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后,美國一躍成為全球唯二的超級大國之一,其強悍的實力吸引了一大批“崇洋媚美”者。
時至今日,隨著“世界多極化”格局的逐步形成,美國衰弱趨勢漸顯,卻仍有一些人無視現實,甚至認為一旦未來爆發大規模戰爭,美國仍然能像二戰時期那樣,造船廠內如同“下餃子”一般,分分鐘造出上百艘航母戰艦。
【二戰美國造船廠造航母】
然而現實是,美國現在做不到如此。
現代航母≠二戰航母
二戰時期的美國的確強悍,其先后造出了高達155艘航母,并且還具備強大的戰時修復能力。
但二戰時期的美國能取得如此驚人的“軍事建設成就”,主要是因為當時的航母質量和技術含量要求都比較低。
那時候美國建成的航母當中,絕大多數都是護航航母和輕航母。
【二戰時期美國建造的航母】
簡單來說就是分別由商船和較大型戰斗艦改裝而來的航母,其整體制造是非常粗糙的。
也正是因為因為如此,二戰時美國“建造”護航航母的速度非常之快——
美國位于華盛頓州Vancouver的Henry J. Kaiser公司和位于波特蘭的Oregon S.B.公司只花費了一年時間,就搞出了整整50艘“卡薩布蘭卡級”航母。
當然了,這主要也是因為二戰時期人類使用的是螺旋槳戰斗機,其不具備多復雜的電子設備,且飛行滑行距離通常在50米-100米之間。
【二戰時期螺旋槳戰斗機準備從航母上起飛】
而那時候的一些大型商船船長能輕松超過100米,只需要給其加上一個飛行甲板,讓戰斗機能從上面起飛就行了。
即是說,二戰時期的航母最主要的一個職能就是充當螺旋槳戰斗機的起降平臺。
不考慮別的,僅假設將當時的戰斗機換成如今的噴氣式戰斗機,那二戰時期的航母沒有一艘能用,畢竟現代主流艦載機的起飛滑行距離都在200米左右的樣子,比如殲15的起飛滑行距離就大概是200米。
【殲15起飛滑行】
讓其在二戰時期的護航航母上起飛,結局要么是沖進大海里,要么是飛行甲板承受不住其尾焰溫度,直接影響其起飛。
不僅如此,因為現代化戰爭形式的演變,現代航母承擔著比二戰時航母更加復雜的作戰任務,這就要求現代航母上必須裝備各種先進的雷達、電子設備等等。
種種技術需求附加下,導致現代航母的質量和技術含量要求極高。
【現代航母】
二戰時美國讓兩艘造船廠花一年時間,能造出50艘護航航母,如今同樣的造船廠數量和規定花費時間,能不能造齊足夠現代航母所需的鋼板都是個大問題。
可見,如果未來爆發大戰,美國根本沒辦法像二戰時那樣,短時間內造出上百艘航母戰艦。
拋開航母質量和技術含量的限制不談,光看看如今美國那衰弱的造船業,也能知道美國戰時造航母會有多頭疼。
【如今美國造船業嚴重衰弱】
美國那衰弱的造船業
2025年4月,時任美國副總統萬斯在一次演講中,對比了美國幾十年前和如今的造船實力,發現已經從二戰時期的“2天造3艘船”衰退到現在的“一年造5艘船”。
要是橫向對比,情況顯得更慘,以2023年全球造船市場情況為例。
該年美國的所占份額為0.13%,而被美國視為最大對手的中國,在全球造船市場上卻占有約50%的份額;
哪怕是政治軍事依附于美國的日本和韓國,它們所占的份額也分別有17%和30%。
【韓國造船廠】
美國維系全球霸權的關鍵支柱之一就是海洋霸權,龐大的海軍力量賦予了其橫行全球的底氣,但看看美國如今這糟糕的造船業水平,也難怪美國會突然很焦急的喊著要“重振美國造船業”了。
參考資料:
【1】《二戰期間,美國造了155艘航母,現在為何造一艘航母都費力?》 光明網[2018.3.30.] 【2】《保護主義能拯救美國造船業嗎?》 環球網[2025.4.8.] 【3】《白宮:若與中國發生沖突美國武器儲備將很快耗盡》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4.1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