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在2025年7月的一天,家住浙江溫州樂清市的一位老人買回來一些“蝤蛑”回家處理,想著能好好嘗嘗鮮。
這本是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場景,“蝤蛑”作為當地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美食,肉質細嫩,深受當地人的歡迎。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老人在處理它的時候,不小心被“蝤蛑”的腿刺傷了左手。
但是老人并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因為這口子也只有米粒那么大,于是就去貼了個創可貼,然后繼續做飯去了。
很快老人就覺得手上的傷口有些腫脹,但他還是沒放在心上,結果23個小時之后,老人的左手臂開始紅腫發燙,甚至還滲出了膿液。
家人們這時才驚覺情況不妙,趕忙將老人送往醫院,然而,驗血結果顯示,肌酐指標飆升,這一數據提示著老人的腎功能已經受到了嚴重損害。
醫生們憑借豐富的經驗,高度懷疑老人是感染了“食人肉菌”,情況萬分緊急,老人被迅速送進了重癥監護室。
但病情的發展如同脫韁的野馬,快得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在老人進入重癥監護室僅僅1小時后,他的皮下組織和筋膜便開始快速地腐爛,一些地方的皮膚開始發黑,并且不斷地流膿。
不到24小時,老人就休克了,盡管醫生們爭分奪秒,緊急為老人進行手術清創,甚至無奈之下選擇了截肢以阻止病情的進一步擴散,但最終似乎都沒能起到挽救性的作用。
從老人受傷的那一刻起,僅僅過去了9天,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消逝了,參與搶救的醫生們紛紛嘆息,滿心無奈與惋惜。
這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蝤蛑”這樣一種常見的食材,為何會擁有如此“致命之毒”呢?
?——【·珍貴的“青蟹”·】——?
青蟹屬,別名叫做蝤蛑,隸屬十足目梭子蟹科,從整體形態來看,青蟹呈現出寬卵圓形,身披堅厚的甲殼,身體扁平且無毛。
頭胸部尤為發達,體重一般處于300-500克區間,頭胸甲的寬度約為長度的 1.5 倍,從背面觀,隆起且光滑。
青蟹的螯足堪稱粗壯有力,座節前緣末端生有1根尖銳的刺,仿佛是它御敵的武器;長節前緣排列著3根刺,后緣末部及末端也各有1刺。
當兩指合攏時,中間會留出較大的空隙,內緣布滿鈍齒,在捕捉獵物或是抵御外敵時,這雙螯足能夠發揮出巨大的力量。
步足方面,青蟹的第二、三、四對步足呈尖爪型,指節的前、后緣生長著刷狀短毛,在其爬行過程中,這些短毛或許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而末對步足則進化為游泳足,指節與掌節扁平,形狀恰似船槳,這使得青蟹在水中能夠靈活地游動,在近海的水域中穿梭自如。
這些足相對而言都比較“鋒利”,所以在處理它的時候很容易被扎傷。
在浙江三門等地,這里產出的青蟹,外觀上具有明顯的“金爪、緋鉗、青背、黃肚”的特征。
這些獨特的外觀特征,不僅讓三門青蟹在眾多青蟹品種中脫穎而出,更成為了其高品質的象征 。
青蟹鐘情于溫暖、低鹽且泥底的近岸淺海區域,常常在泥底較深的地方挖掘洞穴,作為自己的棲息之所。
潮流緩慢、有機物豐富的淺海內灣以及江河口,都是青蟹鐘愛的生活場所,甚至在離河口不遠的淡水中,偶爾也能發現它們的蹤跡。
在中國,青蟹的分布較為廣泛,福建的沿海地區,漫長的海岸線、適宜的海洋環境,使得青蟹在這里大量生長。
當地的漁民們,憑借著豐富的經驗,常常能夠捕獲到肥美的青蟹。
青蟹雖然無毒,但有的時候會攜帶一種叫做創傷弧菌的細菌,也就是我們說的“食人肉菌”。
這個隱藏在海洋中的“殺手”,廣泛存在于近海海底以及各類人們餐桌上經常見到的海產品之中。
它具有嗜鹽性,這一特性使得它在富含鹽分的海洋環境中如魚得水。
雖然它對于維持海洋生態平衡有著一定的作用,但一旦與人類接觸,尤其是通過傷口進入人體后,便可能引發嚴重的后果。
比如青蟹的體表、蟹鉗以及蟹腿等部位,都有可能攜帶創傷弧菌。
當人們徒手接觸青蟹,不小心被刺傷后,細菌便會隨著傷口進入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從而引發感染。
除了被青蟹刺傷這種直接接觸感染的方式外,如果人們在處理海鮮時,手部有傷口,又接觸了被創傷弧菌污染的海水、海產品加工器具等,細菌同樣有可能通過傷口侵入人體 。
所以在處理青蟹等海鮮時,佩戴厚橡膠手套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橡膠手套能夠提供有效的物理阻隔,防止蟹鉗或蟹腿刺傷手部。
其次為了降低受傷風險,應盡量避免徒手開生蠔、螃蟹等海鮮,專用的剝殼工具、剪刀等,不僅能夠更輕松地處理海鮮,還能減少手部與海鮮直接接觸的機會。
使用完的工具上,可能會殘留有海鮮的汁液以及細菌,因此,要馬上用75% 酒精進行殺菌,可以使用酒精噴灑工具表面,確保每個部位都能得到充分消毒。
或者將工具放入熱水中煮沸,一般煮沸3-5分鐘,就能有效殺死可能殘留的細菌。
一旦不小心被魚蝦蟹刺傷,要迅速將傷口處的血液擠出,然后馬上用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
沖洗完畢后,可以使用碘伏或酒精,由內向外對傷口進行消毒,一般消毒3遍即可。
如果傷口出現紅腫加劇、發燒、頭暈等癥狀,哪怕這些癥狀只出現了 1小時,也應立刻前往醫院就診。
在就醫時,要詳細告知醫生受傷的情況,包括受傷的時間、受傷的方式以及接觸過的海鮮種類等,以便醫生能夠及時做出準確的診斷和治療。
醫生可能會根據傷口的情況,進行進一步的清創處理,或者開具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
參考:
環球網《米粒大的傷口,竟感染“食人肉菌”,老人截肢9天后仍不幸離世!如何避開這個“致命殺手”?》2025-7-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