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東周欣平(高瑞東系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核心觀點
核心觀點:
在中東地緣局勢緩解、關稅政策邊際影響減弱的背景下,特朗普的減稅法案順利出臺,或成為下一階段美國經濟與資本走勢的指引。從影響看,減稅法案的順利落地將在客觀上提振經濟預期,部分對沖關稅帶來的經濟壓力,有助于緩和美國經濟的衰退預期,但減稅法案重在延續2017年稅改中既有的減稅條款,增量規模相對有限,且其分配效應存疑的特點也決定了其對美國經濟并非強刺激,短期內美國經濟或仍面臨滯脹壓力。
從財政角度看,減稅法案通過后,美國政府赤字在十年內將增加約4萬億美元左右,即使考慮了激增的關稅收入,也難以抵消減稅法案帶來的赤字壓力。此外,由于關稅合法性懸而未決,以及減稅法案呈現明顯支出在前、減支在后的特征,這指向特朗普任期內,美國財政赤字路徑依然具有擴張性,或加劇美債的供需錯配壓力。
風險提示:美國經濟超預期回落,全球地緣政治風險超預期。
一、減稅法案主要內容:以延續為主,減稅條款增量規模有限,財政赤字仍趨擴張
2025年7月3日,美國眾議院以218票贊成、214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此前參議院“大而美”法案的修正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簡稱OBBBA,后簡稱“減稅法案”),后續將交由總統簽署。
特朗普減稅議程順利落地,本文主要回答下述兩個問題:(1)減稅法案的主要內容是什么?(2)如何理解減稅法案對美國經濟的影響,能否對沖當前美國經濟下行壓力?
首先,結合減稅法案內容,我們可以總結出本次特朗普減稅議程的四個特征:
一是,在減稅規模上,更多是“新瓶裝舊酒”,重在延續2017年稅改中既有的減稅條款,增量規模相對有限。從減稅規模上看,美國“負責任聯邦預算委員會”(CRFB)測算結果指出,減稅法案主要將延續2017年稅改的個稅和企業稅部分條款,預計未來十年減稅規模約4.5萬億美元,而如小費稅抵免、汽車貸款利息免稅等新增的稅收減免政策規模僅為0.7萬億美元,可見本次稅改更多是“新瓶裝舊酒”,對經濟增量相對有限。
從原因上看,近期關稅政策已經引起大量選民不滿,特朗普為盡快推動減稅法案,選擇適度收縮減稅規模,進行妥協,以爭取共和黨議員支持,提振經濟預期。這體現在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未進一步降低稅率,重在延長現有規定的執行期限;未全面取消遺產稅,僅提高豁免額;部分稅收優惠政策設定期限(如小費稅抵免、汽車貸款利息免稅、兒童稅收抵免和標準扣除額僅臨時生效至2028年)而并非永久性免稅等方面。
二是,在結構上,重視個稅減免,企業稅減免規模相對更少。在減稅法案中,企業稅以延續2017年稅改中的針對企業的減稅到期條款為主,新增投資加速折舊、研發費用抵扣、利息扣除等臨時性減稅措施永久化等舉措。但總體來看,在赤字預算緊張的情況下,本次減稅法案選擇重點聚焦特朗普競選時候承諾的小費、加班費等個稅抵扣,個稅相關政策預計未來十年將減少稅收收入約4.2萬億美元(延長3.9萬億美元、新增0.4萬億美元),高于企業稅減少的約1.1萬億美元(延長0.8萬億美元、新增0.3萬億美元)。
三是,在收支上,減支作用有限,減稅法案通過后,美國政府赤字十年內將增加約4萬億美元。從財政角度看,為減少政府債務負擔,減稅法案要求未來十年削減醫療、清潔能源補助,并增加關稅、教育稅收等。其中,CRFB測算結果顯示,減稅法案中的減稅條款會在十年內增加赤字約5.2萬億美元,涵蓋改革醫療補助在內的減支政策可減少赤字2.3萬億美元,在考慮利息支出后,未來十年赤字總計增加4.1萬億美元。
即使考慮激增的關稅收入,后續美國財政依然有持續擴張風險。根據美國財政部數據,5月份美國關稅收入達228億美元,較4月的163億美元進一步增加,是2024年月均值的3倍,按當前200億美元/月的關稅收入推算,未來十年可以減少2.4萬億美元赤字,但仍難以抵消減稅法案帶來的赤字壓力。此外,關稅合法性懸而未決,6月10日,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作出決定,在就相關案件作出裁定前(7月31日)前,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仍可實施,但若后續關稅政策被叫停,美國財政失衡壓力將進一步增加。
此外,減稅法案呈現明顯支出在前、減支在后的特征,有助于短期內刺激經濟,利好特朗普中期選舉,同時將減支帶來的陣痛轉移至下一屆政府。其中,減稅法案中許多增加赤字的條款(小費稅抵免、汽車貸款利息免稅等)多在2025-2028年生效,但縮減赤字的條款(減少醫療補助等)則在2028年及以后才會生效。從債務擴張路徑看,基于支出在前、減支在后的特征,這也意味著,特朗普任期內,美國財政赤字路徑依然具有擴張性,加劇美債的供需錯配壓力。
四是,在操作上,減稅法案綁定債務上限條款,提出將提高債務上限5萬億美元,有效減少推進阻力。在此前報告中我們強調,本次減稅法案相比于2017年稅改,特殊之處在于綁定了債務上限條款,為防止選票流失,兩黨都不愿意看到政府債務出現實質性違約,這有助于減少減稅法案的通過阻力,也是我們判斷2025年特朗普減稅進程將快于預期的重要原因(詳見2025年3月26日報告《減稅法案或是美國經濟預期轉折點——解構美國系列第十一篇》)。
二、若減稅法案在今年順利落地,能否對沖關稅帶來的經濟壓力?
從測算結果看,減稅法案的出臺可部分對沖關稅帶來的經濟壓力,有助于緩和美國經濟的衰退預期。從減稅角度看,CBO測算結果顯示,減稅法案將在2025-2034年期間使美國實際GDP增速平均增長0.5個百分點。從關稅角度看,耶魯預算實驗室測算結果顯示,當前關稅措施將使美國2025年實際GDP增速下降0.6個百分點;美國稅務基金會測算結果顯示,特朗普目前加征的關稅將會拖累美國GDP增速0.8個百分點。因此,減稅法案的出臺可部分對沖關稅帶來的經濟壓力。
但值得關注的是,考慮到減稅法案重在延續既有的減稅條款,增量規模相對有限,且其分配效應存疑,決定了其對美國經濟并非強刺激,短期內美國經濟或仍面臨滯脹壓力。一是,減稅法案重在延續2017年稅改中既有的減稅條款,增量規模相對有限,約有4.5萬億美元是用于延續存量減稅政策,僅有0.7萬億美元是增量,平均到10年來看,增量部分僅占美國29萬億美元名義GDP(2024年)的0.2%。
二是,由于減稅法案削減了大量醫保、營養等補助,低收入群體福利受損,進一步削弱減稅對經濟的刺激效果。CBO測算結果顯示,從分配角度看,減稅法案通過后,2027年美國后10%的低收入家庭的可支配資源將減少約2%,到2033年將下降4%,而同期美國前10%的高收入家庭的可支配資源將分別增加4%和2%。可見,高收入群體受益于減稅優惠的延續,但減稅法案中的減支條款將使低收入群體福利受損,對于中低收入群體而言,減稅將難以抵消關稅帶來的負面效應。
此外,在通脹方面,CBO測算結果顯示,關稅將導致2025年和2026年年均通脹率均上升0.4個百分點,2027年及以后通脹數據不再受關稅顯著影響。從傳導滯后性來看,目前美國通脹水平維持相對低位,預計4月對等關稅的沖擊將自6月起逐步顯現,下半年美國通脹將面臨階段性壓力(詳見2025年6月12日外發報告《
美國通脹壓力何時顯現?——2025年5月美國CPI數據點評》)。
三、風險提示
1)美國經濟超預期回落,通脹超預期回升;
2)全球地緣政治風險超預期,俄烏危機、巴以沖突等升級;
3)國內經濟超預期下行,政策出臺力度不及預期;
4)中美關稅摩擦進一步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