以繼續購買伊朗石油,只要能再多買些美國石油,他會感到非常榮幸。
那么,以色列憑什么對中伊能源合作說三道四?
這場看似無關緊要的口水戰,實際上向世界展示了今日中國的強大。
不僅因為人們驚訝地發現,在2024年中國石油進口國名單中,伊朗甚至未能進入前十。
更重要的是,正如前文所述,自2018年美國對伊朗實施石油禁令以來,
只有中國敢于頂風繼續大量采購伊朗石油,成功支撐了這個國家的運轉。
美國當然也不甘心。
今年3月,美國財政部就曾因山東壽光魯清石化有限公司違反對伊朗制裁規定,對其進行處罰。
但這又如何呢?
2025年前六個月,伊朗對中國的石油出口仍維持在每天170萬桶的高位,徹底讓美國的制裁淪為笑談。
可以說,中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中東產油國:無需懼怕美國制裁,中國有能力保障能源供應!
相反,中國反而給了美國沉重一擊。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石油同比暴跌97%,僅占總進口量的0.3%,幾乎完全中斷。
而在美國出口商品結構中,能源類產品占據半壁江山。
這也是為何特朗普剛處理完伊以沖突,就迫不及待向中國推銷本國石油的原因。
看來,世界格局真的變了。
也許以色列該清醒一點了。
真以為在中東稱王稱霸就能獲得真正的尊重?
結語:
當你足夠強大時,你會發現身邊的好人變多了,不是因為他們變好了,而是因為你的力量讓他們不得不重新計算代價。
還是那句話,當美國指控你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時,你最好真的具備反擊能力。
否則,伊朗就是最現實的教訓。
文章信息來源:
環球時報: 【以色列呼吁中方干預伊朗局勢,外交部回應】
中國經濟網:特朗普希望中國購買美國石油,中方回應!
網易:伊以沖突會走向何方引發關注,中美在中東的影響力已有逆轉趨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