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飛機邁出了一大步。
領域 | 民航業
欄目 | 文旅商業評論
01
最近,我看見一些知名外媒陸續采訪了小型飛機制造商Electra的CEO艾倫,他借此公布了一個很讓民航業內感興趣的話題:
首架只需90米跑道就能起飛的油電混動飛機準備提交商用許可了。
按照這位波音前高管的描述,一塊半個足球場大的地面就能讓一架九座飛機起飛,而且還特別安靜,連小區樓下的遛彎大爺可能都察覺不到它動了。
關鍵這飛機還不貴。
公開資料顯示,Electra可運載兩名乘客的EL2原型機已經飛行了數月。
據了解定價的人士透露,這款飛機的標價約為1000萬美元,但適用業內通用的折扣之后,售價可能僅為標價的一半左右。
該公司表示,購買和運營這款飛機的費用大約相當于直升機的三分之一。
作為一個長期盯著民航動向的人,我第一反應是,這不就是天上跑的比亞迪嗎?
但仔細一看,它比“天上比亞迪”復雜得多,也野心大得多。
未來,Electra 主打的是一款叫 EL9 的油電混動短途飛機,能坐9個人。
它用的是一種叫氣流增升的技術:把八個電動螺旋槳裝在機翼上方,通過“猛吹空氣”制造升力。
Electra的飛機使用八個螺旋槳在機翼上方吹氣
起飛時速度只需要每小時60公里左右,滑跑距離更是只要45米。
艾倫說,他們曾邀請觀眾看原型機試飛,起飛那一瞬間,唯一的背景音是鳥叫。
當然,Electra 并不是行業孤勇者。
巴西的 Moya Aero也在搞電動垂直起降飛機,最近剛剛決定切換成混合動力動版,因為電池扛不住遠航已經成了業內共識。
他們的目標是讓飛機航程從60海里提升到163海里(約300公里),并主打景區觀光、短途物流等應用場景。
至于我國,早在去年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追夢空天發布了其新型混合動力飛行器DF600“驚鴻”,這款機型滿載航程可達1000公里,最大平飛速度可達320公里/小時,最大航時達8小時。
但從資料來看,這款機型主要面向的是科研掛飛、偵察監視、通信中繼、物資運輸等軍用場景。
與此同時,瑞典等多國企業也在油電混動飛機研發上下足了力氣,為新能源飛機時代的到來拉開了帷幕。
02
為什么現在各國都熱衷卷油電混動飛機?
答案很簡單:目前的30座以下小型客機里,純電動飛不遠,傳統噴氣太貴太吵,油電混動是眼下最穩的中間態。
Electra 的方案里,動力系統是層層疊加的:電池+渦輪發電機+獨立電機模塊,哪怕天上飛時電池全掛了,還有渦輪機能頂上,如果渦輪出問題,還有剩余電池可以撐著先降下來。
甚至連降落都很特別,飛機最后落地的速度是每小時40公里,基本跟市區限速差不多,乘客甚至都不用系安全帶“準備沖擊”。
Electra 的計劃是:2029年讓EL9正式商用,首發市場將瞄準城際短途飛行。
比如從你家邊上的小區起降點起飛,再落在大城市機場邊上的滑行道,然后無縫換乘國際航班,聽起來像是航空業版本的“高鐵+地鐵”。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這東西最終能通過適航認證,并在現實運營中被接受。
也正因為如此,Electra目前的融資重點還放在地面測試和試飛驗證環節上。
但不可否認,一個全新品類的飛行交通方式正在成形:它不靠跑道,不靠機場,不靠航線規劃,而是靠一套全新的思路,重新定義什么叫飛行。
在短途、低噪、低碳這些維度上,油電混動飛機可能是未來十年最有希望的一步棋,它不像純電飛機那樣理想化,也不像氫能飛機那樣遙不可及,而是技術差不多成熟,商業閉環快成型的真實選手。
03
看到Electra的EL9能在90米起飛、低噪又混動,很多人不免想象:是不是以后飛北京、飛東京也能坐油電混動飛機了?
這事,離我們還遠。
目前全球油電混動飛機項目,清一色是飛行200公里以內的“小飛機”,就連瑞典Heart Aerospace計劃做的30座飛機,首飛也要等到2026年以后。
油電混動動力的Heart X1翼展32米,計劃載客30人
而我們日常坐的哪怕是窄體飛機,比如波音737、空客A320、C919也完全是另一個世界。
為什么短期內民航油電混動化沒戲?三點理由:
第一,電池太重,飛不遠。
電池的能量密度只有航空煤油的4%不到,想飛得遠就得“堆電池”,但飛機又極度怕重。
現在的技術,哪怕堆滿電池也飛不了遠,遇到突發情況連“備降”都做不到,別提商用了。
第二,大飛機不能隨便動手術。
動力系統一換,飛機結構、航電、適航認證全要重來。6-10年起步,沒個幾十億美元你別想推進。
第三,商業賬還沒算清。
航空是靠效率活著的行業。一架電動飛機雖然飛行成本可能低,但電池維護、充電樁、認證流程、停機時間……全是隱性成本。
現在像Electra這類飛機,只適合短途城際、物流、景區觀光、農用,能補位,但替代不了干線航班。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也只是第一批實驗機飛出了實驗室,但真正能飛進日常生活的那一步,還需要時間和更多耐心。
但無可否認的是,油電混動飛機確實比純電動飛機飛得更遠,也可以載人更多,而這又正是中國民航市場的空白地帶:
我們有數量繁多的支線機場,但缺少靈活、高頻次的機型; 國家正大力推動“低空經濟”和“通用航空市場活化”; 用小飛機打通“縣—市—省”的空中網絡,正是地方政府想干又不太貴的項目。
除此之外,飛機要飛得遠、飛得穩,繞不開電池。
恰好電池這事,中國不怕卷。
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前十的公司,中國占了6家,寧德時代一騎絕塵,2024年全球市占率近40%。
電池能量密度、充放電效率、BMS(電池管理系統)……這些年我們在新能源汽車上練出來的肌肉,完全有機會在油電混動飛機上跨界碾壓。
關鍵中國企業還懂供應鏈,能做到邊研邊產邊壓價,這些都是Electra這些公司不具備的優勢。
或許新能源飛機不會像智能手機一夜之間改變生活,但它一定會像新能源汽車悄悄從邊緣進入主流。
這個未來,很可能會從一塊中國制造的電池開始。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民用油電混動飛機在中國的前景 ?歡迎在下方留言框與旅界君互動。
————END ————
歡迎來撩旅界主編微信:haoxi524(加群:公司職務+姓名,不備注公司信息一律不通過申請!感謝配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