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伊朗總統佩澤希奇揚的一份聲明發表,伊朗和以色列以及美國沖突似乎已經停止,中東又重新恢復了和平。
從表面上來看,此次沖突過后伊朗、以色列和美國似乎都贏了,伊朗報復了敵人,美國摧毀了伊朗的核設施,以色列也保證了自身的安全,幾乎找不到輸家。
但通曉點歷史的人都明白:歷史上沒有通贏的結局,如果有的話,那有可能是“三家皆輸”,只不過在旁外人看來顯得好看罷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若我們仔細分析此次沖突中的“苦主”伊朗,就會發現這停火背后隱藏的秘密。
伊朗的變化
在特朗普轟炸伊朗后,伊朗出現了兩大變化,一個是政局平衡被打破,另一個則是統治危機。
第一,先來看政局平衡被打破。
中國人民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田文林曾指出:伊朗的對外政策是游離不定的,他們一面高舉反美的大旗,但另一面又保持對美幻想。不得不說,此言可謂極其貼切。
回顧伊朗的歷史可知,伊朗國內的政治勢力主要包括激進保守派、傳統保守派、務實保守派和改革派。
其中務實保守派、改革派主張改善與西方的關系,被稱為“溫和派”。而傳統保守派、激進保守派主張與美國進行對抗,被稱為“激進派”。
在激進派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前首席核談判代表賈利利以及伊斯蘭革命衛隊,他們掌握著軍事和經濟資源,通過支持真主黨和胡塞武裝等來擴大伊朗的影響力,在以往的反美反以斗爭中表現積極。
至于溫和派,比較典型的有前總統魯哈尼,還有如今的總統佩澤希齊揚。他們一個曾推動2015年的伊核協議,另一個則主張恢復伊核協議,改善與西方的關系。
作為伊朗的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并沒有直接偏向哪一派,而是如田文林所說:始終左右搖擺。
當伊朗經濟不堪重負時,溫和派就會上臺,通過調整對西方的關系來緩和經濟經濟壓力。可一旦外部環境惡化,激進派就會立刻脫穎而出,在對外問題上采取積極的態度。
如此就使得伊朗國內的兩股政治勢力勢均力敵,較為穩定。只是隨著美國的直接下場,這種平衡立刻被打破了......
因為美國的實力遠勝過伊朗,讓它感受到危機,所以哈梅內伊立刻轉而支持激進派——當時伊朗不僅向以色列回擊,還對美國在卡塔爾、伊拉克的軍事基地發起導彈襲擊。
甚至伊朗議會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委員會成員庫薩里還表示:議會贊成關閉霍爾木茲海峽。
總之在激進派主導下,伊朗展現出難得的強硬,也打出了不錯的戰績。
因此在取得停火的聲明后,哈梅內伊發表聲明稱:伊朗團結一致取得了對以色列和美國的勝利,狠狠的給了美國一記耳光,伊朗永遠不會投降。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伊朗國內的輿論開始發生變化。
在停火后的當天晚上,伊朗民眾在德黑蘭等地舉行集會,會場上有大批民眾舉著標語牌,上面寫著“我們將堅持到底”“美國是以色列所有罪行的同謀”。
還有很多民眾高呼著“不妥協不投降,要與美國戰斗到底”的口號。
而在這一期間,以色列又對伊朗一直虎視眈眈,雖然它接受了停火協議,但內塔尼亞胡又多次無視特朗普的禁令,對德黑蘭發起襲擊。因此以色列很有可能隨時撕破停火協議,再次發起進攻。
而只要以色列再發起進攻,那么伊朗國內的激進派會變得更加強勢,進而發生質變。要知道,在過去,伊朗一直對美國抱有幻想,所以溫和派能夠得以活躍。
可如今美國的直接入局打破了這種幻想,一旦斗爭持續下去,伊朗將會徹底拋棄幻想,直接進入戰斗狀態。而一旦如此,伊朗就會徹底毫無保留的倒向俄羅斯。
在美國下場后,俄羅斯也的確嚴正譴責了美國的不法行為。當時為感謝俄羅斯支持,伊朗官員還去拜訪俄羅斯、會見普京,雙方達成了一致意見。
種種跡象都表明,伊朗已經放棄了過去的保守姿態,開始愈加親近俄羅斯。
雖說布熱津斯基的“大三角”不切實際,但若伊朗能敞開心懷,那么俄羅斯的先進技術必然能夠改善伊朗的經濟和軍事環境。
到時候以色列、美國將無法遏制伊朗的崛起,中東局勢將會發生大變化,而這種變化將會讓以色列和美國直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第二,接著再看統治危機。
根據此前《環球網》的報道:在此次襲擊中,伊朗人民飽經苦難,有大批民眾涌出德黑蘭,致使道路擁堵,加油限額,通訊不暢。
連在伊朗的中國人都經歷了驚心動魄,更別提本地的伊朗人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民眾其實對戰爭已經產生了厭惡之情,根據《齊魯晚報》的報道:不少伊朗民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們希望珍視停火后的和平,不要再重蹈戰爭的悲劇。
而且在經歷諸多科學家、軍隊高層以及底層人民犧牲后,伊朗依舊沒有改變現狀。
戰云依舊密布,國內經濟民生也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普通民眾深陷生存和發展困境,越來越多的民眾對憲政權感到失望和不滿。
此外據知情人士透露,在以色列襲擊伊朗的過程中,以色列情報人員就展開了一場秘密恐嚇行動,其目的是通過恐嚇伊朗高層人員造成該國內部分裂。
據相關報道:大概有20多人收到了警告,被告知如果他們不停止支持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他們就會面臨死亡。甚至有一位將軍級別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成員被警告,還有12個小時可以離開。
在這種恐嚇下,有的官員頂不住壓力,最終選擇與以色列情報部門對話。有的即將上位的二線領導層也感到恐懼萬分,不知所措。
雖然諸多學者認為,伊朗目前不會出現政權的更迭,可很明顯,美國和以色列似乎已經做好了伊朗政權更迭的準備。
恰好此時,溫和派總統佩澤希齊揚正在努力的對外釋放善意。
例如在伊朗國內對停火還抱有爭議時,佩澤希齊揚宣布政府機構將全力以赴致力于重建工作,計劃向受損的房屋業主提供無償援助和專項貸款等支持。
在他的帶領下,伊朗正在逐步恢復正常,很多咖啡館和餐館正在重新開業,甚至德黑蘭交響樂團還在伊朗地標建筑自由塔前舉辦了一場免費的音樂會。
此外,佩澤希齊揚還與卡塔爾和沙特等周邊國家領導層密集通話,感謝他們的支持,強調團結的重要性。
據伊朗總統府網站的消息,佩澤希齊揚在與埃及總統塞西通話時表示:伊朗支持建立無核武器和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區。
另外佩澤希齊揚還通過與地區國家領導層互動向美國喊話:伊朗從未尋求過核武器,也永遠不會。
從這些內容來看,佩澤希齊揚等溫和派又開始抬頭了,試圖吸引美國的注意。若他們與美國合作,再加上國內民眾對這場戰爭的憤怒,或許還真能產生顛覆政權的效果。
不過個人以為,即使美國真的溫和派顛覆了哈梅內伊的統治,其結果恐怕也不是美國和以色列愿意看到的——原因很簡單,伊朗和以色列的位置重疊了。
要知道,伊朗在過去就是美國安插在中東的一根“楔子”,幫助美國向中東進行權力滲透。如今若伊朗回歸,那以色列的地位必然受到影響。
畢竟相較于以色列,伊朗有9000多萬的人口,擁有廣闊的縱深和極其強大的宗教影響力,在實力方面較以色列要強得多。
而且此前就有學者分析,以色列的地位早已從美國的掌上明珠的地位下降到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下,像伊朗這樣擁有大量石油的國家更符合美國的利益。
之前特朗普就曾繞開以色列和沙特等國見面,如今若收服伊朗,以色列地位可要進一步下降了。因此,一向膽大心黑的內塔尼亞胡絕不允許這種現象出現,他必然會不惜一切代價破壞溫和派的上臺,甚至有必要會幫助維系哈梅內伊的統治。
再說了,就算以色列不阻止,其實美國也不能真聯合溫和派重塑伊朗——原因很簡單,美國無法立刻改善伊朗的經濟狀況。
眾所周知,美國此前曾力挫薩達姆,揚言要改造伊拉克,可結果如何呢?美國消耗了大量的軍費卻讓伊拉克墮入深淵,最終美軍灰溜溜的逃離,伊拉克成了伊朗的“小兄弟”。
試想一下,美國連伊拉克都無法改造,又拿什么來改造伊朗呢?若不能改善伊朗的經濟,那么即使溫和派顛覆政權,他們的統治也難以持久。
最終會是什么結局呢?伊朗伊斯蘭革命的“往事”又會重新發生在伊朗的土地上,溫和派的結局也不過是另一個伊朗國王的下場罷了,美國還是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美國自身的問題
其實除了伊朗的變化以外,特朗普現在面臨的局勢也是很尷尬的。不少學者分析,特朗普和美國至少暴露兩大軟肋。
第一,特朗普的反復無常。
隨著一系列改革,特朗普逐漸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有數的實權總統。在這一背景下,他的決策越來越傾向于獨裁的感覺,開始變得一意孤行。
例如此前轟炸伊朗就是如此,在空襲的前幾天,他還表示要延后兩周決定是否動武,他還在講話中尋求外交談判。可不過數日就風云突變,倉促下達轟炸命令。
如此反復無常的表態,令美國的盟友一頭霧水,而美國國內官員同樣是一片嘩然。
不少學者認為:特朗普現在把國家安全政策當做選舉和權力操盤的工具,是一種極其不負責的行為,給美國政治生態帶來了巨大破壞。
還有,特朗普在與伊朗進行核談判的過程中,總是想當然的拍腦門決定。他覺得談判過于拖沓,就想著用武力打一下,逼迫伊朗妥協。
他以為戰爭想打就能打想停就能停,可結果就是,美國的此次軍事打擊只是暫時延緩了伊核項目的進度,卻加強了伊朗研發核能力的政治意志。
以至于一些學者評價:特朗普是伊朗跨過核門檻的加速器,特朗普此舉極容易給自己培養一個大敵。
第二,激烈的黨爭。
因為特朗普轟炸伊朗的決定是倉促進行的,所以在炸完伊朗后圍繞著該決定美國政府內部展開了激烈的爭吵。
首先自然是特朗普麾下的鷹派和MAGA勢力的斗爭,MAGA孤立派認為,特朗普的政策應該強調美國優先不應該介入伊朗和以色列的斗爭中,他們認為特朗普背叛了自身的立場。
這幫人的爭斗導致特朗普的顧問團隊陷入動蕩,雖然最終以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被排除核心決策圈外,國防部長赫格賽斯被迫成為執行者而告終,可特朗普內部的分裂已經顯示苗頭。
除此以外,特朗普的決策還引發了嚴重的內部矛盾。
據此前報道,圍繞著美國空襲伊朗核設施造成的損壞程度,目前美國國內爆發的激烈的爭吵甚至已經逐步演變成了一場黨派間的政治斗爭。
例如南卡羅來納州參議員格雷厄姆表示:特朗普的決策已經摧毀了伊朗的作戰能力,但康涅狄格州的民主黨人克里斯則認為:特朗普是在誤導大眾。
民主黨參議院領袖舒默也表示:簡報會沒有充分回答有關特朗普說法的問題。
就連共和黨反干涉派的參議員蘭德同樣站出來“否認總統擁有絕對戰爭權力”,建議議長需要重新審視憲法,并對總統單方面發動戰爭的行為進行批判。
除此之外,包括CN在內的多家美媒也卷了進來,他們報道了五角大樓國防情報局的一份針對伊朗核設施打擊的早期評估報告,認為此次襲擊并未摧毀伊朗核計劃的核心部分,可能只會使伊朗的核計劃推遲數月。
這些報道令特朗普大為惱火,他不僅下場親自怒斥最早報道這則消息的記者,還在其社交平臺公開發文,要解雇這位記者。
無疑,特朗普的這次魯莽行動可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伊朗的未來尚不可知,但美國政府內部的分裂卻近在眼前,不知特朗普最終還能笑多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