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素問?五運行大論》說:“南方生熱,熱生火。”夏天陽盛陰虛,為了順應陰氣的不足,可以晚些入睡;但要早點起床,多呼吸新鮮空氣,以順應陽氣的充盈與盛實,有益增強體質。
由于夏季炎熱,體力消耗較大,又日長夜短,相對睡眠不足,經過一上午的活動勞作,一般會有疲勞之感,可在中午利用午休做適當的補償,這樣下午才能夠精神煥發。但午睡的時間不宜過長,久眠則神昏,最好控制在一小時之內。雖然午睡時間比較短,但也不能草率從事,需注意睡眠衛生,如飯后不能立即躺臥,應稍微活動一下,以利于食物的消化;不能坐著打盹,不能在有穿堂風經過的地方午睡,不要讓電扇直吹,以防賊風所襲;午睡時最好脫下外衣,并在腹部蓋上被單之類。
雖然夏天多陽光,但也要堅持做適當的運動,以適應夏季的養長之氣。夏日炎熱出汗增多,需經常沐浴,以除汗垢。此外另有一法,就是時時想著“冰雪在心”,用自身的意念來克服外界的炎熱,這樣就心靜自然涼了。亦可練習坐功,選擇通風遮陽之地,端正身體姿勢,調整呼吸,收心降火,以預防中暑,養陽強身。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
在飲食方面,《養生論》認為:“夏氣熱,宜食菽以寒之,不可一于熱也。”夏季酷熱多雨,暑濕之氣易乘虛而入,常會使人食欲降低,消化力減弱,因此,在飲食安排上,要注意調配食物的色、香、味,盡力引起食欲,使身體能夠得到全面足夠的營養。由于夏季陽氣盛而陰氣弱,故宜少食辛甘燥烈、肥甘厚味之食品,以免心氣偏亢,化熱生風,過分傷陰,激發疔瘡等病。宜多食甘酸清淡、素潔而有滋陰功效的食品,這樣才能消暑健身,增進食欲,達到飲食的陰陽平衡,如綠豆、西瓜、荔枝、烏梅、涼拌豆芽、糖拌西紅柿等。可常飲冬瓜湯、百合湯、紅棗湯、百合紅棗湯、綠豆湯等,以解暑止渴、生津涼血。《本草備要》說:“苦者能瀉燥火。”夏天可多食苦瓜、苦筍、茶葉等食物,以利尿除濕。
夏季飲食雖然宜清涼素潔,但仍需注意不要過食生冷食品,否則飲冷無度會使腹中受寒,導致腹痛、嘔吐、下利等胃腸疾患,尤其是對慢性病患者,例如冠心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這些患者如果吃冰凍食品過多,難免加重病情或誘使舊病復發。患胃潰瘍、胃酸過多的人,不宜多吃含酸味的冷飲。因夏季氣候炎熱,人體氣血趨向體表,從而形成陽氣在外、陰氣內伏的生理狀態,此時胃液分泌相對減少,消化功能較低,喝冷飲必須根據年齡、性別、健康狀況等斟酌選用。冷飲盡管當時喝著爽快,也有一定的解暑效果,但從養生的角度看,解暑還是茶水好,溫熱的茶水是夏季較理想的飲料。夏季食物很容易腐壞變質,因此,夏季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不宜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凈消毒。
內容說明:文中圖片皆來源于網絡,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