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晚打兩個月,海南就是第二個臺灣。”這是教員在收復海南之后發出的感嘆。
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步步緊逼。
中國人民解放軍收復海南的時間非常緊迫。
局勢發展充滿變數。如果第四野戰軍解放海南的戰役稍有延誤。
海南島可能會成為像臺灣一樣的難以攻克的國民黨殘余勢力據點。
說起來這次收復海南的戰役可謂是危機重重。
由于形勢的變化,登島日期一變再變,到最后才拍板。
除了收復海南的主力部隊四野之外,還有一支神秘部隊參與了這次戰役。
這支部隊就是獨自堅守海南23年之久的瓊崖縱隊。
被重重圍剿,卻始終屹立不倒
1927年,中共在瓊崖組織了農民武裝,領導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
特別是1927年蔣介石“清黨”后,大量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遭到迫害。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共瓊崖地委決定組織武裝力量,保衛革命果實。
1927年9月23日,中共瓊崖特委決定在瓊山縣(現屬海南省海口市)的椰子寨發動武裝起義。
這次起義由中共瓊崖地委領導,主要力量是當地的農民自衛軍和少量革命青年。
在起義前夕,瓊崖特委派遣干部深入到椰子寨等地。
宣傳共產黨的主張,動員農民組織起來進行武裝斗爭。
當地農民對國民黨官僚地主的壓迫不滿,紛紛響應號召,積極參加。
起義當天,由馮白駒等領導的起義隊伍,襲擊了國民黨駐守椰子寨的軍隊和地主武裝。
并最終取得勝利。
在椰子寨起義的基礎上,瓊崖革命力量逐步壯大。
在經過數次整合之后,“瓊崖討逆革命軍”在海南島正式成立。
這就是瓊崖縱隊的前身。
這支隊伍在成立之初就受到了國民黨的重重“圍剿”,海南島成為敵后根據地。
1934年,中共中央紅軍開始了長征。
轉移到中國西北部的陜甘寧地區。
在這段時間里,全國各地許多紅軍革命根據地都與中央失去了聯系。
海南地區也不例外,由于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加上海南地處偏僻,通訊極為不便。
瓊崖討逆革命軍在1935年就與中共中央徹底失聯。
盡管失去與中共中央的直接聯系。
但瓊崖縱隊在中共瓊崖特委的領導下,繼續獨立開展游擊戰爭。
特別是在馮白駒等領導人的指揮下,瓊崖縱隊依然堅守革命斗爭路線。
依靠海南島的廣大群眾,進行了頑強的游擊戰和反“圍剿”斗爭。
在日本全面侵華之后,瓊崖縱隊開始將目標轉向對日作戰。
剛開始人數只有三百多人,之后漸漸發展到7000多人。
1939年,日軍進攻海南,瓊崖縱隊的處境愈發艱難。
他們被迫深入密林,與日軍展開游擊戰。
當時的戰士們手里只有老舊的漢陽造,子彈更是少得可憐。
甚至不少戰士們還得靠簡陋的自制土槍土炮與敵人周旋。
經常一場戰斗下來,打光了子彈,只能靠刺刀拼命,條件十分艱苦。
盡管如此,這支隊伍從沒有動搖過信念。
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前。
瓊崖縱隊和日寇、偽軍作戰達2200余次,擊斃、俘虜日偽軍共5800余人。
抗日戰爭勝利后,瓊崖縱隊不但沒有解散。
反而在國民黨的一次次“圍剿”中,繼續頑強戰斗。
海南差點成為第二個臺灣
1949年新中國建立之時海南尚未解放。
對于國民黨來說,海南島的戰略地位不亞于臺灣。
都是靠近大陸沿海的孤立島嶼,四面環海。
擁有天然的地理屏障,非常適合作為“反攻大陸”的堡壘。
解放軍想要收復海南就必須渡海作戰。
國軍不認為連一艘像樣的軍艦都沒有的解放軍可以收復海南。
在得知解放軍即將來到海南之前。
國軍就在海南島派駐了第4、第62軍等裝備精良的部隊,總兵力達到10萬人。
而且還在???、三亞等重要港口和城市周邊建立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企圖阻止解放軍的登陸。
再加上空中力量支援和完善的后勤補給,總之一句話:“優勢在我!”
國軍將海南島和瓊州海峽組建的立體防御稱為“伯陵防線”(伯陵是防御海南的國軍將領薛岳的字)。
自認為固若金湯。
不過這倒霉名字,實在很難不讓人想到二戰德國在最后負隅頑抗時組建的“柏林防線”。
自以為高枕無憂的國軍顯然忽略了一個變量,那就是瓊崖縱隊。
在解放海南的戰役打響前夕,我軍就已經恢復了和瓊崖縱隊的聯系。
要求瓊崖縱隊摸清國軍在海南島上的軍事部署。
在得知情況之后,瓊崖縱隊司令馮白駒派人偽裝成漁民偷渡到廣州當面和軍委匯報。
在得知了國軍的駐軍情況之后,我軍高層實在高興不起來。
原本中央軍委打算采取“一力破十會”的大兵團登陸行動解放海南。
可是瓊崖縱隊帶來的情報表明這么做無異于以卵擊石。
彼時的國軍雖然看似是在困獸猶斗。
但是武器裝備可是實打實由美國人提供的,軍艦、飛機、岸防炮一應俱全。
而解放軍幾乎完全是由陸軍組成,別說軍艦了,連艘像樣的船都沒有。
為了解放海南,中央軍委甚至都急得派人到香港、澳門等地購買先進船只。
可惜這個計劃最終沒能成功。
港澳等地的造船廠在美國的逼迫下根本不敢賣船給共產黨。
解放軍無奈之下只能準備木帆結構的船只解放海南。
不過困難遠遠不止于此。
負責這次行動的四野戰士幾乎全部都是北方人,不識水性容易暈船。
搶灘登陸更不同于陸地作戰,根本沒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一旦失敗就意味著全軍覆沒。
里應外合,成功解放海南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瓊崖縱隊根據島上情況給出了一個建議。
將軍隊化整為零進行大批次的小規模偷渡。
之后再與瓊崖縱隊配合進行游擊戰術慢慢瓦解敵人的有生力量。
等戰機一到就可以里應外合殲滅國軍部隊。
雖然建議不錯,但是四野指戰員和戰士們心里依然沒有底。
此時四野下屬40軍軍長韓先楚認為,面對國軍的嚴密防守,這是唯一可行的計劃。
為了說服中央軍委,他甚至不惜向葉劍英立下軍令狀。
1950年3月,四野第40軍118師的幾百名戰士們奉命渡過瓊州海峽。
登陸國民黨反動派防守薄弱的白馬井,并與瓊崖縱隊會合。
沒想到這次登陸行動卻被國軍部隊發現,遭到了猛烈地攻擊。
在關鍵時刻,早已經在岸邊蓄勢待發的瓊崖縱隊從后方直取敵人的灘頭防御工事,為118師提供火力掩護。
最終雙方順利會師,一路撤退到五指山革命根據地。
幾天之后,四野43軍的一千多名戰士也成功登島。
在作戰計劃第一步成功后,解放軍決定發起全面的渡海作戰。
1950年4月16日,四野大部隊從雷州半島發起大規模的渡海行動。
當時國軍部隊為了應對瓊崖縱隊的襲擾而疲于奔命,露出破綻。
讓四野大部隊最終在4月17日凌晨成功登陸。
登陸之后四野才發現,這次配合他們登陸的兩萬名瓊崖縱隊戰士穿的還是紅軍的軍裝。
由于多年來缺乏后勤,軍裝早已滿是泥濘和破損。
在四野大部隊登陸之后,這場戰役的結果就已經注定。
論陸戰能力國軍完全不是解放軍的對手。
再加上瓊崖縱隊的策應,內外夾攻的壓力下,國軍根本無法組織有效抵抗,迅速潰敗。
直到4月底,海南島的國民黨軍隊被全部掃清,海南全境解放。
解放海南對于新中國的意義十分重大。
因為僅僅兩個多月后朝鮮戰爭就爆發了。
美軍在仁川登陸,蔣介石順勢要求美軍把第七艦隊調往臺灣海峽。
雖說歷史不可假設,但如果海南島及其他群島未能在朝鮮戰爭前順利解放。
那么海南就必將成為第二個臺灣,我們也會喪失在南海的所有話語權。
作為中國人,我們都不應該忘記瓊崖縱隊的英勇付出。
絕不能忘記和平的來之不易,更絕不能縱容任何勢力在我們的領土問題上指手畫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