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高血壓這一病癥,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對于網絡上盛傳的高血壓疫苗,可能大家都是知之甚少,那么,該疫苗究竟是否真實存在呢?接種該疫苗之后,是否真的不用再吃藥了呢?
眾所周知,高血壓作為臨床發病率極高的一類慢性代謝性疾病,每每被提及時,都是同步貼上“老年群體”的標簽,但在當今社會,深受該病癥困擾的,已不僅限于中老年人了,其臨床患病群體已呈現出了明顯的年輕化趨勢,似乎正是因為其患病人群的年齡下調,所以才導致了服藥依從性的降低,同時,也使得高血壓疫苗一經提出,就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可是,高血壓疫苗真的如流傳中那樣,打一針就可以恢復健康,一勞永逸嗎?
首先,要在這里給大家糾正一個觀念,我們所說的高血壓疫苗,與其他傳染病、癌癥等相關疾病的預防疫苗并不是同一種類型,傳染病疫苗以及癌癥疫苗等所針對的對象是病毒以及腫瘤細胞等異己抗原,但高血壓疫苗卻不一樣,它主要的針對對象是腎素、血管緊張素Ⅰ以及血管緊張素受體等自身抗原。
當人體注射高血壓疫苗后,其會以抗原的形式在身體內部游走,同時通過對免疫系統進行刺激,使其產生血管緊張素抗體,進而來對血管緊張素的生成進行抑制,并最終達到穩定血壓水平的目的。
但高血壓抗體并不能夠長時間在體內游走,隨著時間的不斷延長,抗體滴度也會有所衰減,這也就是說,并非注射了高血壓疫苗,就可以一勞永逸了,在間隔一段時間之后,還需要再進行一次加強免疫。另外,還有一點大家也需要及早了解,現如今,高血壓疫苗確實已經進入到了臨床前階段,但究竟何時能夠正式投入臨床使用,還是一個未知數。
當然,在生活中有關高血壓的誤解,其實還有很多。比如,有不少中年患者在被確診為高血壓后,都對用藥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害怕過早用藥,身體會對藥物產生依賴性,萬一之后用藥效果不明顯了,可能就沒有其他降壓藥可以用于治療了。
對于這種認識,其實是非常錯誤且危險的,因為降壓藥并不等同于抗生素,抗生素之所以會導致耐藥性問題出現,主要是因為病原體在與藥物多次接觸的情況下,會使得病原體本身生成相應的保護機制,從而降低對藥物的敏感度,并最終達不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但降壓藥物基本上就不會出現類似問題。
此外,還有不少患者對降壓目標不太清晰,認為身體沒有明顯癥狀,就是沒有問題存在,以至于當癥狀明顯改善后,就會立即停止用藥,殊不知,降壓藥物只能夠發揮針對性治療的作用,并不能實現根治,而且針對于高血壓疾病的治療,也只有在血壓達標的前提下,才能有效預防相關的并發癥出現。所以,即使血壓水平已經控制到了穩定范圍,且沒有明顯不適癥狀出現,大家也不能輕易斷定:沒有癥狀了,就說明身體已經沒有問題了。
【本圖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裳荌,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