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伏天要來了,五大罕見特征20年一遇,得提前備著。
頭伏7月20日才到,比往年晚近10天。
上回這么晚入伏,還是2006年。閏六月鬧的,節氣全往后挪了半個月。
總伏期就30天,十年里最短的一回。
2007年、2012年也是30天,當年40℃熱得田埂裂。入伏出伏都是農歷六月廿六,雙日期疊一起。80歲王奶奶說:“雙六月火燒天,我年輕時遇過。
”入伏日是農歷雙數,今年算母伏。
“公伏爽母伏兇”,濕熱勁兒比公伏大不少。
長江邊張嬸前兒測濕度,80%潮氣裹著熱氣,悶得慌。體感溫度比實際高3-5℃,戶外干活兒得防熱射病。
今年還是秋包伏,末伏在立秋之后。老輩人說“秋包伏熱得哭”,往年南方熱到8月下旬。2019年秋包伏,杭州9月還38℃,熱得人直擦汗。
晚入伏真會旱干田?2017年長江中下游后期高溫,華北前澇后烤。
短伏期就不熱?2007年40℃高溫,莊稼葉子都卷邊兒。
母伏的雨多不多?
河南前兒發洪水警報,黑龍江暴雨成災。
處暑后入伏,末伏到8月26日,21世紀才5回。農諺說“處暑不出伏,必定是災年”,氣象卻說得看副高咋動。今年8月副高偏強偏西,江南華南高溫要“超長待機”。
北方冷空氣活躍,強對流天氣可能扎堆兒來。種玉米的老張愁:“伏天雨多怕澇,雨少怕旱,咋整?
”種水稻的李嬸憂:“濕熱天兒,稻瘟病容易鬧,得提前防。”伏天短不代表涼快,熱法變了更得防。高溫時段少出門,多喝水,隨身帶藿香正氣水。
北方備雨具,南方備抗旱,田邊挖溝別偷懶。您老家有啥伏天應對妙招?評論區聊聊。
具體天氣以當地預報為準,提前查最新信息更穩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