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年輕T2DM患者食欲旺盛不能控制,管理辦法該當如何?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飲食習慣的優劣往往被忽視,然而,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選擇,實則潛藏著巨大的健康隱患。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不良的飲食習慣正逐漸成為誘發2型糖尿病(T2DM)的隱形推手。
當我們沉浸在高糖、高脂、高鹽食物的誘惑中時,往往忽視了這些美味背后隱藏的健康危機。長期攝入過量的糖分和脂肪,不僅會導致體重增加、肥胖,還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和敏感性,進而增加患T2DM的風險。此外,缺乏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的食物,也會使身體機能失衡,為T2DM的發生埋下伏筆。
對此,北京市隆福醫院肖敏教授分享了一個典型病例。同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劉紅旭教授針對這一病例進行了深度點評。
患者資料
患者,男,68歲。
主訴:多食多飲6年余,加重1月。
現病史:6年前患者多食多飲,每日進食主食約8兩,尤其喜食零食,不能控制飲食,自訴體重持續增加。近2年出現血壓升高,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每天一次(qd),血壓時有波動,1年前體檢時發現血糖升高,空腹血糖(FPG)8.9mmol/L,餐后血糖(PPG)16.7mmoL/L,口服西格列汀100mg、吡格列酮二甲雙胍1片每天三次(tid)效果欠佳,FPG和PPG仍較高,加用甘精胰島素12U每晚一次(qn)降血糖治療,但患者體重持續增加,且血糖仍有波動,仍間斷血糖升高,為求進一步診治就診。
既往史:高血壓病史2年,最高血壓168/98mmHg,曾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 qd,高脂血癥病史10余年,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 qn和阿昔莫司1片tid。否認冠心病/慢性腎臟病病史。無手術病史。
個人史與家族史:不吸煙不飲酒。否認家族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認有家族遺傳病病史。
體格檢查:
身高:172cm;體重:87.5kg;體重指數(BMI):29.6kg/m2;腰圍:143cm;
體溫(T):36.3℃;脈搏(P):103次/分;血壓(BP):158/96mmHg。
實驗室檢查:
注: BUN:尿素氮; TC:總膽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影像學輔助檢查:
入院診斷:
2型糖尿病
糖尿病眼底病變
糖尿病腎病高脂血癥
高血壓
治療方案:
停用西格列汀,改用司美格魯肽降血糖滴定治療,仍用吡格列酮二甲雙胍片1片tid,甘精胰島素12U qn,苯磺酸氨氯地平5mg qd,阿托伐他汀鈣20mg qn,阿昔莫司片tid。
治療過程及血糖監測(mmol/L)
注: qd:每日一次;bid:每日兩次;tid:每日三次;qn:每晚一次
隨訪情況:
患者停用西格列汀,改用司美格魯肽0.25mg每次起始滴定,患者無明顯消化道反應,第二周增加至0.5mg,患者仍可進食,但進餐后有飽腹感,多食感惡心,不喜吃零食,進食含油量大的食物有惡心感,患者血糖較前明顯改善。持續用藥約4周后,患者胃腸不適感減輕,繼續增加司美格魯肽的劑量為1.0mg,患者再次持續胃腸反應,進食明顯減少,檢測FPG 4.8mmol/L,PPG 7.2mmol/L,且用藥以來患者體重下降6kg,血壓下降,停用降壓藥,其血壓仍波動于130/85mmHg左右。隨診半年后患者HbA1c 5.6%,FPG 4.2mmol/L,PPG 7.3mmoL/L,體重共下降11kg,患者血脂亦正常。
患者治療前后指標改善:
診療思路
針對這位T2DM患者,其同時合并高血壓和血脂異常,即我們常說的“三高”狀況,治療需要綜合考量。
首先,飲食調整與控制是治療的重要基石。必須確保患者每日的能量攝入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以維持其適當的體重和熱量需求。在控制總熱量的基礎上,還需注重膳食的均衡,確保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比例適宜,并鼓勵患者多攝入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和豆類等食品。
鑒于“三高”可能帶來的風險,飲食調整還需特別關注對高血壓和高血脂的影響。因此,應倡導低鹽飲食,這對鹽敏感型高血壓患者尤為重要。同時,低脂飲食也是必要的,以控制血脂水平。除了飲食調整,藥物治療同樣重要。基礎降糖藥如二甲雙胍,以及新型降糖藥物如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等,都是治療的重要選擇。
此外,生活方式的改善也是治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飲食控制和均衡飲食外,合理的運動、戒煙限酒和保持良好的心態同樣重要。有氧運動對控制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調整血壓和血脂都有積極的影響。
最后,對于這樣的“三高”患者,定期監測血糖、血壓和血脂水平至關重要,以便及時評估和調整治療方案。通過綜合治療和持續的監測,我們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點評總結
劉紅旭教授指出:“在糖尿病的治療中,我們逐漸認識到除了控制血糖外,保護靶器官免受損害同樣重要。傳統中醫將糖尿病稱為消渴,其典型癥狀為多食、多飲、多尿和體重減輕。然而,在當今社會的T2DM人群中,消瘦可能不再是主要表現形式,而肥胖更為常見。糖尿病本身可能無明顯癥狀,但其對靶器官的損害卻不容忽視。”
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異常這三項危險因素相互影響、相互加重,誘發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皮功能異常、炎癥過程和靶器官損害,成倍增加發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風險。我國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的人數已經高達數億,且許多患者“三高”并存。中國T2DM患者血糖、血壓和血脂研究(CCMR-302-3B研究)顯示,29.8%的門診糖尿病患者同時合并有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然而僅有5.6%的患者經治療實現了“三高”達標[1,2]。
劉紅旭教授強調:“此例患者使用的司美格魯肽,作為一種GLP-1RA,不僅能降低血糖,還顯示出心血管保護效應,減少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另外,臨床研究還顯示,司美格魯肽能夠顯著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展。通過減少蛋白尿、降低尿酸水平、減輕腎小球硬化等方式,司美格魯肽對腎臟具有保護作用。”
GLP-1RA作為一種新型的降糖藥,其獨特的葡萄糖濃度依賴性促進胰島素分泌的機制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循證醫學證據支持。這種治療方案不僅能夠有效降低血糖,還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對于患有“三高”的患者來說,心血管疾病是其主要并發癥之一。使用司美格魯肽等長效的GLP-1RA,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的用藥負擔,提高治療依從性。這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因服藥帶來的不便具有重要意義,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選擇。
病例提供專家:北京市隆福醫院 肖敏教授
點評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劉紅旭教授
參考文獻:
[1]三高”共管規范化診療中國專家共識(2023版)專家組.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網絡版),2023,6: e1000144(2023-07-24).
[2]Ji L, et al. Am J Med, 2013, 126(10): 925.e11-22.
“此文僅用于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平臺立場”
醫學界內分泌領域交流群正式開放!
加入我們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