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7月9日的最后通牒步步緊逼,特朗普突然發現自己手里的牌不好使了。
原以為能像2018年貿易戰那樣憑實力碾壓對手,結果等來的是韓國掀桌、歐盟硬扛不松口、日本反諷。29個國家一起聯合對抗關稅,美國孤木難支。
更扎心的是,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世界和平論壇喊出"中日韓團結",這把火徹底把美國主導的全球貿易體系擺上了臺前,盟友接連反水,美國真把自己給玩孤立了。
韓國總統李在明7月3日明確表示“無法確定能否在截止日前與美方達成協議”,并強調要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日本首相石破茂則直接拒絕接受美國35%的關稅威脅,反諷稱加稅根本無法幫助美國經濟。
歐盟27國同樣在7月3日宣布“不可能在7月9日前與美方達成最終協議”,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強調不會妥協。
韓、日、歐盟三大經濟體的強硬態度,加上印度、墨西哥等國的跟進,構成了29國聯合陣線的核心力量,這次它們似乎下定決心要跟美國掰一掰手指頭。
7月9日馬上就要到了,這些國家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先不說這次對抗能否成功,就假如說這些國家都被迫接受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那造成的損失都是不可估計的。
日、韓、歐盟這三個帶頭的受影響可以說最大,日本對美汽車出口占其總出口的22%,汽車出口可能就會因25%的關稅下降18%-22%,導致國內汽車產量預計減少約150萬輛/年,經濟損失達1060億美元。
而韓國半導體產品占對美出口的35.7%,零部件企業利潤率將壓縮3-5個百分點,約三成中小供應商可能面臨退出市場的風險。
歐盟對美出口的汽車等商品也可能因美國尋找替代供應國而失去競爭力。
為了對抗美國關稅,歐盟計劃于7月14日對美實施報復性關稅,涉及鋼鐵、汽車等領域。
而加拿大也已對美鋼鋁產品加征50%附加稅,日本雖未明確反制時間表,但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七度赴美談判未果后,暗示可能通過WTO提起訴訟,不得不說,日本膽子還是小了點。
不過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倒是呼吁中日韓聯合,而7月1日,中國駐日大使吳江浩在東京出席中日韓合作國際論壇時也強調,三國應“鞏固合作勢頭,實現1+1+1>3的效果”。
雖然是如此說,但要想真正深入合作,感覺還是挺困難的,畢竟日本跟韓國一直都是美國的馬前卒,說不定下一刻就翻臉了,而且半導體、汽車等領域的同質化競爭可能也會阻礙市場開放。
不過雖然是這么說,但三國合作還是很有必要性的,鳩山由紀夫指出,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已迫使東亞國家調整戰略,中日韓團結才是“破局之道”。
從好的方面看,中日韓團結起來還真有破局的可能。
在半導體領域,韓國在存儲芯片等方面技術先進,日本在半導體材料、設備上優勢明顯,中國有龐大的市場和不斷提升的制造能力。
要是三國聯合,能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里占據關鍵地位,減少美國相關制裁和關稅的影響。
新能源產業也是,中國鋰電池產量占全球80%,日本掌握關鍵隔膜技術,韓國控制43%的電池材料市場。
三國攜手,能整合資源,打造更完整、更具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鏈,在全球新能源產業競爭中掌握主動權,打破美國想用關稅等手段限制的局面。
而且在貿易層面,三國加強合作,擴大內部市場貿易往來,減少對美國市場過度依賴,也能增強應對美國貿易霸凌的底氣。
不過對于各國想要聯合起來對抗關稅的行為,特朗普并沒有坐視不理,他在 7月3日宣布,將從4日起向各國發送信函,直接告知其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將面臨的關稅稅率,每天發送約10封。
他表示,“與170多個國家談判太復雜”,更傾向于單方面決定稅率,這一做法繞過了此前承諾的雙邊談判,暗示特朗普對多國聯合行動的不滿。
對于日本,特朗普多次指責“被寵壞了”,稱其未購買足夠美國汽車和大米,威脅提高關稅至30%或35%。
而歐盟也被 批評“不妥協”,若無法達成協議,美國可能將維持20%的基準關稅并加征汽車關稅至25%。
從美國強硬的態度來看,恐怕29國聯合一起,想要贏也會很困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