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國際商務》:第五章 國際商務中的勞務合作5.1-5.7
第五章 國際商務中的勞務合作5.1-5.7
5.1國際勞務合作概念
國際勞務合作,是國際商務學問研究的基本范疇之一。其研究對象是勞動力這個生產要素在國際間移動和配置的規律。
勞動力國際移動的情況較為復雜,國際勞務合作僅為其中的一項。
這里所說的“勞務”,系指勞動力所有者提供勞動力給不具有對該勞動力支配權的單位或個人,滿足其某種需要的勞動。這些勞動,既有生活服務,又有生產活動,前者稱作服務性勞務,后者稱作生產性勞務。
勞務合作通過勞動形式提供勞動力的使用價值,使合作雙方均獲得經濟效益。
根據勞務的技術含量,勞務又被劃分為普通勞務和技術勞務。
普通勞務指一般的普通工人提供的勞務,如建筑業中的土建勞務、一般的工農業工人提供的生產勞務等,這類勞務當然也包含一定技術因素,只是要求相對低些;技術勞務指包含較高技能的勞務,加工程師、設計師、醫生、廚師提供的勞務以及承包工程的設計勞務等。
根據勞務提供者的不同,勞務又分為個人勞務與團體勞務。
個人勞務指單個個人的勞務;團體勞務指由企業、個人組織起來的由多人共同提供的勞務,發展中國家的勞務派遣公司或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成批派出的勞務人員提供的勞務就屬于團體勞務。
國際勞務合作所包含的內容相當廣泛,既有服務性勞務的輸出輸入,也有物質生產性勞務合作。
由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更多地在當地消化勞務,第三產業興起后,服務性勞務在整個國際勞務合作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這是世界性產業結構的變化的結果。
國際勞務合作的形式,也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日趨多樣化,主要有:國際承包工程、國際旅游、信息咨詢、法律服務與技術服務等。
發展中國家由于受到自身經濟技術水平的限制,國際勞務合作主要通過三種形式進行,即:國際承包工程、國際旅游和勞務與智力引進等。
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技術水平的提高與第三產業的發展,其國際勞務合作形式也在向多樣化方向發展。
5.2戰后國際勞務合作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勞務合作發展迅速,原因當然是勞務的輸出與輸入雙方對經濟利益的追求,此外,一些客觀因素也為國際勞務合作的蓬勃發展提供了便利。
歸納起來,促進戰后國際勞務合作迅速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數種。
二戰后,美國和蘇聯兩大軍事集團形成了在核威懾基礎上的對抗與平衡。
戰后經濟生活的國際化和國際經濟相互依賴逐漸加深,使得各國出現日益頻繁的經濟聯系。
發展國際勞務合作是發達國家綜合利用自身優勢和彌補自身劣勢的需要。
發展國際勞務合作是發展中國家發展民族經濟的需要。
跨國公司的興起及其全球性經營戰略,促進了國際勞務合作的增長。
5.3國際勞務市場的特點與趨勢
國際勞務市場上對普通勞務的需求減少,對技術勞務的需求逐漸上升。
一般地說,世界各國政府都在限制低端勞動力的入境。隨著工業自動化的進程,發達國家所需要的,不再是從事勞動密集型產品生產的勞動力,而是需要較高級的、較特殊的勞務人員,如通訊、信息、軟件設計等專業人才。
多數發展中國家也不缺乏從事工農業生產勞動的普通勞動者,它們大量需要的是能夠提供咨詢、設計以及其他技術服務的技術人員,以及承包工程的勞務人員。
發達國家是技術性勞務的主要出口者,是普通勞務的主要進口者,發展中國家是普通勞務的主要出口方,是技術性勞務的主要進口方。這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各自的經濟技術水平和經濟結構所決定的。
一般來說,在發達國家大規模經濟重建和新建時期,需要輸入大批外籍勞工;若是遇到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發達國家經濟陷入“滯脹”或衰退周期,對外籍勞務的需求就會減少。
但國際勞務市場多元化的趨勢已經形成,是不會改變的,隨著世界經濟和各國經濟的發展,國際勞務市場多元化的趨勢還會加強。
長遠地看,國際勞務合作的前景十分廣闊,這種長期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它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
一是科學技術不斷向前發展,生產國際化與國際相互依賴將不斷加深,必將進一步需要國際商務合作包括國際勞務合作。
二是世界各國之間由于經濟技術發展的不平衡,總是有的國家先進,有的國家落后,先進與落后國家之間相互取長補短、加強合作是必然的。
第三,世界各國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總是導致國民收入的差異,即有的國家工資高,有的國家工資低,使勞動力的國際移動成為必然。
5.4國際勞務合作的驅動因素
國際勞務合作的促進因素,就是經濟利益。即各個行為主體從勞務合作中取得的各種經濟利益,是驅動國際勞務合作前行的主要因素。
對于勞務的輸出方與輸入方來說,其驅動因素又有不同。
對于勞務輸出方來說,促進國際勞務合作的因素主要有外匯收入、緩解就業壓力、帶動商品出口等。
勞務輸出可以取得一定的外匯收入,有利于勞務輸出國進口能力的增強和國際收支的平衡。
勞務出口的人力需求,有利于解決國內就業問題。
勞務輸出有利于本國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發展中國家通過輸出勞動力到其他國家,可以從中學到不少先進的技術知識、施工方法和管理經驗,相當于派出一大批免費留學生。
勞務出口可以帶動商品出口規模的擴大。
首先,承包工程帶動勞務出口的發展,許多與工程建設項目有關的機器設備、材料等物質資料的出口也被帶動起來。其次,國際間的技術轉讓常常是與成套設備的出口相結合的。其三,在國際旅游過程中,外國游客除支付住宿、娛樂等費用外,還要購買旅游商品,帶動消費。
勞務出口的經濟效益屄本國要高。海外承包工程經營得當,其利潤率一般可高于國內,且收入是外匯。而且,由于存在國民收入的差異,輸出的勞務人員一般都會取得比國內高得多的工資收入。技術轉讓也可回收一部分研究開發投資,并獲得超額利潤。
總之,勞務出口企業和個人都能獲得比較好的經濟效益。
對于勞務輸入方來說,開展國際勞務合作的促進因素主要有彌補勞動力不足、廉價勞動力利用等。
勞務輸入國大量利用外籍勞工,可以彌補國內勞動力資源特別是技術力量之不足,有利于本國經濟的發展。
利用廉價的外國勞動力,勞務輸入國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對于發達國家來說,尤其如此。
引進技術勞務,可利用國外的先進技術和技術服務,縮短研究開發時間,節省科研費用,有利于本國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
5.5國際勞務合作的制約因素
制約國際勞務合作發展的因素也有種種。
從勞務輸出方來看,制約國際勞務合作發展的因素主要有輸出國現狀、勞動力本身、法律事務等。
勞務輸出國政府可能會擔心對外轉讓技術會為自己培養競爭對手,大量的勞務輸出也可能造成人才外流,影響本國經濟的發展。
輸出國政府對勞務輸出的顧慮是阻礙勞動力輸出的一大因素。
從勞動者本身來看,鄉土觀念、背井離鄉與親人分別之苦、新目的地的語言障礙、生活習慣不適,以及到國外所需的交通即到達后的生活之處等,是勞動力角度限制國際移動的重要因素。
勞務輸出國在國際勞務合作方面的法律與政策是否完善和配套,是影響勞務合作的一個重要因素。
如果法律、政策不配套,對勞務輸出的組織管理跟不上,會嚴重制約勞務輸出的發展。
再者,勞務輸出國的經濟技術水平有限,也可能限制勞務輸出。
某些國際承包工程由于對技術、施工水平要求較高,有的勞務輸出國以其現有的技術水平無法滿足要求,就無法承攬這些工程。
從勞務輸入方來看,制約國際勞務合作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入境限制、輸入國工會反對、文化抵制等。
勞務輸入國政府擔心大量輸入外國勞動力會給本國的基礎服務設施造成較大壓力、影響社會安定等,可能會采取一些措施,限制外國勞工流入,尤其在經濟衰退時期,外籍勞工首先會被解雇和遣返。
大量廉價外國勞動力的輸入不僅不利于東道國勞工尋找工作,而且會抑制東道國的工資水平上升,因此,勞務輸入國工會和其他勞工組織往往會抵制外國勞動力的輸入。
如果勞務輸入國的社會文化習慣和輸出國差異太大,也會限制勞工和移民的數量。
勞務輸入國的政局是否穩定、社會是否安定、經濟上是否有支付能力、勞務合作方面的政策、法律是否完善,也是制約國際勞務合作發展的重要因素。
5.6單純勞務輸出和輸入
單純勞務輸出與輸入,是國際勞務合作中最初級、最簡單的形式。
在最初級、最簡單的形式下,勞務輸出方派出勞務人員到國外提供勞務,只負責提供勞動力,比如技術工人、園藝師、廚師以及部分醫務人員就屬于這一類。
在單純勞務輸出入中,業主或總承包商和提供勞務的受聘方的權利和義務,通過雙方商談簽訂的勞務合同來確定。
勞務合同的主要內容包括:派遣人員的條件要求,人員的安排、更換、撤回,人員工資的計算與發放,各種費用的承擔等。
勞務合同還有受聘人員的生活待遇,各種節假日的權利規定,業主或總承包商和提供勞務的受聘方各自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等。
5.7勞務輸出合同的內容
(一)基本工資。
這是勞務價格的主要標志,是勞務合同中的首要條款,有月、日和小時工資等工資標準、計價貨幣、各種貨幣的比例、外匯兌換率、工資增長率、保值條款、支付方式和支付手續等。
(二)加班費。
加班時間、加班方式和加班的梯級待遇。
(三)國際旅費。
由業主另行支付,一般不包括在工資里。
(四)住宿安排。
一是業主向輸出方勞務人員提供住房;一種是提供費用,由輸出方自行租房,包干使用。
(五)交通費。
一般由業主派車接送輸出方人員上下班,另配生活用車。
(六)醫療保障。
業主負責輸出方人員的醫療費用,一般限在國營醫院治療,在私營診所就診不予報銷。
勞務輸出國一般會爭取配備自己國籍的醫生,購置常用醫療器具和常用藥品,向對方據實報銷。
勞務人員如因工傷致殘或死亡,則業主應支付不低于本人兩年工資的撫恤金。
(七)保險費用。
業主應向當地保險公司為輸出方勞務人員投保人身意外險,并負擔其費用,亦可向業主收取保險費,在輸出國保險。
(八)相關稅收。
勞務輸出人員受聘期間一切應繳納的稅費如所得稅和社會安全稅等,均應由業主負擔。
但采取包工方式的勞務人員的稅收,一般由輸出方自行負擔,其費用計算在包工價內。
(九)勞保用品。
在合同中寫明勞保用品的種類和數量,由業主提供實物,也可由讓其支付費用,由輸出方自備。
(十)動員費用。
按照國際慣例,業主應在簽約后若干天如一個月內,或在應聘勞務人員啟程前若干天,付給一筆一次性動員費,用以安置家庭和準備行裝。
(十一)假日規定。
國際輸出勞務人員,除了例行假日外其他應享受的節假日也需在合同中作出規定。
(十二)合同終止。
一般勞務合同規定,在合同執行過程中,如遇特殊情況工程不能繼續進行時,業主有權終止合同。但業主應向輸出方人員加付三個月工資或尚余合同期限的工資,另付返程旅費。
在勞務輸出合同中,除了以上十二個方面的內容外,還要注意的是:
合同文字要嚴謹,條款要有邏輯性。
法律至上,合同條款要有法律觀念。
拖期付款是勞務合同中的主要風險,在商簽合同時,為避免此類風險的發生,應盡可能取得銀行方面的擔保。
勞務費用的支付不能同雇主和業主之間承包業務的付款條件相聯系。
巴黎雷歐:GLC(Galerie Leo et Co)創始人,著有《國際談判哲學》(法文版)《國際談判實務》(華文版,多家考研機構參考書)《跨國公司內部談判效益論析》(法文版)《法國現代書畫藝術評論》(英文版3 卷)《遠東文化藝術》(法文&華文)《情緒管理十二講》(英文版&華文版)和《雷歐帶你認識法國》(英文版)《雷歐帶你認識巴黎》(英文版)等書籍。
《簡明國際商務》:第一章 國際商務的概念1.1-1.4
本書是廣東高校本科和研究生相關專業推薦讀物,也是工商貿易類專業考研輔導用書。全書具有國際視野,論述深入淺出,在當代國際商務理論和國際商務專業技能方面多次被評為優秀書籍,助力商貿專業人士通曉國際商務環境和規則,熟悉跨國企業經營管理和戰略,用于培養跨國公司、金融機構、咨詢機構和政府管理部門等從事國際貿易、國際投融資、跨國企業經營管理、國際商務營銷、國際商務談判、國際法律實務的國際化、復合型和創新性人才。
簡明國際商務
(高校本科暨考研必讀書)
巴黎雷歐( YouZHi Ren )著
簡明國際商務
目錄
第一章 國際商務的概念
1.1經濟國際化趨勢
1.2古代的國際商務
1.3二戰前的國際商務
1.4二戰后的國際商務
1.5國際商務的相互依賴
1.6國際商務合作的本質
第二章 國際商務合作的“4C”規律
2.1 國際經濟“4C”的基本特征
2.1.1國際經濟關系中的“4C”規律
2.1.2國際經濟矛盾
2.1.3國際經濟競爭的新特征
2.1.4國際經濟競爭的結構性變化
2.1.5高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
2.1.6國際經濟競爭中的主角
2.1.7國際商務協調的重要性
2.1.8國際經濟合作的大趨勢
2.2“4C”之間的相互關系
2.2.1國際經濟協調機制的作用
2.2.2合作與競爭相伴而生
2.2.3矛盾與競爭貫穿始終
2.3關于“4C”的正確認識
第三章 國際商務中的資本移動
3.1資本要素國際移動的經濟動機
3.1.1國際直接投資的動機
3.1.2國際間接投資的動機
3.2資本要素國際移動的經濟效應
3.2.1資本要素國際化的優越性
3.2.2資本要素輸出國的經濟效應
3.2.3資本要素輸入國的經濟效應
3.3資本要素國際移動的形式
3.3.1國際經濟的合資與合作
3.3.2國際經濟中的獨資模式
3.3.3國際間接投資的具體形式
第四章 國際商務中的工程承包
4.1國際承包工程
4.2國際承包工程的的特點
4.3國際承包工程的基本程序
4.3.1國際承包工程的三種招標方式
4.3.2國際承包工程的投標
4.3.3國際承包工程的中標和簽約
4.3.4國際承包工程的實施和驗收
4.4國際承包工程的形式
第五章 國際商務中的勞務合作
5.1國際勞務合作概念
5.2戰后國際勞務合作的發展
5.3國際勞務市場的特點與趨勢
5.4國際勞務合作的驅動因素
5.5國際勞務合作的制約因素
5.6單純勞務輸出和輸入
5.7勞務輸出合同的內容
第六章 國際商務中的科技合作
6.1國際科技合作
6.2國際科技合作的作用
6.2.1國際科技合作的奇跡
6.2.2國際科技合作節省成本
6.2.3國際科技合作帶動開發
6.3國際科技合作的發展
6.4國際科學合作的進程
6.5國際技術合作的權益
6.6國際技術貿易
6.7國際許可貿易的定義和性質
6.7.1國際許可貿易的定義
6.7.2國際許可貿易的性質
6.8國際許可貿易的類型
6.8.1專利許可的利弊
6.8.2專利許可協定的要點
6.8.3“專有技術”的特性
6.8.4作為無形資產的專有技術
6.8.5獨占性許可及其他許可
6.8.6許可貿易的主要特征
6.8.7國際許可貿易的報酬
6.8.8技術報酬的支付方式
第七章 國際商務中的信息合作
7.1國際信息合作
7.1.1信息與人類的關系
7.1.2信息的國際間流動
7.1.3國際信息合作的發展
7.2跨國公司的信息合作
7.2.1國際信息合作機制
7.2.2國際信息合作展望
7.3現代電子商務分析
7.3.1電子商務和網絡營銷
7.3.2現代電子商務的發展
7.3.3現代電子商務的成功因素
7.3.4現代電子商務的分類
7.3.5現代電子商務的功能分析
第八章 國際商務的談判
8.1國際商務談判理解
8.1.1國際商務談判的特征和調整
8.1.2國際商務談判的結構和程序
8.2國際商務談判準備
8.3談判力及其影響因素
8.4簡單談判與復雜談判
8.5國際商務談判技巧
8.5.1國際商務談判中的偵測技巧
8.5.2國際商務談判中的拒絕
8.5.2國際商務談判中的拒絕技巧
8.5.4國際商務談判中的拖延戰術
8.6“合作原則談判”的新理念
8.7國際商務談判中的利益分配
8.8國際商務談判中的信任法則
8.9談判人性格與國際商務談判
8.10文化背景與國際商務談判
第九章 國際商務的法律適用
9.1國際商務的法律保護
9.1.1國際商務關系
9.1.2當事國對國際商務的保護
9.2國際商務保護的基本原則
9.2.1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平等
9.2.2維護國家資源與經濟主權
9.2.3發達國家優待發展中國家
9.3國際商務保護的法律適用
9.3.1意思自治原則
9.3.2客觀標志原則
9.3.3東道國優先原則
9.3.4國際條約原則
9.4國際商務保護的內容
9.4.1對財產權的保護
9.4.2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9.4.3對債權的保護
9.4.4違約責任與補救辦法
9.5國際投資的法律保護
9.5.1涉外投資法對投資者的保護
9.5.2發達國家的投資保險制度
9.5.3雙邊投資保護協定
9.5.4避免雙重稅收的協定
9.5.5多邊投資保護條約
9.6技術轉讓的法律保護
第十章 國際商務爭議的解決
10.1國際商務爭議的解決方法
10.2國際經濟仲裁
10.3國際商務仲裁
10.4國際商務爭議的司法訴訟
10.5國際司法協助
10.6外國法院的判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