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拳擊聯盟(WB)日前宣布將針對超過18歲以上的選手進行生理性別強制檢測,但由于未能公布詳細的檢測方法,導致臺灣奧運金牌好手林郁婷決定不參賽。
中華拳擊代表隊此次共計派出包含黃筱雯、吳詩儀、陳念琴、甘家葳等7位選手赴哈薩克斯坦參賽,根據WB的新政策,所有參加該聯盟認可賽事的運動員都必須接受聚合酶連鎖反應(PCR)基因檢測,以確定出生性別及參賽資格。
臺灣中華拳協表示,從5月的泰國公開賽就持續與WB保持聯系,是否所有女性運動員都要接受檢測,至于檢測方法、地點等WB都沒有明確說清楚,沒有全面的配套措施,只明言7月1日起會全面實施。
在此情況下,協會強調,為了保護選手權益,在經過與林郁婷的團隊商討后決定先退賽。
事實上,這已不是林郁婷第一次碰到類似情況,拿下巴黎奧運女子拳擊57公斤級金牌后,林郁婷去年11月底飛抵英國準備參加世界拳擊聯盟(WB)舉辦的年終賽,未料卻在賽前的技術會議上,遭到質疑參賽資格,最后在隨行的“體育署”副署長房瑞文、教練曾自強、拳擊協會秘書長彭俊銘討論下,決定主動退賽。
當時臺行政部門負責人卓榮泰表示,林郁婷教練曾自強在衡量各種情況下,也為了保護臺灣醫療資訊,避免無謂討論,決定退出這場比賽。對于教練的決定,“體育署”予以尊重。
早在2023年,本應獲頒世錦賽銅牌的林郁婷,在頒獎典禮前便突遭國際拳擊總會(IBA)正式通知,因賽前性別生化指數異常,確定被取消銅牌。
彼時中華拳協秘書長彭俊銘表示,“一定會循管道申訴,目前教練、選手都很沮喪”,并強調暫不做過多臆測,等待代表隊返臺及確認更詳細資訊再做后續動作。但之后不見下文。
去年巴黎奧運會期間,國際拳擊總會(IBA)召開記者會重申,“在2022年、2023年世錦賽中,對林郁婷、阿爾及利亞選手克莉芙(Imane Khelif)進行檢測,但發現她們不符合女子選手參賽資格,且有寄送檢驗結果給2位選手”。
當時島內媒體、政治人物不分藍綠都在大罵IBA,臺灣中華奧會聲稱已委請律師發出警告信函給IBA,保留法律追訴權,必要時也會提告,后續將與IOC緊密溝通聯系,共同維護選手權益。
IBA記者會也說明,是中華臺北奧會在之前寫信告知,不要公開選手檢測資訊,但島內輿論反稱IBA的指控沒有證據,是鬧劇一場。
既然雙方各有說法, 對林郁婷最好的保護就是大方公布其染色體檢驗報告,徹底回擊外界“詆毀”。如今換了一個協會,已經不存在當初島內輿論指責的那些政治因素,還出現一樣狀況,誰的問題?如果是要保護選手,那也應該全部退出比賽,怎么只有林郁婷一人,其他不用保護? 這都是林郁婷本人和中華拳協無法回答的。
說來說去,島內一些人還是不敢面對臺灣女兒變臺灣男兒,讓臺灣之光蒙塵。當 “保護選手權益”變成政治正確,因為愛臺灣,連是男是女都沒有勇氣面對,那才是讓臺灣體壇真正蒙羞。
來源:綜合兩岸媒體報道,本文由“郭茂辰海峽傳真”公眾號編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