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陳志強
簡歷
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危爆物品探測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清華大學核技術及應用研究所所長。從事X射線成像及CT研究30年,主持國家級項目,首創直線軌跡CT算法,研發全球首套碳納米管冷陰極安檢CT系統,使我國率先掌握靜態安檢CT核心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何梁何利創新獎等20余個獎項,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兼任中國體視學學會副理事長及多個國家級標委會委員。
在清華大學教授與執掌全球安檢設備前三甲企業之間,陳志強對學術道路有著更深的情感認同。
“因為從事科研工作更是我的興趣所在。”他在近日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流露出學者型領導的坦誠。這位深耕安檢領域20余年的企業家,用執著的科研探索精神,帶領團隊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創新路徑:他們將清華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安檢實戰利器,用碳納米管冷光源打破歐美技術壟斷,更以人工智能重構安檢流程。從傳統安檢設備的迭代到人工智能的深度滲透,這家脫胎于清華大學的企業正以每年數百項專利的申請速度,改寫著全球安檢行業的游戲規則。
“在國際標準方面,過去我們是追隨者;如今我們牽頭制定規則,是引領者。”陳志強在談及人體安檢國際標準的制定時,語氣中透著自豪。
同方威視董事長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當記者問及人工智能在民航安檢領域的應用時,他的回答擲地有聲:“真正的智慧安檢不僅是效率的提高,更是安全維度的重構。”在陳志強描繪的圖景中,毫米波成像與太赫茲技術構筑起隱形防線,嗅探機器人替代緝毒犬進行24小時不間斷巡檢,云平臺聯動全球專家實時決策。這種“機器+專家”的模式,正在重新定義安檢行業的服務邊界。
面對5年后同方威視的發展愿景,陳志強給出了清晰的答案:“讓世界更安全”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企業戰略的濃縮——從靜態CT的規模化應用到“一帶一路”市場的深耕,從原創專利的全球化布局到智慧機場的整體解決方案,同方威視正以科技之力筑牢安全防線,書寫中國智造的新篇章。
破 壁
從追隨者到引領者的逆襲之路
記者:同方威視是國內最大的安檢設備廠商,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個機場安檢啟用的也是同方威視自主研發的多視角行李物品智能安檢系統,同方威視在民航業的應用很廣泛吧?
陳志強:是的。我們應用在民航領域的安檢設備和提供的綜合解決方案,目前已經在全球民航安檢設備市場上位居前3,全球450個樞紐機場都在應用我們的安檢設備。實際上,我們的安檢技術應用范圍很廣,不僅包括對行李包裹、托運行李、隨身攜帶行李的智能化檢測,也包括對旅客的人身檢測,同時還涵蓋貨運領域。應該說,我們的產品鏈和技術鏈覆蓋了安檢全流程。
同方威視董事長陳志強向記者展示該公司通過歐盟ECAC認證的拉曼液體檢查儀
記者:同方威視作為中國企業,制定了人體安檢的國際標準,這個過程應該是很不容易的。
陳志強:是的。之前由于歐美在國際標準的制定方面搶占了制高點,我們一般都是追隨者。如今,我們利用毫米波、太赫茲技術進行人體成像以及安檢檢測,在這個方面我們是國際領先的。在此背景下,由我們中國廠商牽頭,并聯合歐美的競爭對手一起制定人體安檢的國際標準,這確實不容易。我們在開展這項工作時,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需要專業團隊圍繞產品技術標準開展研究,還要定期召開標準推進會和審定會,召集全球研究機構和企業參與細節研討并獲得認可,在與專家和第三方的溝通過程也投入了諸多精力。但牽頭發布標準意義重大,意味著在人體安檢技術和產品方面能以自身確定的技術方向為主導,有效提高安檢效率和違禁品檢出率。
記者:同方威視在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方面,為了把中國的產品和技術推向全世界做了大量工作。請談談同方威視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
陳志強:我們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號召,積極把中國高科技的安檢產品和安檢方案提供給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比如在哈薩克斯坦,我們承擔了哈薩克斯坦海關整體邊境現代化的建設任務,實際上就是把中國高科技的安檢設備、安檢系統以及安檢方案提供給哈薩克斯坦,使他們具備現代化口岸的通關和檢測能力。在肯尼亞的邊境口岸機場也有我們的安檢設備和安檢系統,蒙內鐵路作為中國援建的重要樞紐鐵路,同樣采用了中國的安檢設備,這既提升了當地技術水平,也增強了其運用高科技設備保障安全的能力。
記者:在拓展國際市場的過程中,同方威視遇到過“逆風”的時候嗎?是如何應對的?
陳志強:實際上,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確實遇到過嚴峻的挑戰,即殘酷的市場競爭,因為我們進入了人家的“大本營”,尤其是進入了發達國家市場。面對這種競爭該怎么辦?只能積極應戰,不能退回來。我們積極在歐洲建廠,把我們的技術、好的產品帶出去,利用當地的資源,在符合標準的前提下在當地建廠。我們與當地的對手競爭,最后發現我方并不具備價格優勢,無法以低價占領市場。但我們的技術指標、產品性能都是超越他們的,最終我們在歐洲站穩了腳跟。目前我們在南美也有生產基地,主要是覆蓋中美洲和南美洲。
重 構
技術賦能安檢場景的智慧革命
記者:現在人工智能的發展如火如荼。請您介紹一下同方威視在智慧安檢方面的技術和產品?
陳志強:如今,人工智能深入各行各業,同方威視在安檢設備和產品應用人工智能方面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我們將深度學習網絡結構融入判圖過程,研發智能判圖和智能審圖系統,計算機依據輻射圖像能自動識別55類違禁品,識別率達95%以上。
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安檢過程,國內主要樞紐機場采用無感通關技術,實現“三免一零”,即免排隊、免搬箱、免過機、零等待,極大地提高了效率。
同方威視董事長陳志強向記者介紹該公司行李運送機器人iBonnie
另外,我們開發了一個新型包裹轉運機器人,當包裹被發現裝有違禁品或需要二次開包檢查時,機器人會自動將其送回輸送線重新檢測,以節省人力、物力。我們還有嗅探機器人,類似機器狗,配備了小型質譜儀,能主動探測氣味和氣體,及時報警違禁品揮發性成分,如爆炸物、毒品成分等,且可24小時不間斷工作,以替代緝毒犬。
記者:人工智能實際上是把人類從低層級勞動中解放出來。但其實背后真正操控和管理的應該還是人,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取代人。
陳志強:對。現階段人工智能只是解放人類低層級勞動,核心崗位和管理仍需要人依托創新和創造力進行整體把控,提升智能化水平。
記者:同方威視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自主創新主要體現在哪里?
陳志強:對我們來說,高科技企業實際上是能夠保持技術的領先和創新的。最主要的就是是否具備原創科技創新的能力,或者說自主研發的能力。我們公司從誕生開始,就是與清華大學一起進行成果轉化的,并與幾所大學的科研院所保持著非常好的合作關系。
記者:請問同方威視與清華大學如何開展產學研合作?
陳志強:同方威視與清華大學成果轉化合作緊密,成立了聯合研究院,還設立了危爆物品探測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產學研用融合體。在技術創新機制和體制的支持下,我們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圍繞安檢產品和設備申請了近5000項專利,其中一半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同步申請,在同行中處于領先地位,確保在安檢行業的領先地位。
攀 峰
原創科技與全球布局的戰略路徑
記者:靜態CT是您率領團隊取得的研究成果,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擁有靜態CT的國家。您覺得靜態安檢CT會是未來的大勢嗎?
陳志強:是的。這個產品現在已經成型了,我們的原形機也研發出來了,我們擁有世界第一套碳納米管冷光源的靜態CT系統,包括自動智能安檢系統。14年前,我們圍繞核心專利在美國展開艱難的專利角逐,最終憑借原創性草案和技術文稿,獲得了美國知識產權機構的靜態CT原創性專利。
靜態CT技術有獨特優勢。傳統托運行李安檢使用的滑環轉動螺旋CT面臨速度限制,最快轉速接近4轉/秒。隨著行李輸送系統速度加快,為確保安全,只能減緩物流輸送系統速度,目前每小時最多檢測1800件行李。而靜態CT摒棄滑環旋轉,采取電子束相控控制高速掃描形式,掃描速度可達現有滑環的5倍、10倍以上,能達到1米/秒、2米/秒乃至5米/秒的檢查速度。隨著民航業和物流系統發展,靜態CT必將替代螺旋CT。
目前我們的靜態CT技術國際領先,在國內三亞機場、海口機場以及香港機場均已采用。國際方面,瑞士機場也在應用,未來期待在國外更多樞紐機場廣泛應用。
記者:5年之后,您覺得同方威視應該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
同方威視董事長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本文圖片均由記者張哈斯巴根拍攝)
陳志強:我們有一個口號叫“讓世界更安全”。智慧機場建設也好,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技術也好,我相信同方威視在安檢技術和安檢產品的廠商中,是全球引領者和技術創新者。
記者:當然,最終這些還是要靠人來實現的。
陳志強:對。需要我們的團隊,需要我們全體員工,還需要與國內一些頂尖高校和研究機構共同努力,使我們的愿景逐漸變成現實。(中國民航報 記者光琪凝)
編輯|李季威
校對|張 彤
審核|程 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