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閱讀俱樂部”是三明治線上寫作社群每日書社區的共讀共寫活動。我們會在當月的寫作社群內更新選書資訊,書籍范圍包括非虛構、文學、歷史、社科類。參與每日書的作者可報名申請獲得贈閱。在閱讀俱樂部,你可以:
●獲贈精選書目
●嘗鮮還未上市的新書
●和每日書小伙伴們共讀,交流閱讀感受
●獲得編輯推薦的延伸閱讀
●共寫書評,你的閱讀體驗被更多人看見
本期閱讀俱樂部共讀書目是浦睿文化出品的加拿大作家米莉亞姆·泰維茲作品《女人們的談話》。
2005至2009年,在玻利維亞一個偏遠、封閉的地區,上百位婦女和女孩在清晨醒來,發現衣服被撕裂,身上有瘀傷、血跡和精液,但完全不記得發生了什么。她們所遭受的強暴被歸咎于鬼魂和撒旦。受害者的發聲被斥為“放蕩的女性幻想”。
《女人們的談話》以上述真實事件為基礎,圍繞八個女人的秘密會議展開。為了讓自己和女兒們免受更多傷害,女人們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做出事關命運的抉擇:是留在自己唯一熟悉的地方,還是向未知的外部世界逃離?
加入本次三明治閱讀俱樂部的作者
在閱讀中有怎樣的發現?
月球
職業:數字打工人
坐標:廣州
轉身離去,地獄之門也壓不倒她們
一個偏僻的宗教聚居區,數百名女性長年累月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遭到侵害,為了自己和女兒們不再繼續遭受侵害,八位代表著非“什么也不做”的女性,在聚居區的罪犯們回來前,進行了兩場重要的談話。做會議記錄的,是一個被稱為“娘娘腔”“被驅逐者的后代”的男人。
兩場關于命運與希望的談話,一個看似毫無意義的會議記錄,構成了這本書。
在剛開始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是迷茫的,女人們不識字,不會英語,所以被記錄下來,被翻譯的內容充滿了神奇的隱喻,漫無邊際的理解,甚至她們互相爭吵,各持己見。但是,漸漸的,就在這些時常穿插著奇怪問題理解的討論里,她們慢慢從被傷害的憤怒、恐懼、痛苦中醒來,慢慢發現她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信仰,于是,她們共同做出了決定,不是“逃走”,而是“離開”,因為“愛”。
在會議記錄里,我可以看到每位女性的性格:
她們之中有年輕的反叛者,一出場就把本該夠到裙擺的襪子往下翻,露出光裸的肌膚與傷痕;她們之中有激進的反抗者,率先拿起憤怒的工具想要撕碎那些膽敢犯下罪行的禽獸們;她們也有留戀者,依然守著男人們詮釋的忠于家庭忠于丈夫的宗旨,而擔心離開后的親人;她們中也有冷靜思考者,她提出留下來就要要求男人和女人有共同的權力……
她們爭吵、大罵,她們也體貼她人的痛苦,同時,她們不停地在思考,或許這也是她們第一次認真思考。
在會議記錄里,我可以看到最終的決定是如何做出來的——
她們討論“夢”,于是發現她們是“沒有聲音的女人”,女人擁有的只有“夢”;她們討論“權威”,然后發現“權威”不可信;她們討論“善”,于是她們得出“隔著遠距離,寬恕、憐憫和仁愛是可能的”結論;她們討論“掌控”,于是發現女人們只能“掌控”自己的“靈魂”,所以,她們決定服從自己靈魂的力量。
“我們想要并相信我們有權得到三樣東西?!?/p>
“我們要我們的孩子安全有保障?!?/p>
“我們要堅守我們的信仰?!?/p>
“我們要思考?!?/p>
她們分析著“留下”和“離開”的利弊,如何選擇一個不違本心,又符合她們信仰的一條路。于是,她們第一次按照自己的理解詮釋神的話語。
“我們正在踏上一段旅程。我們正在引發一場改變,在過去的兩天里,我們把這個改變詮釋為神的旨意,是對我們信仰的證明,是作為母親、作為有靈魂之人的責任和天性。我們必須堅信這一點?!?/p>
“我們沒法知道將要發生的每件事。我們得走著瞧。至于現在,我們的計劃已定?!?/p>
這本書僅有的內容都是圍繞著兩場會議,對其他時間的故事都甚少提及,只能從只言片語和記錄者的回憶中了解。并且,我們從最后會議記錄者的自語中,也明白這個會議紀要的不靠譜。
那么,女人們最終是不是真的“逃離”了呢?還是徑直“沖進一場熊熊烈火”?
我想,這兩場會議唯一的記錄者,對其中兩位女人的形容足以讓我們燃起希望的火焰,因為——“地獄之門也壓不倒她”。
我有理由相信,不論最后結局如何,她們的靈魂不會屈服,她們永不被噩運壓垮。
小美
職業:心理咨詢師
坐標:無錫
始于壓迫,但不止于仇恨
看這本書的宣傳,我以為這是講邊遠地區的受到迫害的女性奮起反抗的一本書。隨著閱讀的推進,我越來越慶幸,沒有被宣傳誤導而錯過一本好書。
我很快地就把這個故事和電影《十二怒漢》聯系起來了。1957年的電影《Angry Men》講的是12名陪審員裁定一位涉嫌殺害自己父親的18歲少年是否有罪的故事。這是一部在豆瓣有55.4萬人評分,分值9.4的電影。這部電影的精彩之處,就在于通過這12名陪審員的討論,讓觀眾了解到陪審員制度的價值以及怎樣才是一位合格的公民。
《女人們的談話》讓我看到了久違的嚴肅認真且富有成效的討論。
談話是因為女人和她們的孩子,尤其是女兒們的生存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三個方案 1)什么都不做;2)留下來抗爭;3)離開。兩個家族三代八位女性,聚集在一起,經過兩天的秘密討論,最后選擇了離開。
談話的過程非常精彩。
遭受迫害,努力抗爭的故事很多,克里斯蒂娜·里韋拉·加爾薩的《莉莉亞娜不可戰勝的夏天》、蘇茜·米勒的《初步舉證》、托芙·迪特萊弗森的《邪惡的幸福》、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江的《少年來了》等等,不勝枚舉。米莉亞姆·泰維茲的這本《女人們的談話》又給了一個非常獨特的角度和形式。
談話,從互相洗腳開始。每個人替坐在右側的人洗腳。
提議洗腳的是艾格塔·弗里森,弗里森家族最年長的女性。她說,這會是一個得體的象征行為,表示我們彼此侍奉,正如耶穌知道自己大限將至,在最后的晚餐上替他的門徒洗腳一樣。
這樣的開場,不是莊嚴的宣示,不是對權威的禮敬,和我們經驗的任何一種會議完全不同。它一下子就打開了我的好奇心。
兩個家族,并非兩個陣營。她們表達各自的觀點,而不是表達家族的觀點。她們之間有觀念上的爭執,但沒有身體和心靈戰爭。她們深受壓迫,但是她們也會看到壓迫者的困境。她們不識字,但是追求詞語表達的準確性。她們的談話充滿了哲學思辨,同時又解決實際問題。她們討論目標,也關注達成目標的手段。她們堅守信仰,她們懷疑信仰,她們在懷疑中堅守。她們沒有談論如何強大如何戰勝強大,卻花了很多寶貴的時間討論年幼的孩子、失智的老人和男人。她們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她們要決定是留下來抗爭還是離開(不是逃離,是離開)……
她們只有兩天時間。她們要時刻提防男人們回來。她們要在有限的時間里決定她們以及她們孩子們的未來。
她們沒有受過教育,她們不識字,甚至不能書寫自己的名字。
不可思議。
我甚至懷疑這是作者為了某種積極的導向故意炮制出的幻像。但是從文字上,讀者分明可以看到討論過程嚴謹的邏輯以及她們對整個離開之路的艱辛有著非常清醒和清晰的理解。
后來,當我再一次回想起談話前的儀式,我不再懷疑。
談論,不是為了爭輸贏,爭對錯,而是為了找到一條生存之路。
雖然依然有很多分歧,她們通過談話,她們確立了以愛、和平,以及對神賜的靈魂的滋養為基礎的離開,她們離開是為了得到三樣東西,也是她們最珍愛的三項權利:我們要我們的孩子安全有保障。我們要堅守我們的信仰。我們要思考。
聽著她們的談話,我一邊贊嘆一邊震驚:因受迫害而起的抗爭,沒有落入仇恨的窠臼,而是懷抱著信仰,走向了廣闊的離開。她們的離開和迫害有關,又和迫害無關,她們沒有選擇留下來抗爭是因為可以走向未知的世界,開創和平和愛的世界。
不識字的她們,會成功嗎?12怒漢還只是就事論事地面對他人的生死,目不識丁的8位身心受到嚴重摧殘的女性,她們能成嗎?
她們能成。
她們不是憤怒的女人,她們是勇敢的智慧的心中有天地的女人。
合上書,看到那匹馬的背景,我有些焦燥。我欽佩她們的智性和情感,我羨慕她們可以真正地談話,我相信她們能成。
但是我懷疑她們要去開啟的和平和愛的新世界。
或許是可以的。
我們的祖先,不也是從沒有文字開始的嗎?她們會創造出具有和平和愛的文字。在她們的村莊,文字的解釋權被少數人壟斷,成了壓迫她們的工具,這樣的文字有何意義,離開這樣的文字恰恰是新世界的開始。
有安全保障,有信仰,會思考。這不就是靈性嗎!
想到這里,一陣電流穿過我的身體。歐娜身上“一種不曾為人知曉的更輕盈、更不擾人的存在”立即明朗起來,同時一朵火焰明亮地燃燒起來,就像葛麗塔面對痛苦的態度“讓我們吸入它,讓我們消化它,讓我們把它變成燃料。”
這可真是非常奇特的閱讀體驗啊。女人們的談話,我又一次從女人們那里感受到了智慧和力量。
小派
職業:科技行業打工人
坐標:上海
如果你怎么想從來都無關緊要,你是什么感覺?
很難相信21世紀竟然真的會有這樣痛心的事件發生過——并且可能仍然在發生,真實比虛構更加可怕,了解了這樣的背景,讀的時候會覺得心里壓著一座大山般沉重。
但在閱讀對話中感受到的,卻是女性能移山填海般的力量。摩洛奇納的女人們世世代代順從、接納,為社群奉獻自己的一切,但是在強奸犯們毫無底線地一再傷害她們,連老人和幼兒都不放過時,卻無人為她們站出來,反而被無視和斥責。
有勇有謀的女人自己找出了真相,一夜一夜不眠蹲守抓住了強奸犯。惡魔們被關進監獄卻是因為男人們要保護他們,怕女人們報復傷害他們性命,甚至還要賣掉牲畜把強奸犯保釋出來,仍然要求女人們像一切都未發生一樣一起生活,寬恕這些惡魔,否則就會被驅逐出去。
女人們必須做出決定,她們認為不能什么都不做,匆匆召集會議,討論究竟是走是留。在討論的后半段,她們終于意識到,自己并沒有被當成社群的成員,而是商品——如果他們能在拍賣場上把我們全都賣了,他們會的。
生而為人,不論是否讀書、識字,不論是否向來如此,她們需要維護自己的安全,維護自己的信仰,以及擁有思考的權利。離開不是逃避,而是因為愛、和平、神對靈魂的滋養。
另外記錄員奧古斯特也讓我印象深刻——他的故事也正說明了“女性是一種處境”。從他不得不背井離鄉,在外因為父母雙亡而流浪莫名入獄,在獄中也因為莫須有的原因被羞辱欺凌,甚至想要自我了結,背后的原因僅僅是他和主教長得越來越像,這代表著他父親的真實身份(顛茄噴霧一直由主教保管,很難讓人不去想象為什么奧古斯特的媽媽會懷上他)。
女人們在談話的后期也意識到,不論施暴的人還是被施暴的人,都是摩洛奇納境況的受害者——父權制,對權力的追求,會讓“第二性”的境遇永遠存在。
報名每日書,參與下一期閱讀俱樂部
期待你的書寫!
點擊小程序報名
· 更多三明治閱讀俱樂部 ·
廣東人民出版社
浦睿
四川人民出版社
野spring
野spring
磨鐵
中信出版
新行思
野spring
新經典
后浪
明室Lucida
人民文學出版社
光啟書局
磨鐵
人民文學出版社
新經典
磨鐵
磨鐵
新經典
磨鐵
磨鐵
新經典
讀客
新星出版社
浪花朵朵
光啟書局
格致出版社
新經典
光啟書局
新經典
Open Call
歡迎有意與「三明治閱讀俱樂部」合作的出版機構與我們聯系,每日書期待與大家共同促進讀者、作者、編輯與出版機構的交流,讓好的書籍被更多讀者看見。
咨詢請添加三明治小訊
微信號:sandwichina
虛構 Fiction
(中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英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大師工作坊
(中/英文,報名中,2025/07)
(英文,進行中)
類型小說
(英文,已完結,2025/04)
非虛構 Non-Fiction
(中文,進行中,每月開展)
(英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英文,進行中,2025/03)
劇本 ScriptWriting
(中/英,敬請期待,2025/09)
詩歌 Poetry
里所詩歌工作坊(中文,敬請期待,2025/08)
(中文,2023)
每日書 Daily Writing Community
(中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中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7月共寫班(中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7月自由書寫班(中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Daily Writing(英文,每季度開展)
線下活動 In-Person Events
寫作聚會(北京/上海,不定期舉行)
在地寫作
(2017,上海)
出版 Publishing
出版作品
文學經紀
合作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未讀、天津人民出版社、微信讀書……
新書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