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哲一
1960年9月,中共中央為騰出更多時間考慮全局性、世界性的問題,決定成立六個中央局、代行中央職權。這六個局分別是:中南局(陶鑄),東北局(宋任窮),西南局(李井泉),西北局(劉瀾濤),華北局(李雪峰),華東局(柯慶施),括號里的人是各局的第一書記。
在華東局的書記處里,有一名書記被毛主席稱為“韓材料”,他就是韓哲一。韓哲一是實際主持華東局工作的兩位書記之一。韓哲一,原名韓同臣、韓寶華,1914年7月28日,出生于山東禹城。毛主席為什么稱韓哲一為“韓材料”呢?
1958年底,主席聽國家計委匯報時,主講人是時任國家計委副主任的韓哲一。主席發散性思維,不管問到哪里,韓哲一都能回答得清清楚楚,連小數點后的數字也能一五一十講出來。主席看他一肚皮材料,便笑咪咪地說:“以后稱你韓材料吧!”
后來,主席聽另一位管經委的領導匯報時,韓哲一不在場,他就有很多情況講不出來。于是,主席就再次提到“韓材料”說:“你那位韓材料沒來,你就講不出了……”從此,“韓材料”的名字就傳開來。
1980年,華國鋒和上海的領導同志,右五為韓哲一
介紹見下行文字
平原省委領導。左二吳德、左五韓哲一、左六張承先、左七潘復生、左九劉宴春。
據當時在華東局政治研究室工作的鄧偉志介紹,韓哲一對于工作非常認真。1962年,他曾發現身邊人員調查不深入,于是,就和大家講了下面的這個故事。
抗戰時期,一次部隊夜行軍時,三班的馬褡子掉了。于是,就一個個向后傳:“三班的馬韃子掉了,后邊的看到了揀起來。”結果,傳到后來變成了“司馬懿的胡子掉了。”后邊的戰士不理解,說:“司馬懿的胡子掉了,管我們什么事?”這個故事給大家的印象極深,此后、懂得了調查一定要“打破砂鍋紋(問)到底。”
鄧偉志還說過這樣的一件事情:1966年冬,無錫一家軍工單位的數千人長途步行來到上海,強烈要求去北京揪趙爾陸部長,并要求華東局支持他們。當時,就是韓哲一出場接待的。韓哲一先如數家珍地回顧了這家軍工廠近幾年來對軍隊、對國家的貢獻,滔滔不絕,一口氣講了很多數字,真誠地稱贊請愿者的功勞,這讓請愿者的情緒平靜下來、并化怒為喜。
接下來,韓哲一講了他和趙爾陸的通電話情況。他說,爾陸同志是抱病聽電話的,“爾陸同志比我更了解你們廠的情況,更關心你們廠”,“爾陸同志再三講要改善你們的生產條件。”
想想看,韓哲一對該廠情況了如指掌,已經讓請愿者意外、并感動了,爾陸同志“更了解”,“更關心”,大家應該更尊重爾陸同志呀。就這樣,韓哲一的講話不是簡單地說“不許揪爾陸同志”,而是在和大家講道理,這使得請愿者一肚子的火消了大半。
韓哲一和妻子李曙明
韓哲一和妻子李曙明
最后,韓哲一說:“我們華東局沒有接待幾千人住宿的條件。我已請人去拉毯子,今天每人蓋一條毯子吧!”此話說完,大家熱烈鼓掌。然后,韓哲一補充一句:“毯子不是送的,是借給大家的,希望明天再還給我們。”此語引起一陣笑聲。
鄧偉志曾經在一篇文章里提及此事,并說:在當時之所以能夠變“請愿”為“鼓掌”,變“罵聲”為“笑聲”,其實就這么幾個簡單的道理,一要了解群眾,二要關心群眾,三要相信群眾。
鄧偉志深有感觸地說到:群眾都是通情達理的。如果你感覺群眾不通情達理,那就因為你的“情”沒有“通”到群眾那里,你的“理”還沒有“達”到群眾那里。
2011年7月7日,韓哲一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