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田玉體系中,“黃玉”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術語。它既存在于古籍記載中,又被市場賦予不同的解讀,紛紛擾擾、定論不一。
從礦物學角度而言,嚴格意義上的黃玉(鋁硅酸鹽礦物)與和田玉(透閃石)屬于不同礦物類別;國標對黃玉的色調、飽和度定義寬泛,導致實際應用范圍寬泛,商家常將黃沁料、黃口料甚至俄料的黃色品種統稱黃玉,進行炒作、哄抬價格。
其實真正的黃玉極為罕見,但在市場里,確實有一些接近黃色“傳說”的存在,人們便將這種料冠以“黃玉級”的稱謂。
那么黃玉級的和田玉都有哪些呢?
黃糖籽料
黃糖籽料本質是糖籽,但由于鐵元素氧化不徹底,呈現“糖中帶黃”的特色。純糖黃籽料色澤均勻濃郁、玉質純凈,無明顯糖色過渡或雜質,優質者可與古籍描述“蒸栗黃”媲美。
多數黃糖籽都是糖色偏淡、黃色不黃、帶有臟色。收藏級別的糖籽都夠少了,100塊原石里有一兩塊已經非常幸運,更別說黃糖籽——甚至是“濃、陽、正、勻”的頂級糖黃籽了。
總之,要找一塊明黃而干凈的純糖籽,難度是相當大的。
全沁全玉種
不過大家印象中最接近黃玉的,并非上面的糖籽。
而是圖下這種沁料:
御友們都知道沁料有皮沁、半沁、僵沁、肉沁等不同類。
而能接近黃玉的沁料,叫做全沁全玉種沁料,要求極苛刻。
全沁是指料被沁透、沁均勻了。
而全玉種是指玉性特別好,完全玉化沒有僵性,看起來跟白玉沒什么明顯的區別。
這兩個條件就“給了”絕大多數沁料當頭一棒。
首先,絕大部分沁料的玉性都并不特別好,能真正做到全玉種的沁料少之又少。
其次,沁料是次生色,黃沁料是由于三價鐵離子在數萬年地質作用下,長期侵入玉體,不僅容易出現漸變,也常由于沁染不透而帶糖心,還極容易帶臟色。
有一些頂級沁料除了形成原因與黃玉不同,看起其實與黃玉極為接近了,也許很多御友手上的黃玉就是“黃玉”級全沁料吧!
黃口料
在實際情況中,能叫做黃玉,看起來也很像黃玉的,其實是黃口料。
黃口料不是次生侵染,在一些拍賣會中會被叫做黃玉,主產新疆若羌、且末,屬山料。
優質黃口料呈雞油黃,但絕大部分黃口都有黃度不正、黃中帶青帶綠,色淡等問題。
雖然不是籽料,但作為一種正宗的黃色和田玉,頂級黃口料也是能夠到黃玉這個級別了吧!
仿冒品與鑒定
物以稀為貴,在極度稀缺性與狂熱市場追捧下,冒充和造假屢禁不止。
常見仿品一般是水石(石英質)、染色岫玉以及合成玻璃。
比如水石:
水石里有一些看起來很像黃玉,但相對也比較容易分辨,上手一摸就知道了。
很多其他成品也會被商家也會冠以黃玉的名稱。
它們看起來很黃,有工藝,而且有些表面看起來也有一點臟。
但其實這些都是不太高端的造假。
如果花高價想買好玉,御府君還是建議大家都通過線下的正規渠道買,并索要權威機構出具的鑒證書,才能享受一分錢一分貨的值得。
黃玉雖美,有價難求——日常把玩就選擇高性價比的黃口料,若為收藏傳家,則推薦黃沁籽料或純糖黃籽料,品質與價值都更有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