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人民日報》第8版刊文:《寧波援疆 聚焦民生 深入推進創新實踐 優勢互補 積極探索共享援疆》,文章指出,寧波市援疆指揮部秉承傳承與創新理念,持續推進“全鏈式”教育援疆、“組團式”醫療援疆、“共享式”文化潤疆、“小組團”科技援疆、“千萬工程”庫車樣板建設,不斷打造寧波援疆的一張張“金名片”。
寧波援疆聚焦民生深入推進創新實踐優勢互補積極探索共享援疆
自2010年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啟動后,浙江省寧波市對口支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庫車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十團、十一團、十四團、十六團。15年來,寧波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歷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總目標,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始終秉持“支援庫車就是發展寧波”的理念,堅持所需與所能、輸血與造血、支援與互利相結合,先后選派干部人才509名,投入援疆資金52.23億元,實施援疆項目864個,籌集計劃外援助資金約1.5億元,積極探索共享援疆模式,為大美新疆建設持續貢獻智慧和力量。
聚焦增進民生福祉,深入推進創新實踐
為助力庫車打造“千萬工程”南疆樣板地,寧波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為抓手,系統構建“千萬工程”庫車樣板“2351”規劃體系,制定出臺“十個一批”三年行動路線圖。通過規劃、設計、造價、招商、運營“全鏈支援模式”,邀請寧波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先期完成康村、甬庫同心村、甬庫聯心村等7個示范村莊規劃,后引入寧波富甬等文旅運營團隊實施文旅新村整體運營??荡瀚@評自治區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甬庫振興村甬庫文化園創建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為探索建立共富工坊南疆模式,寧波充分發揮黨組織在鄉村全面振興中的作用,推動鄉鎮、村(社區)、企業等黨組織結對共建,引導受援地村黨組織與非公企業黨組織積極拓展村企黨建聯建,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創造“直接分紅+間接收益”的分紅模式。借鑒浙江“共富工坊”經驗,建成甬庫同心村智慧農業植物工廠,每年幫助當地增收超50萬元。甬庫振興村“兔小兔”主題樂園每年接待游客約5萬人次,產生經濟收入約150萬元。探索建立創業共富工坊、非遺共富工坊、巾幗創業工坊,豐富共富實踐路徑。
寧波市援疆指揮部(簡稱“指揮部”)一批標志性民生項目成果建成,開展“富民安居”工程,高質量完成寧波大道和康村、甬庫團結村、甬庫振興村建設,建成庫車市應麟幼兒園、庫車市陽明小學、庫車市慈孝書院等一批知名學校。深入實施“啟明行動”,改擴建庫車市啟智學校,更好服務阿克蘇地區東四縣(市)特殊教育學生。支援康村建成獨庫公路南端的游客服務中心和創業工坊,2024年該村接待游客40萬余人次,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20萬元、同比增長122%,村民人均年收入達29890元、同比增長125%。
持續擦亮援疆品牌,積極開展文化交流
持續擦亮“我愛浙疆”品牌。推動中華民族視覺形象融入援疆工作,建成庫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15所示范性農村文化禮堂,活化利用尼沙汗故居、庫車市女子第一師范學校舊址、龜茲非遺工坊,改造庫車市林基路小學,打造一批重點文化陣地,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五進”活動200多場,建成中華文化特色課堂100多間。深入推進“黨建援疆”,打造黨建文化陣地100多個,擦亮“五心”(醫心、育心、聚心、聯心、同心)黨建品牌。
積極開展文化交流。指揮部自主研發12套涵蓋1092個常用字的“國家通用語言牌”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在南疆四地州組織“國家通用語言牌”大賽,近百萬名群眾踴躍參與,實現跨地區推廣,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注入新活力。推動傳統文化交流,開展寧波青瓷甌樂新疆巡演,覆蓋兩地州和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開展專場演出7次,現場和線上直播觀演群眾超2萬人次,通過跨地區推廣嘗試逐步打破援疆工作地域界限,實現優勢互補、多方聯動、一體推進。
探索推進鄉村文化浸潤。指揮部積極組織庫車鄉村舞蹈大賽和群眾村晚、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愛國愛疆愛家鄉·好歌大家一起唱”紅歌比賽、返鄉學生風采大賽等系列活動,舉辦“村超”“村BA”“村排”三大球比賽,打造“甬庫杯”系列體育精品賽事,組織農村群眾參加“周末看龜茲”“逛博物館”等系列活動,持續推動城鄉一體文化互通、民族交流向縱深發展。
著力提升造血能力,全面助力庫車發展
寧波全方位助力庫車打造南疆縣域教育新高地,始終將教育援疆作為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堅持前后方聯動、軟硬件并舉、“輸血造血活血”并重,累計投入資金6.5億元,先后派遣援疆教師358名,推動實現組團式、全鏈式、共享式“三式合一”的教育援疆模式。著力推進“組團式”教育援疆,強化“名校對口、集中幫扶”,創新人才幫帶體系,推動寧波市鎮海中學、寧波中學等學校在庫車建立分校,建成名師工作室31個,柔性引進寧波名師1335名,青藍帶徒2783名,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方式培訓當地教師3萬多人次。著力推進“全鏈式”“共享式”教育援疆,構建了從幼兒園到高職的“全鏈式”優質教育示范體系,開展應麟三字經啟蒙文化、陽明心學文化、慈孝禮善文化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教育,舉辦應麟文化、陽明文化、慈孝文化節慶活動20多場。強化“百校結對、共研共享”,實施寧波教育援疆“百千萬工程”三年“培英”計劃,首創甬庫教育“共享中心”,構建“1234”共享機制,推進甬庫“百校聯盟”教育共同體建設及城鄉學校共進計劃,2025年高考本科上線率較5年前提高25.7%,中考成績連續兩年位列地區第一,助力建設公平優質的教育體系。
寧波全方位助力打造縣域醫療新標桿,創新實施“組團幫扶+柔性援疆+大??啤比S協同醫療援疆模式,助力庫車市域醫療服務提質增效。大力開展組團幫扶,先后選派5批10期62名組團式醫療專家赴庫車市開展對口支援,培養本土醫療骨干22名。大力實施“百名柔性醫療援疆工程”,開啟“以院包科”2.0版醫療援疆模式,建立名醫工作室10個,寧波6家三甲醫院包干9個學科,先后派遣柔性醫療專家300多人次,重點開展帶教輸血和三四級手術,推動五大中心建設,構建起“臨床—教學—科研”一體化長效幫扶機制。構建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設立由企業捐贈和援疆資金組成的免費救治基金,累計幫助180余名患者。2010年以來,累計投入援疆資金2.5億元,先后建成2家市級醫院、3家鄉鎮衛生院和甬庫遠程醫療服務平臺。
寧波全方位開創干部人才交流合作新局面,推動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干部開眼界、提能力,分類別、分層次實施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培訓行動,組織庫車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干部、基層村社干部隊伍赴浙江開展充電蓄能,派出跟班學習干部600余人次,交流學習7000多人次。依托援疆資源優勢,深入開展“柯柯牙引才工程”,柔性引進人才372人。成立滕頭鄉村振興學院新疆分院,推廣鄉村全面振興經驗、培養鄉村全面振興人才、指導鄉村全面振興實踐,共同擦亮鄉村全面振興培訓品牌,邀請專家學者開展專題授課,不斷提高培訓水平,開設鄉村全面振興、城市管理、教育衛生等專題培訓200班次,累計培訓庫車本地干部人才近5萬人次。高度關注庫車基層干部心理健康,承辦黨建讀物出版社《基層干部心理賦能工作十法》新書宣發送學活動,發放圖書1200余冊。
在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指揮部持續深入推進兵團援建、勤廉援疆,深入貫徹落實產業援疆三個“十百千”專項行動,聚焦庫車石化、文旅、農業三大主導產業發展需求,搭建招商、科技、金融三大平臺,走出一條甬庫兩地產業合作優勢互補、常態聯動、共贏互鑒新路徑,其中“巾幗創業”行動深受當地婦女歡迎。成立寧波·庫車婦女創業就業聯盟,聚焦糕點、服飾、插花等女性優勢領域,依托寧波市女企業家協會開展結對幫扶,激發當地女性創業熱情,打造了寧波援疆“巾幗創業”品牌。投入援疆資金100多萬元,打造拉莉婭創意糕點坊、龜茲小巷巾幗創業工坊等示范基地,籌集計劃外資金100余萬元,扶持新疆尚美潮流服飾擴渠道、拓市場,帶動200余名女性就業。
寧波市援疆指揮部秉承傳承與創新理念,持續推進“全鏈式”教育援疆、“組團式”醫療援疆、“共享式”文化潤疆、“小組團”科技援疆、“千萬工程”庫車樣板建設,不斷打造寧波援疆的一張張“金名片”。
數據來源:寧波市援疆指揮部
關注民生周刊視頻號
原載于2025年7月4日《人民日報》第8版
原標題 | 《寧波援疆 聚焦民生 深入推進創新實踐 優勢互補 積極探索共享援疆》
編輯 | 姜玉函
責編 | 李雪
主編 | 崔靖芳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體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