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重視親情,每到過年過節的時候,親人們就要團聚在一起。似乎親情可以代替很多感情,可以團結親人,成為抹平社會差別的粘合劑。
一年有兩個重大團圓的日子,一個是中秋節,一個是春節。團圓的時候重視親情,全家人在一起高高興興的,一起吃美食,一起過節,怎么說都是親情第一,而其他的功利算計卻放到一邊。在強調親情的節日里,很多人都要回家過節,不管是遠在天涯海角的打工人,還是在附近做買賣的商人,都要回家過節。電視節目也來助興,要有重要的晚會。說是重要,其實是電視臺比較重要,有權力系統作背書,要凸顯親情主題,當然少不了資本投入,大做廣告。當全社會都洋溢著親情的氣氛,那么很多人就把注意力轉移到親情上面,不再關注階級差別,不再關注收入分配差距,不再關注貧富差距。大家一起快樂,叫做普天同慶,當然就可以暫時忘掉煩惱,忘掉所有的差別,等于抹平了所有的差別,把所有人都粘合到一塊。電視節目當成了催情劑,最終激發了人們的親情,讓人們在這種虛假的感情氛圍中,忘掉了所有的煩惱和差距,最終要被親情裹挾,甚至被親情綁架。中國傳統社會重視家族管理,絕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家族,家族成了最小的社會單位。家族有族規,有管理者,也有具體實施族規的人。家族強調親情,要靠親情維系。現在沒有家族了,家庭成了最小的社會單位。家庭內部強調親情,國家也強調親情。
傳統文化里有家國情懷,就是儒家所說的修齊治平理念,先要修身,再齊家,治國,平天下。雖然沒幾個書生能達到治國、平天下的地步,但他們大多要修身,齊家。把國家看成是大家庭,把家庭看成是小國家。但事實上家國是不一樣的,家庭和國家只能進行一定程度的類比,卻不能畫等號。甚至家庭和國家的管理方案是完全不一樣的,之所以強調一樣,是因為皇帝和大臣們設定了儒家的道德體系,讓人們遵從這種道德體系,最終把人們限定在家族以內,限定的家庭以內,不讓人們看到社會差距,也不讓人們為了錢而奮斗。傳統社會重視親情關系,尤其是過年過節的時候,全家老少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算是親情的表現。親情凸顯出來,人們就可以在親情的維系下干很多事,可以互幫互助,體現原始農耕文明的互助精神。當然也有人一起去干為非作歹的事,卻不一定被法辦。傳統社會強調親情關系,是因為這種關系可以帶來互助精神,可以提高生產力。而到了當代,城市化進程已經完成,很多親情關系不被強調了,因為資本推出了很多商品和服務,人們只需要花錢就可以購買,沒必要找親戚幫忙了。不管是承辦婚禮的公司,還是承辦葬禮的公司都要賺錢,也都要人們來購買這些服務。
只要人們手里有了錢,就可以購買各種商品和服務,甚至可以漠視親情關系,沒必要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團聚。有人為了掙錢,過年過節的時候不回家,要掙雙倍工資,其實就是掙加班費。但一些人還是要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回家和親人團聚,似乎親情比加班費要貴重得多。因為人生短短幾十年,在一起團聚的日子并不多。古人重視離別,是因為離別之后很可能再也見不到面。當代人不重視離別,因為離別之后還可以通過網絡交流,甚至可以打視頻電話,隨時隨地共享生活動態。親情似乎活在視頻電話里,活在網絡信息里,卻不一定活在真實的場景中。受到資本的影響,很多年輕人都到城市打工,過年過節的時候只是給父母多寄一點錢,卻并不回家看望他們,而是要多掙錢。有的父母給兒子在城里買了樓房,兒子結婚以后就離開了父母,不邀請父母過去住,而是邀請女方的父母過去住。甚至男人家有了孩子,也不讓父母去看孩子,而是要父母出保姆費,雇保姆看孩子。當親情變成了金錢關系,心情就不是那么誘人了,很容易成為被利用的工具。但人們仍然要重視親情,要利用親情關系,有的甚至為了親情關系而不顧一切。
有人得了重病,怎么也治不好了,但為了親情關系,親戚仍然會湊錢給他看病,直到他在醫院里死掉,弄得人財兩空。兒女湊錢,明顯在浪費錢,但為了親情關系,為了所謂的孝道,就要給父母花錢看病,而不能讓父母活活等死。親情似乎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但金錢確實可以維系親情關系。按照傳統的觀念來看,父母生病之后,兒女就應該床前盡孝,伺候父母,哪怕掙錢再多,也要回家伺候。但兒女會花錢雇保姆伺候,不愿意親自伺候父母,雖然算是不孝,但當代社會比較寬容,很容易認為這樣的兒女是孝順的。只要給父母錢,就算是孝順的,而城市化進程完成之后,很多人都是這樣干的,卻不能親自床前盡孝。親情化為了金錢關系,怎么說都是社會文明的一種體現,卻偏偏讓人覺得變了味道。如此一來,親情關系就容易讓人產生注意力的轉移。人們關注親情關系的時候,就不會關注社會差別了,甚至大款也要伺候自己的父母,而且要親手伺候,倘若用了保姆,就被人視為不孝。窮人也要伺候自己的父母,請不起保姆,要親手伺候,就算是秉承了孝道。
過年過節的時候,人們會強調親情,以免徹底淡忘這種感情,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很多親情關系變成了金錢關系,很容易被人們淡忘,也很容易促成各種親情關系的買賣。而電視臺舉辦節目,強調親情關系,似乎帶動全國人民,舉國上下都在重視親情,當然也就和諧統一了,忘掉了親情的買賣關系,也忽視了各種階級差距。當人們全都陶醉在萬家團圓的歡樂氛圍中的時候,親情就上升到了一定的濃度,抹平了各種社會差別,粘合了因差別產生的縫隙,似乎所有人都陶醉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