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士兵突擊》里那個含淚啃糖的班長史今,讓觀眾記住了一個叫張譯的“小演員”;
18年后,《以法之名》中直面官商黑幕的檢察官洪亮,卻讓人民日報親自為他的演技蓋章。
從龍套到影帝,從“演技被質疑”到“扛起法治劇大旗”,張譯的地位一路飆升。
這個被稱作“戲瘋子”的男人,究竟憑什么在流量時代殺出一條血路?
01 從默默無聞到實力派影帝
從早期的默默無聞到如今成為眾多優質作品的首選男主角。
張譯的演藝之路可謂是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
1978 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他,原名張毅,祖籍山東。
原本夢想成為一名播音員的他畢業后進入了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話劇團。
在話劇團的日子里,張譯由于形象不佳以及不擅長表演,只能跑龍套、做場務和進行各種會議記錄。
直到 2004 年,張譯偶然獲得了做劇組副導演的工作,結識了康洪雷導演,這才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
為了能得到《士兵突擊》的出演機會。
他給康洪雷導演寫了封3000字的長信作為自己的“請戰書”,最終獲得了“史今”這個角色。
“史今” 這一角色也在張譯的演藝生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就像張譯所說:
“我是一個不安分的演員”。
他不想“畫地為牢”,而是不斷嘗試不同類型的角色。
2017 年《雞毛飛上天》里,張譯飾演的陳江河在鐵軌上追駱玉珠的橋段,成了國產劇的教科書表演。
當他喊出 "駱玉珠" 時,聲音里揉著創業失敗的沙啞、失而復得的顫抖,還有把義烏小商品扛在肩上的韌勁。
這個角色讓他拿下白玉蘭視帝,也讓行業看清:
他的演技刻度從來不是浮在表面的夸張,而是沉到角色骨血里的真實。
從《懸崖之上》里雪地中凍僵的特工張憲臣;
到《狂飆》里熬白頭發的刑警安欣,他用三座華表獎、兩座金雞獎、一座百花獎,證明了什么叫憑實力“拿獎打到手軟”。
各種獎項加身的張譯,也用實力證明了:
在流量泡沫退潮的時代,能在演藝圈扎根的從來不是熱搜詞條,而是把角色刻進觀眾記憶里的真本事。
而那些默默無聞的日子,早已化作他身上最堅韌的底色。
然而盡管如此,他還是受到了許多質疑聲。
02 質疑聲中崛起
張譯也曾因在多部作品中塑造的警察、檢察官等類似角色,而遭到一些質疑聲。
有人認為他塑造的角色同質化太嚴重,表演風格過于單一。
比如在《狂飆》和《他是誰》中,他都飾演警察角色,有網友吐槽審美疲勞,覺得兩個角色大同小異,甚至認為他的演技被高估了。
然而,張譯總能用演技和實力證明自己。
在《以法之名》中,他再次突破自我,將洪亮這一角色的復雜性和多面性展現得十分到位,讓那些質疑聲逐漸消散。
在《以法之名》中,張譯飾演的檢察官洪亮面臨著諸多挑戰。
他承擔的 “刀刃向內” 工作在檢察系統內并不討好,職場前途堪憂,甚至已經準備轉業離開公職。
當 “萬氏集團涉黑案” 出現,反常的案情與好友檢察官的離世讓他毅然選擇了堅守最后一班崗。
但在辦案過程中,他還要面對該案發生地的 “人情世故”。
既要處理同窗好友、市檢察院檢察長李人駿的人情,又要兼顧離奇離世的檢察官家人的重托。而羅織涉黑案罪名的地方黑惡勢力,也正在暗處與檢查組形成對抗。
張譯將洪亮這一角色的復雜內心和艱難處境演繹得淋漓盡致。
讓觀眾們深刻感受到了他作為一名檢察官在正義與現實之間的掙扎。
當劇中角色洪亮頂著各方壓力撕開黑幕時,張譯也用角色的厚度回應著各種質疑。
這種將角色靈魂注入骨髓的演繹,讓觀眾意識到:
所謂 “同質化” 的偏見,不過是沒看懂他在職業身份下埋藏的萬千種人生。
03《以法之名》被人民日報點名
在娛樂圈中,張譯的地位已經今非昔比。
從曾經那個在話劇團跑龍套、不被看好的小演員,到如今成為各大獎項的常客、眾多優質作品的核心演員,他的地位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華表獎的內場,張譯被安排在第一排的正中央。
當他獲得最佳男演員獎時,現場嘉賓沈騰、陳凱歌、成龍和章子怡等都起身祝賀,并送上擁抱,這些都足以證明他在娛樂圈的地位和人緣。
也正是多年積累的口碑,讓張譯能夠接觸到越來越好的劇本。
在《以法之名》中,張譯再次展現了他挑劇本的好眼光以及強大的資源優勢。
這部劇以 “檢察系統刀刃向內自我革新” 為核心題材,不僅填補了國產劇在 “檢察偵查職能” 領域的創作空白;
更因其對現實法治困境的深度解讀,受到了人民日報的重點表揚。
正如人民日報點評道:
“《以法之名》實現了法治實踐與影視的完美結合,第十一檢察部“刀刃向內”的檢察偵查職能、劇中每一場審訊戲都是基于真實的法律邏輯和現實邏輯,體現了影視行業對當下重大事件與社會發展進程的藝術思考。”
能得到人民日報如此高的評價,可見這部劇的品質之高。
而張譯能夠接到《以法之名》這樣一部具有深刻社會意義和話題性的作品,足以證明了他在娛樂圈的資源把控能力。
而如今張譯站在娛樂圈里的C位,手里握著的不僅僅是獎杯,更是給所有默默努力著的人一張“入場券”。
你看,那些深夜里背臺詞的人,那些被質疑聲淹沒的時刻,最終都成為了照亮前路的光。
他的故事從來不是 “一夜成名” 的童話,而是 “用二十年笨功夫換一次綻放” 的現實寓言。
結語
在這個快消時代,或許真正的“頂流”,從來不是流量榜單上的數字,而是能讓觀眾在角色里看見 “人”、在演技里看見 “魂” 的那份執著。
就像《以法之名》中“正義也許會被遮蔽,但從不會迷路。”
而對演員來說,實力也許會被低估,但從不會遲到。
部分參考資料:
《人民網評》人民網評以法之名20250703《紅星新聞》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大滿貫,張譯:要在心里盡量“清零”202305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