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縣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其發展水平對于地區整體經濟增長、社會穩定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義。云南省地處我國西南邊陲,縣域經濟在全省經濟格局中占據關鍵地位。深入研究云南縣域經濟的發展現狀、面臨的挑戰,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對于推動云南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云南縣域經濟發展的積極態勢
(一)區域梯隊初步形成
在“十三五”期間,云南省縣域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區域梯隊逐步顯現。GDP超過500億元的縣(市)數量從“十三五”末的1個增加至4個,如安寧市、楚雄市等;GDP超過200億元的縣(市)數量從20個增至31個。這表明部分縣域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和實力。
(二)分類發展格局精準構建
云南省根據各縣域的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將縣域分為農業縣、工業縣、文旅縣和口岸縣四類,并實施針對性的發展策略。
農業縣(34個)
分層施策:20個“農業優勢縣”(農業產值≥50億元)重點推進產業鏈升級,例如賓川縣的葡萄產業和勐海縣的茶葉產業;14個“農業強基縣”(農業產值<50億元)聚焦基礎設施建設短板的補齊,如瀾滄縣的林下經濟發展。
政策支持:省級專項資金向產業鏈建設傾斜,對設施農業投資給予獎勵。2024年,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15萬畝,以提升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水平。
工業縣(38個)
產業推動:安寧市(鋼鐵產業)、硯山縣(綠色鋁產業)等縣市積極推動“五大特色產業”的發展,包括有色金屬加工、稀貴金屬材料、新能源電池、生物醫藥和智能裝備。
要素保障:建立產業鏈“三圖三庫三清單”,加強產業發展的精準規劃和資源配置。2024年,組織政銀企對接會超過20場,解決融資需求120億元,為工業企業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文旅縣(28個) 大理市、騰沖市等文旅縣實施“景區強基煥新計劃”,積極打造旅居云南、研學旅游等新業態。計劃到2025年推出“一縣一IP”品牌,提升文旅產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口岸縣(12個) 依托云南省作為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定位,河口縣、瑞麗市等口岸縣積極推動邊貿加工和跨境物流發展。2024年,口岸進出口額增速達到12%,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三、云南縣域經濟發展面臨的核心挑戰與結構性短板
(一)產業層次偏低
云南省縣域經濟中,資源依賴型產業占比較高,如礦產和初級農產品產業。服務業規模不足GDP的45%,產業鏈較短且附加值較低。以文山州為例,其銦資源儲量位居全國第一,但深加工率不足30%,資源優勢未能充分轉化為經濟優勢。
(二)區域失衡加劇
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較為突出,昆明市、曲靖市和玉溪市三市GDP占全省近40%,而其余13個州市的GDP總和仍低于這三個市。這種區域失衡狀況制約了全省經濟的協調發展。
(三)創新與人才瓶頸
縣域研發投入強度僅為0.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5%,高新技術企業占比不足10%。同時,技能型人才外流率超過25%,涉農培訓覆蓋率不足40%,創新能力不足和人才短缺成為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市場主體活力不足
縣域營商環境測評結果顯示,審批時效比東部地區平均慢15天,中小企業融資滿足率僅為35%。營商環境有待改善,市場主體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
四、前瞻性建議與實踐路徑
(一)產業鏈升級:從“資源輸出”到“價值掌控”
農業縣應建立“品種研發 - 深加工 - 冷鏈物流”全鏈條,如勐海縣茶產業融合茶旅、電商等新業態,實現產業增值。工業縣應發展“綠電 + 零碳產業園”,如曲靖市的新能源電池產業;推動生物醫藥“種植 - 提取 - 制劑”一體化,如楚雄州的生物醫藥產業。
(二)區域協作:構建“強縣帶動”發展軸
培育“昆楚玉”核心增長極,加強區域協同發展。推動工業縣與口岸縣共建跨境產能合作區,例如安寧市與磨憨口岸共建裝備制造走廊,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三)人才與創新雙輪驅動
試行“縣域創新飛地”模式,在昆明設立研發中心,在縣域進行成果轉化,如硯山縣的綠色鋁研發在昆明進行,生產在縣域落地。擴大“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縣域分校的覆蓋范圍,定向培養高原特色農業、文旅策劃等專業人才。
(四)優化營商環境
推廣“一件事一次辦”數字政務,提高政務服務效率。設立縣域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目標是將中小企業融資滿足率提升至60%,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
五、結論與展望
云南省通過實施分類指導、產業筑基和區域聯動等策略,正逐步扭轉縣域經濟“小散弱”的格局。然而,未來仍需聚焦產業鏈韌性提升,以應對初級產品價格波動的沖擊;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吸引人才回流;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生態資源的經濟價值變現。安寧市通過工業技改拉動GDP年增長8%、騰沖市通過打造文旅IP帶動就業增長15%等典型案例表明,精準施策能夠有效激活縣域經濟發展動能。
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深入探討如何建立更加長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機制,提升產業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加強對人才培養和引進的精準度和實效性研究,以滿足縣域經濟發展的多樣化需求;以及探索更加有效的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良性互動。
本報告結合政策文本、經濟數據及實操案例,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集成化解決方案,為省級部門制定縣域發展“一縣一策”提供了參考依據。數據來源包括云南省統計局(2024年經濟普查)、省發改委《關于推動新時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及省農業農村廳、工信廳、文旅廳的專項報告。如需查閱完整案例建議,請參考原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