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博物院新館:對話多元世界的新窗口
作者/孫樹恒
七月的呼和浩特,驕陽似火,熱浪裹挾著草原的氣息撲面而來。今天上午,我乘坐92路公交車前往參觀內蒙古博物院新館。這座矗立在城市東郊的建筑,以其熱烈而厚重的紅色外觀,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既像一團燃燒的文明之火,又似一塊凝固的歷史琥珀,尚未走近便已讓人感受到它的壯觀與威嚴,令人震撼。
一
新館的外部設計堪稱匠心獨運,紅色的主色調取自草原上的紅砂巖與傳統漆器的色彩,既呼應了內蒙古大地上熱烈奔放的自然風貌,又暗合了中華文明中“紅為吉祥”的文化密碼。建筑線條剛勁有力,既有現代建筑的簡約大氣,又融入了蒙古包的圓形輪廓與長城烽燧的層次感,仿佛在訴說著這片土地上農耕與游牧文明的千年交融。站在館前廣場仰望,巨大的玻璃幕墻與紅色石材交替出現,陽光穿透玻璃灑下,在地面投下斑駁的光影,宛如歷史長河中閃爍的文明碎片。
步入大廳,瞬間被一種宏大而莊重的氣息包裹。挑高數十米的空間里,穹頂的設計靈感源自草原星空,藍色的背景上點綴著金色的星辰,與地面大理石上鑲嵌的內蒙古地圖形成“天地對應”的巧妙構圖。此刻的大廳人潮涌動,有白發蒼蒼的老者在細細端詳,有年輕父母帶著孩子指指點點,更有一群群穿著校服的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排著整齊的隊伍,嘰嘰喳喳的聲音里滿是好奇與興奮。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因這座博物館而相聚,共同開啟一場穿越時空的文明對話。
二
新館的核心展區是“融鑄北疆”通史陳列,它以時間為軸,空間為脈,構建起貫通萬年的內蒙古文明敘事體系。
“遠古世界”展廳是這場文明之旅的起點,仿佛瞬間穿越到了億萬年前的內蒙古草原。展廳中央,一具巨大的查干諾爾龍化石骨架赫然矗立,長達26米的身軀占據了展廳的大半空間,脖子伸向高處,仿佛仍在草原上昂首嘶鳴。這具發現于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蜥腳類恐龍化石,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大恐龍之一,它的每一塊骨骼都經過精心修復,關節處的銜接精準無誤,讓人們得以一窺白堊紀時期這片土地的生命奇觀。化石旁的互動屏幕上,通過3D動畫還原了查干諾爾龍的生活場景:它們成群結隊在湖泊邊覓食,巨大的身軀踏過草地,掀起陣陣塵土,這種將靜態展覽與動態科技結合的方式,讓沉睡的化石“活”了過來。
從遠古生物時代走出,便進入了人類文明的曙光期。從舊石器時代的打制石器到明清時期的草原部落,從紅山文化的玉豬龍到元上都的宮殿遺址,每一件文物,它不僅是內蒙古的文化符號,更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重要見證。旁邊的展柜里,仰韶文化的彩陶與紅山文化的黑陶并排陳列,前者的魚紋與后者的獸面紋,雖風格迥異,卻都展現了先民對自然的敬畏與對美的追求。這些文物的發現,證明了早在五六千年前,內蒙古地區就已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帶。
隨著腳步的移動,歷史的車輪緩緩向前。“草原帝國”展區里,匈奴的金冠、鮮卑的鹿角冠、突厥的鎏金飾牌依次亮相,每一件文物都閃耀著游牧民族的智慧。那件出土于鄂爾多斯的匈奴金冠,鷹形的頂部可以自由轉動,底部的紋飾融合了中原的云紋與草原的動物紋,堪稱民族融合的經典之作。而在“長城內外”單元,展覽的敘事視角更為獨特:它沒有將長城單純視為軍事防御工事,而是通過展示長城沿線出土的農耕工具、游牧用具、貿易貨幣等,呈現出“長城內外是一家”的歷史真實。漢代的“單于和親”瓦當與北魏的“五星出東方”織錦相鄰而居,無聲地訴說著民族和解與文化互鑒的永恒主題。
值得一提的是,新館增設的“N探空間”為展覽注入了全新活力。在這個充滿科技感的互動區域,參觀者可以通過全息柜“觸摸”文物細節,用手勢“拆解”青銅器的鑄造過程,甚至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在系統中選擇文物組合,生成屬于自己的個性化數字展覽。一個小男孩正興奮地用手指在屏幕上滑動,將紅山玉豬龍與古希臘陶罐“放在一起”,屏幕上立刻生成了一段關于東西方玉器文明的對比解讀,這種打破時空界限的互動,讓歷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成為可以參與、可以創造的生動體驗。
三
如果說“融鑄北疆”通史陳列是對本土文明的深情回望,那么同期舉辦的“古希臘之美”特展,則為參觀者打開了一扇望向遙遠地中海的窗口。這場跨越萬里的文明對話,讓內蒙古博物院新館成為連接東方草原與西方古典世界的橋梁。
“古希臘之美”展位于新館的臨時展廳,入口處的設計便充滿儀式感。本次展覽精選了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的122件/套珍貴文物,時間跨度從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2世紀,涵蓋大型雕塑、陶器、金器、青銅器等多個門類,通過“諸神榮光”“英雄史詩”“城邦文明”“智慧之光”四個部分,完整呈現了古希臘人對卓越的追求與對理想生活的塑造。
“諸神榮光”單元里,一尊高近兩米的宙斯大理石雕像堪稱鎮展之寶。雕像中的宙斯身披長袍,左手扶椅,右手前伸,雖歷經千年風霜,仍能從其堅毅的眼神與舒展的姿態中,感受到古希臘人對“神性完美”的想象。旁邊的展柜里,雅典娜的青銅小雕像、狄俄尼索斯的金質面具依次陳列,這些神祇形象或威嚴、或優雅、或歡快,展現了古希臘人豐富的精神世界。
“英雄史詩”部分以荷馬史詩為線索,通過陶器上的繪畫講述了阿喀琉斯之踵、特洛伊木馬等經典故事。一件黑繪風格的陶瓶上,赫拉克勒斯與獅子搏斗的場景栩栩如生,線條簡練卻充滿力量,讓人聯想到內蒙古巖畫上的狩獵場景。雖然相隔萬里,但人類對英雄的崇拜、對力量的贊美竟如此相似。而在“城邦文明”單元,展出的雅典公民大會令牌、競技場門票、貿易用的雙耳陶瓶等文物,生動展現了古希臘的社會生活。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一枚青銅錢幣,正面是雅典女神的頭像,背面是貓頭鷹圖案,這種錢幣在當時的地中海世界廣泛流通,就像草原上的“草原絲綢之路”上流通的漢式錢幣一樣,都是文明交流的見證。
“智慧之光”單元則聚焦古希臘的科學與藝術成就。展出的天文儀器殘件、數學手稿復制品,讓人驚嘆于古希臘人的理性探索精神;而那件《維納斯》大理石殘像,雖失去了雙臂,卻以完美的曲線詮釋了“黃金比例”的美學密碼。
此次展覽的策展邏輯突破傳統編年體桎梏,以“神性·人性·詩性”三維視角重構古希臘文明圖景。尤為稱道的是中意策展團隊的巧思:展柜玻璃采用低反射鍍膜技術,讓觀眾得以清晰凝視大理石雕像上的古代修補痕跡,觸摸時光留下的溫度;多媒體投影將帕特農神廟浮雕線圖投射于穹頂,與實體文物形成虛實交織的對話。當內蒙古觀眾在《捧著祖先頭像的雅典娜》雕像前駐足,或許會恍然驚覺:這位手托城邦守護者肖像的女神,與草原文化中深植的“祖先崇拜”傳統,竟有著跨越萬里的精神共鳴。
四
通過參觀,讓我感觸很深。新館的顯著特點:
一是空間敘事的創新性。它打破了傳統博物館“按年代排序”的線性敘事模式,采用“核心輻射”的結構:以“融鑄北疆”通史陳列為核心,輔以“N探空間”的數字互動與“古希臘之美”這樣的特展,形成“本土與世界”“傳統與現代”“歷史與未來”的多維敘事網絡。這種結構既保證了歷史脈絡的清晰,又為跨文化、跨學科的解讀提供了可能,讓不同背景的參觀者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解讀路徑。
二是科技與人文的深度融合。新館沒有將科技僅僅視為展示手段,而是作為激活歷史的“鑰匙”。從全息柜到AR互動,從個性化數字展覽到文物修復的實時直播,科技的運用始終圍繞著“讓人更好地理解歷史”這一核心。更難得的是,這些科技元素沒有喧賓奪主,而是與文物、與歷史語境自然結合,比如在展示匈奴金冠時,通過3D動畫還原其制作工藝,讓觀眾既看到了文物的精美,也理解了背后的技術智慧——這種“科技為人文服務”的理念,讓博物館更具親和力與吸引力。
三是定位的開放性與包容性。作為邊疆地區的省級博物館,新館沒有將視野局限于本土,而是以“融鑄北疆”為起點,主動擁抱世界。“古希臘之美”展并非偶然,而是新館“立足草原、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定位的具體體現。它告訴人們:內蒙古不僅是中國的內蒙古,更是世界的內蒙古;草原文明不僅是地域的文明,更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這種開放的姿態,讓博物館成為邊疆地區連接世界的文化紐帶。
五
這樣的展覽,從時代價值來看,新館首先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陣地。通過展示各民族在內蒙古大地上交流融合的歷史,通過呈現長城內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明圖景,它用文物說話,用歷史作證,讓參觀者深刻理解“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的歷史必然。那群在“和親文化”展區認真聽講解的小學生,他們眼中閃爍的好奇與認同,正是文化種子生根發芽的模樣。
其次,它是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實踐平臺。在全球化與逆全球化交織的今天,新館以“古希臘之美”展為開端,持續引進世界優秀文化展覽,同時也在計劃將內蒙古的文物送到國外展出,這種“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讓草原文明成為世界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正如展覽中古希臘陶器與匈奴金器的“相遇”,它證明了不同文明之間不是相互隔絕的,而是可以對話、可以共生的。
更重要的是,它為邊疆地區的文化建設提供了新范式。新館的設計與運營,充分考慮了內蒙古的地域特色與文化需求,既尊重歷史,又面向未來;既強調本土性,又具備國際性。它告訴我們:邊疆地區的文化發展,不必依附于中心城市,而是可以通過挖掘自身的文化資源,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品牌。這種自信與自覺,對于推動區域文化振興具有深遠的啟示意義。
不知不覺間,時以正午。走出展廳時,雙腿像灌了鉛般沉重,額頭上沁出的汗珠混著展廳內的冷氣,在皮膚上留下微涼的觸感,但心頭卻被一種飽滿而溫熱的情緒填滿,無數畫面在腦海中翻涌。內蒙古博物院新館,或許正在于此。它不僅是一座收藏文物的殿堂,更是一座培育文化自信、激發文明對話的學校。在這里,每一個參觀者都能找到自己與歷史的連接,找到與世界的共鳴。而這份連接與共鳴,終將匯聚成推動社會進步、促進文明發展的強大力量,讓北疆的文明之火,在新時代燃燒得更加熾熱、更加明亮。
(作者檔案:孫樹恒,筆名恒心永在,內蒙古奈曼旗人。蒙域經濟30人專家組成員,呼和浩特市政協智庫專家。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 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茶葉之路研究會副會長,內蒙古詩書畫研究會高級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大盛魁公司文化顧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