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水財經社 烏海
7月2日,被業界稱為半導體“獨角獸”的上海超硅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超硅”)科創板IPO申報狀態變更為“已問詢”。
這家由中科院博士陳猛創立的企業,在成立17年后即將站在了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公司擬募資49.65億元,繼續加碼300mm半導體薄層硅片擴產項目。
但是奇怪的,就在沖刺IPO的關鍵期,公司財務總監和董事會秘書卻相繼離職,蒙上了一層陰影。
01
超豪華股東陣容
2008年,中科院博士陳猛懷揣著“讓技術走出實驗室”的理想,在上海松江創立了這家半導體硅片企業。
十七年間,公司從一家初創企業成長為國際知名的半導體硅片廠商,累計完成8輪融資,吸引超過30家機構參與,包括地方國資、產業資本、知名VC/PE協同紛紛入局,最新一輪融資后估值約200億元。
上海超硅的股東陣容堪稱“豪華”。招股書顯示,公司股東已有78名之多,包括12名自然人股東和62名法人股東。
除重慶、上海等地方國資外,還囊括交銀投資、中金盈潤、湖北聯想、青島同創等眾多金融和產業資本。其中,集成電路基金二期、集成電路基金、合肥芯硅、混沌投資等重磅機構躋身公司前十大股東榜單。
2024年6月,上海超硅完成C輪融資,由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重慶兩江基金、交銀投資、上海國鑫投資聯合投資,并得到原股東上海松江集硅的追加投資。
02
押注300mm半導體硅片
上海超硅的主營業務聚焦于全球半導體市場需求最大的300mm和200mm半導體硅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一般來講,300mm芯片制造對應的是90nm及以下的工藝制程,200mm芯片制造對應的是90nm以上的工藝制程。
半導體硅片行業是寡頭壟斷的行業,長期以來均被全球前五大硅片廠商壟斷,包括日本的信越化學和SUMCO、中國臺灣環球晶圓、德國Siltronic和韓國SK Siltron,上述五家企業合計占據近90%市場份額。
公司在中國大陸地區主要同行業公司為滬硅產業、立昂微、有研硅、上海 合晶、西安奕材、中欣晶圓等,國內硅片產能情況如下。
招股書顯示,公司擁有設計產能70萬片/月的300mm半導體硅片生產線以及設計產能40萬片/月的200mm半導體硅片生產線,產品已量產應用于先進制程芯片。
招股書中稱,上海超硅全面掌握了半導體硅片制造完整工藝環節的核心技術。目前,公司已與全球前20大集成電路企業中的18家建立了批量供應的合作關系。
雖然看起來挺厲害,但實際上目前全球半導體硅片需求并不旺盛,龍頭企業普遍產能開工不足,
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半導體硅片整體銷售額約115億美元,同比減少6.5%,出貨量約12,266百萬平方英寸,同比下滑減少2.7%,創近年來新低。
其中,全球300mm半導體硅片出貨面積與上年同期相比小幅微漲2%,全球200mm半導體硅片出貨面積與上年同期相比繼續下跌13%,而全球100mm~150mm半導體硅片出貨面積與上年同期相比跌幅高達20%。
這主要是由工業半導體需求疲軟、成熟制程庫存調整放緩、以及消費電子等終端市場復蘇滯后所導致。
而上海超硅原有產能也是開工不足。截至2024年末,公司12英寸(300mm)硅片產能為28萬片/月,為設計產能四成;8英寸(200mm)硅片產能為35.94萬片/月,為設計產能的90%。
2022年至2024年,上海超硅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分別為 2.47億元、3.09億元和4.33億元。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原因主要是公司300mm 硅片生產規模未達設計產能,導致其生產成本仍高于銷售市價,從而產生存貨跌價準備。
2024年為300mm硅片為86.92%,200mm硅片為87.63%,不過比2023年要復蘇很多了。
雖然下游需求不振,但是上海超硅依然要繼續擴大硅片產能,在最新募資計劃中,超過60%的資金將用于300mm二期擴產項目。
根據輔導備案報告,上海超硅因300mm一期產能爬坡(利用率約60%)及二期建設導致折舊費用激增,規模效應未顯,公司短期內仍處于虧損狀態。到2025年二期投產后,若產能利用率提升至80%,單位成本或下降20%~30%,上海超硅將接近國際龍頭毛利率水平(25%~30%)。
03
虧損闖關科創板
2025年3月,證監會披露了上海超硅完成上市輔導的報告,長江保薦作為輔導機構,共開展了2期輔導工作。
6月13日,上交所正式受理其IPO申請,公司擬募集資金49.65億元,其中29.65億元將投向“集成電路用300mm薄層硅外延片擴產項目”,目標是將國產替代率從不足10%提升至3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超硅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9.21億元、9.28億元、13.27億元,但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03億元、-10.44億元、-13億元。
招股書解釋稱,公司核心產品300mm及200mm硅片尚處于產能爬坡過程,因此在公司產銷規模相對有限的情況下產品單位成本較高,使得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為負。
這一虧損狀態并未阻礙其IPO進程,得益于科創板對未盈利科技企業的包容性政策。
2021年6月,上海超硅曾接受中金公司輔導,首次沖刺科創板IPO,隨后因“戰略調整”暫停;2024年8月,公司更換輔導機構為長江保薦,再次進行輔導備案登記。
2025年2月,證監會發布《關于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更大力度支持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
上海超硅正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其選擇的是同股不同權的第二套上市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5億元”。
04
兩高管為何“中途下車”?
就在上海超硅IPO沖刺的關鍵期,公司財務總監和董事會秘書的相繼離職引發了市場關注。
據公開信息,財務總監王錫谷于2024年12月離任,董事會秘書王全勝則于2024年9月離職。兩位核心管理人員的離職,是否會影響公司的IPO進程?
對于財務總監和董事會秘書的離職,上海超硅并未公開具體原因。
董秘和財務總監是公司管理團隊的重要成員,關鍵時期二人相繼離職,可能使監管機構和投資者對公司管理團隊的穩定性產生懷疑。尤其是在IPO審核過程中,管理團隊的穩定性是監管機構關注的重點之一。
(全球市值研究機構深水財經社獨家發布,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