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對當前的貿易環境中,客戶需要重點關注兩件事:一是構建合理的供應鏈規劃,二是確保運輸靈活性。”
7月2日,馬士基發布7月市場分析報告,探討了企業如何應對不斷變化的關稅環境以及全球需求的不確定性。
自4月美國正式向世界宣布其關稅計劃以來,全球貿易壁壘增加。馬士基稱,目前美國大多數針對特定國家的進口關稅已暫緩執行,相關期限將于今年7月至8月陸續到期。然而,現有貿易關稅仍在影響企業的貨物運輸方案,特別是在中美之間。
馬士基相關數據
根據馬士基的集裝箱加權有效平均關稅率指標(Maersk’s container-weighted effective average tariff rate),目前,馬士基為所有美國進口貨物支付的有效平均關稅率約為21%。但在4月9日-11日,這一數字曾高達54%。
馬士基的數據還顯示,由于企業缺乏系統的關稅管理機制和全局視角,許多公司最終多付了5%-6%的關稅。
為此,馬士基首席商務官Karsten Kildahl建議客戶:“在應對當前的貿易環境中,客戶需要重點關注兩件事:一是構建合理的供應鏈規劃,二是確保運輸靈活性。隨著關稅不確定性的增加,當市場需求和機遇出現時,是否能夠靈活地運輸貨物,對客戶至關重要。因此,在當前形勢下,靈活性是一種重要的競爭優勢。”
Karsten Kildahl補充說,當前的產品構成很復雜,一個產品通常會在多個國家跨境生產。在汽車等特定行業的供應鏈中,貨物在生產過程中可能需要跨境五至六次,這意味著完善的關務籌劃方案,能夠幫助企業顯著提升效率并優化成本,反之將增加障礙。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約20%的過境延誤源于關務準備不足,這一結論得到了馬士基內部數據的支持。
馬士基認為,在應對更高的貿易關稅時,企業需要采取戰略性的方法應對,這一切都始于良好的供應鏈規劃。
值得關注的是,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部分美國客戶減少了對中國的依賴。
Karsten Kildahl分析說:“近年來,我們看到許多美國大客戶減少了對中國進口的依賴,特別是服裝和時尚領域的貨主企業。而由于商品的性質,家居、裝修等其他類別的商品,對中國進口的依賴水平要高得多。這不僅是為了應對短期內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也是保障供應鏈彈性的一種長期戰略舉措。”
在日前舉行的“馬士基全鏈路產品峰會2025”上,馬士基大中華區總裁丁澤娟也曾提到,當前全球供應鏈更長且更為復雜,變化更加難以預測,呈現出區域化、多元化等特征。國際貿易企業需要更有韌性的供應鏈,以保證業務運營的穩定性、可支持業務擴張的可擴展性、可快速應對突發狀況的靈活性以及支持業務決策的可見性。
丁澤娟還強調:“由于經濟增速放緩、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全球供應鏈將變得更加復雜、難以預測和碎片化,企業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平衡效率和成本、規模和靈活性,構建更具韌性的供應鏈。”
歡迎通過留言,提供新聞線索,投稿可發送至hangwuzhoukan@126.com
本期編輯:Effy 審發:王禹
(點擊小程序卡片,查詢船東精品航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