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勇也!其行仁者,斗必勇也!
就在前幾天有人在群里轉發了趙勇,北師大之趙勇,就是那個曾經翻譯阿多諾筆記的北師大文藝學之趙勇,用自己的號發的一個所謂復盤和自證的帖子,全文太長,實在沒工夫去細讀。而且本人對于豪門內的家長里短、恩恩怨怨也沒有太多的興趣,這種嘮嘮叨叨,更像一個快要失去名位的人的痛苦掙扎,以自證自己之高潔與偉大。
后來有人討論,我依然覺得這種用人的事情,抖出來終究會得罪人的,所以覺得趙博導這種操作的確不夠絲滑。
后來果然如我料想,趙博導自己刪了自己的帖子,而另一個名曰“學術癡”,一個文藝學類的公眾號,轉載了趙博導的帖子(是趙博導授意的還是人家爭取的,我們無法得知),目前看還沒有被封禁,算是合法的存在了。
趙博導的帖子里面含金量豐富,或者說思想內涵豐富,信息量大,遠非一般理解人士所能全盤把握。但是概括地說,主要還是圍繞北師大文學院文藝學方向進一個人發生的恩怨。
從程序正義的角度看,趙博導斗陳述占上風:
第一,趙博導主張文藝學研究中心進人,必須堅持過去的嚴要求且必須按照一定程序,不能一把手說著算,趙博導劍指中心主任錢翰以及所長陳雪虎,后者除了身為文藝學研究所所長,在文學院學術委員會任職外,本人并未查到有任何其他職位。
但是趙勇指出,文學院方面通過“青年人才論壇”的運作方式,花了將近一個季度,已經敲定好人選,而且文學院兩委(教學和學術)都通過,只等著上報學校層面。【文學院通過這種文縐縐的方式招人,真像過去閨女選郎,搞個競猜或拋個繡球】如果論壇方式本身程序正確的話,文學院方面的操作是天衣無縫的。也就是在這個節點,我們的趙博導才發現中心要引進這么一個人。而問題出在下面:
第二,趙博導一下子慧眼識破在美國鍍金回來的D君,不僅文章弱,而且研究是擴散的(這是一般學者的大忌,這樣做幾乎是自取滅亡),不是收斂型的。趙勇識破這一點后,于是開始懷疑文學院方面背著他,動了手腳。
無巧不成書,巧在趙勇后來得知自己曾經合作指導的S君,文章很強,項目很強,竟然在這個所謂的“論壇”中被淘汰了。S參加論壇時并未告訴他,他完全不知道S有這個意圖。
這更加增強了趙勇對這輪招人的懷疑。
越是懷疑越是被周圍的人排擠,包括自己原來的學生一個叫“李莎”的老師通過指桑罵槐對趙勇進行責備!
乃至于趙勇,這個曾經的主任,曾經親手塑造的一個工作群,被取消。乃至于后來新領導搞了一個新新群,把他屏蔽在外。【我們非常好奇,趙博導到底做了什么讓這些人畏之如虎,忌之如砒】
一朝君主一朝臣,這種人走茶涼讓被發配到南方(珠海)北師大的趙勇越走越深,他發現一個黑暗的現實,即他已竟不是“文學院的人”!他被徹底放逐了,一種屈原式的委屈感井噴而出,一怒之下,【是文人的怒,不是荊軻的那種怒發沖冠或者藺相如的以頭搶地】趙勇只好不停上訪,梳理證據,最終撰長文,公之于天下,猶如屈子之離騷與九章,事實上趙勇的帖子也是九章,加一個尾聲。
趙勇已經排除出了文學院的決策圈子,那么這個D某到底又是何人,受文學院如此重視呢?
我們通過梳理發現,原來這個D某是文學院一個方姓教授(文中用“老方”)的碩士生!
我們通過搜索發現,這個方不可能是下面的哪一個!
也就是說,從一開始,D已經被文學院基本內定了,以至于被趙勇認為實力強勁的S君只能靠邊站了。
然而趙勇的孤軍奮戰和持續深挖,反復上訪,并非沒有作用,文學院最終在5月份的時候中止了對D某的引進,可以說,趙勇挽救了一場權力運作下的違規進人過程,熔斷一場發生在高校內部的用人腐敗進程。
有的媒體認為這種圈內生存原則恰恰是當前學術圈的通病:結交學緣,拜貼子,投靠學霸......
我們甚至可以認為,凡是涉及到用人或用財的地方,都有可能腐敗。
趙勇非常不幸地因為被擱置,被撂了冷靴子,鬧心斗氣,才蹚進這潭渾水。如果他不是博導,不是前主任在文藝學研究所還自認為有一定的話語權(事實上他發現證據后,領導還是不敢對他怠慢),他估計只有冷眼旁觀的份。
這是非常直白而冷酷的權力現實!文人對權力的嗜好絲毫不比那些粗人少!而斗起來那股勁也絲毫不比粗人輸!
事情基本結束,由于他抓住了實證和關鍵證據,及時阻斷了一場因為權力腐敗而不當引人的進程,趙勇基本實現了自己的“計劃”,然而回頭看,自己“損失”也不少,尤其是跟自己的幾位同事翻臉,其中包括他的直接領導陳雪虎,自己的曾經學生李莎。
但是趙勇如果一開始就如自己的老父親所勸告的那樣,做甩手神仙,他其實就真的被關進了權力的黑屋,“早不是文學院的人了”。
更為可怕的是,趙勇反思自己,如果當初他的直接領導或相關領導提前就跟他直接打招呼,要求他配合操作,他或許還真的不好拒絕,他的孤勇奮斗只是感覺自己被擱置了,被撂在一邊了,而非辦事情一定要分個是非黑白。
也就是說,這個學術界的“秋香”也可能成為第二個陳雪虎或“老方”。
趙勇的這份清醒甚至比他之前所有的孤勇奮斗都更加可貴。
還是用趙勇最后那句話來總結吧:
也正是在這一語境之中,我給文學院
2025
屆同學寫畢業寄語(
6
10
日),才說出了這樣一番肺腑之言:
當你面對不公不義的時候,沉默是一種選擇,因為這樣可以明哲保身;拍案而起也是一種選擇,但如此一來,你就會付出代價。我是欣賞后者而同情或看不起前者的。
所以,在畢業之際,我想把約翰·伯格的一個說法送給大家:“促使我這些年一直寫作的原因是:有些事需要被說出來,如果我不說出來,那么它就有不被說出來的危險。”
(全文完)
了解變局,了解時代,關注我們
頁底留言功能已開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