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哲 占爍 李昌萌(蘆哲系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成員)
核心觀點
我們利用43個國家和地區2019年的消費數據,從自下而上的視角對我國消費結構進行國際比較。數據年份如無特別說明均為2019年,關于樣本國家和數據的詳細說明參考正文第四節附錄部分。主要結論如下:
1、我國消費率偏低是服務消費影響嗎?我國整體消費率偏低,服務和商品消費都有待提高,并不是商品消費高、服務消費低。2019年我國居民消費率為39.3%=服務消費率21.1%+商品消費率18.2% ,而43個國家居民消費率為55.2%=服務消費率28.4%+商品消費率26.8%。我國商品消費率比43國平均水平低8.6個點,服務消費率比43國平均水平低7.3個點,都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我國服務消費比重真的低嗎?不低。跟人均GDP在2.5萬美元以上的國家相比,我國服務消費比重是偏低的;但跟人均GDP在2.5萬美元以下的國家相比,我國服務消費比重不低。把43個國家服務消費比重跟人均GDP結合來看,43個國家里,有20個國家2019年人均GDP在2.5萬美元以下,這些國家服務消費比重平均為46.4%;有23個國家人均GDP在2.5萬美元以上,這些國家服務消費比重平均為56.3%。我國2019年人均GDP在1萬美元左右、服務消費比重53.8%,高于同等發展水平的大部分國家。
2、接下來,我們對服務消費做一個結構比較,主要結論:
(1)我國消費偏好更注重基礎服務消費,呈現出“重教育不重娛樂、重買房不重租房”的特點,住房、醫療、教育等基礎服務是我國服務消費比重較高的主要原因。
(2)我國服務消費價格偏低,典型如交通費用。服務價格低的好處是避免了“鮑莫爾病”,教育、醫療、交通等大量基礎服務消費,對于低收入者也能負擔;壞處是制約了服務消費比重的提高,服務消費額的比重受到價格限制,消費量的比重可能更高。
3、對于具體的服務消費類別,國際比較結果如下:
(1)按照消費支出的八大類來看,我國與其他國家消費結構差別不大。八大類消費支出里,我國的結構大多跟國際水平比較一致,這說明各國消費者,無論面臨怎樣的收入水平和消費環境,消費需求大致是相似的。差別最大的是“其他用品與服務”。我國為2.4%,43國平均為10.6%。但這更多來自于統計差別,一是個人護理的支出,二是金融服務消費支出的差別。
(2)居住:我國折算租金和住房維修支出比重高、實際租金占比低。一是自有住房折算租金,2019年我國自有住房折算租金占消費比重為15.1%,43國平均為12.5%,其中美國12%、歐盟12.4%、日本16.2%。
二是住房維修服務,我國比重為3.2%,43國平均為0.7%,其中歐盟27國為1.0%,美國日本缺少該項數據。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國毛坯房交付比例較高,硬裝支出遠高于國際水平,抬高了整體裝修支出。
第三,盡管自有住房折算租金比重高于國際水平,但是我國實際房租占消費比重僅為1.1%,遠低于國際平均3.7%。這是因為我國租房市場規模低于國際水平,2020年七普數據顯示我國租房家庭占比只有21.1%,而美國、日本都在三分之一左右。從時間趨勢來看,我國實際房租支出受到城鎮人口數量影響較大,2023年后,隨著新增城鎮人口數量的回升,房租支出占比也在回升。
(3)教育:家庭教育支出比重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我國教育支出有4個特點:第一,家庭投入遠高于其他國家。教育支出占消費比重是8.4%,43國平均僅為1.4%,我國家庭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超過其他支出,“再窮不能窮教育”。
第二,我國教育支出的收入彈性小,屬于必選消費。中國教育支出的收入彈性為0.3,基本屬于不受收入變動影響的必需品,東亞國家里韓國的教育彈性也較小,僅為0.54,日本較高達到1.72,另外美國1.76、巴西3.9,這些國家教育的支出彈性更大,更接近奢侈品。
第三,我國教育支出比重跟家庭收入成反比,收入越低的家庭,教育支出比重越高。根據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報告(2021)》的數據,收入最靠后的10%家庭里,教育支出占總支出比例達到21.2%,收入最靠前的10%家庭這一比重為8.4%。
第四,中國家庭的教育支出主要花費在校內,而非校外培訓;不同學段來看,小學階段校外培訓花費較多。從幼兒園到高中、中職,不同學段的校外培訓支出占教育支出比重的平均值只有12.9%,最高的是小學階段,占比26.2%。
(4)醫療:我國醫療服務支出占比6.4%,43國平均是2.7%。跟43個樣本國家比較,我國排在第二位,最高的是美國,醫療服務支出占消費比重達到17.6%。美國醫療支出比重較高的原因是醫療服務價格昂貴,我國則是由于醫保和商業保險都起步較晚。從世衛組織(WHO)統計的各國醫療總支出和私人支出兩個指標來看,我國醫療總支出并不高,占居民消費的13.7%,低于43國平均16.2%的水平;但我國私人醫療支出占到消費的6.0%,高于43國4.6%的水平。
(5)交通通信:郵遞服務占消費比重高、其他服務占比低。2019年我國郵遞服務消費比重較高,為0.3%,43國平均為0.1%,這與我國發達的電商網絡和快遞系統有關,但郵遞服務在居民消費中的整體比例普遍較小。通信服務支出比重差距不大,中國為1.8%,43國平均為2.1%。
交通服務差距較大,我國支出比重明顯低于其他國家。一是交通費,我國為1.7%,43國平均為2.6%,這與我國較低的交通價格有關,公交、地鐵、鐵路等出行費用都不高。按照Numbeo統計的本地出行單程票價來看,中國是0.42美元,43國平均是2.19美元。二是交通工具使用和維修,我國為1.1%,43國平均為6.7%。這可能與汽車保有量有關,我國每千人汽車保有量為231輛,43國平均為600輛,更多的汽車保有量也意味著更多的保養維修支出。
(6)文娛消費:我國文娛消費比重大幅低于其他國家,不僅是服務消費占比,商品消費比重也明顯偏低。文娛商品消費包括文娛用耐用消費品、其他文娛用品兩類,我國文娛耐用品消費占比0.7%,低于43國平均1.7%;其他文娛用品0.8%,低于43國平均2.6%。服務消費方面,我國文娛服務比重僅為0.6%,低于43國平均3.4%。
但是我國旅游消費占比并不低,2019年我國旅游消費比重為1.2%,43國平均為1.1%。
(7)餐飲住宿:我國餐飲服務消費占比不低,但住宿服務比重偏低。2019年我國餐飲服務占消費比重為6.4%,43國平均為6.6%,大致相當。但我國住宿服務比重明顯偏低,在居民消費分類里,住宿服務計入“其他服務”項,而2019年其他服務比重只有1.2%,住宿服務預計低于1%,相比之下43國住宿服務占消費比重達到2.0%。
風險提示:(1)國際比較在細節上可能存在誤差,各國統計制度的差異未能完全反映,如在個人護理、餐飲住宿、金融服務等服務項目統計上差別較大,這不影響我們的整體結論,但可能帶來一定的統計差異風險。(2)數據相對滯后,由于2020-2022年各國受疫情影響較大,服務消費數據偏差大,2023年后數據大多還沒有更新,2019年數據較為齊全和穩定,但時間距離較遠,可能產生一定偏差風險。(3)國際比較的廣度仍有不足,如目前的數據大多是歐洲國家,對亞洲國家的樣本覆蓋面仍有不足,不能完全排除國際比較帶來的結論片面性。
內容目錄
1. 總量:我國服務消費水平真的低嗎?
2. 結構:服務消費的領先與落后
2.1. 八大類消費支出結構差別不大
2.3. 居住:我國折算租金高、實際租金低
2.4. 教育醫療:均高于國際平均水平.
2.5. 交通通信:郵遞服務高、其他服務低
2.6. 文娛和餐飲住宿
3. 總結:中國服務消費的三個特點
4. 附錄:數據說明
5. 風險提示
正文
我們在此前報告中按照自上而下的邏輯,基于38個國家的比較數據,對中國消費率進行了拆解和國際比較。通過比較我們發現我國居民消費率低的原因主要是消費傾向低,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并不低(《基于38個國家的比較:為何我國消費率偏低》)。
接下來,我們將按照自下而上的邏輯,從消費的構成來拆解支出結構,研究我國服務消費是否偏低,如果是,哪些領域偏低。本文所選數據如無特別說明均為2019年數據,關于樣本國家和數據的詳細說明參考第四節附錄部分。
1. 總量:我國服務消費水平真的低嗎?
總量比較方面,我們選擇了有可比數據的43個國家進行居民消費的拆解比較,包括歐洲30個、亞洲5個、北美3個、南美洲3個、非洲大洋洲各1個,除了印度、韓國、中國,其余均來自OECD數據庫。
當我們做國際比較時,面臨的一個挑戰是我國的服務消費統計還不完善。今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指出:“健全服務消費、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統計監測,加強買方分地區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統計,完善全口徑消費統計制度”。
我國目前服務消費數據有三個口徑。第一個口徑是2018-2022年統計局曾經公布貨物和服務消費比重,2019年服務消費占比53.8%。第二個口徑是城鄉居民一體化調查里的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2019年服務消費占比是45.9%。第三個口徑是2023年7月開始公布的服務零售額,從銷售者而非消費者的角度統計服務消費,但目前這個指標僅公布累計增速,2025年前5個月累計增速5.2%。
哪個指標更能反映服務消費的真實情況?我們認為2019年服務消費比重53.8%可能較為合理。這是因為,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的統計里缺少兩大類,一是金融中介服務,二是保險服務。原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使用核算研究》一文中指出,“支出法GDP中的居民消費支出比住戶調查中的居民消費支出多出兩個類別,一是金融中介服務,二是保險服務”。而我們用43個國家的消費數據發現,在有數據的35個國家里,金融和保險服務占消費的比例大致是5%左右。因此,宏觀的居民服務消費應該明顯高于微觀調查的45.9%。
由此,我們得到第一個結論:我國消費率偏低,服務和商品消費都有待提高,并不是商品消費高、服務消費低。2019年我國居民消費率為39.3%=服務消費率21.1%+商品消費率18.2%,而43個國家居民消費率為55.2%=服務消費率28.4%+商品消費率26.8%。我國商品消費率比43國平均水平低8.6個點,服務消費率比43國平均水平低7.3個點,都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從消費結構來看,我國服務消費比重真的低嗎?不低。跟人均GDP在2.5萬美元以上的國家相比,我國服務消費比重是偏低的;但跟人均GDP在2.5萬美元以下的國家相比,我國服務消費比重不低。把43個國家服務消費比重跟人均GDP結合來看,43個國家里,有20個國家2019年人均GDP在2.5萬美元以下,這些國家服務消費比重平均為46.4%;有23個國家人均GDP在2.5萬美元以上,這些國家服務消費比重平均為56.3%。我國2019年人均GDP在1萬美元左右、服務消費比重53.8%,高于同等發展水平的大部分國家。
2. 結構:服務消費的領先與落后
進一步,我們將中國的服務消費結構與43個國家的服務消費結構進行比較,看看我國的服務消費項目哪些強、哪些弱。
2.1. 八大類消費支出結構差別不大
按照消費支出的八大類來看,我國與其他國家消費結構差別不大。八大類消費支出里,我國的結構大多跟國際水平比較一致,這說明各國消費者,無論面臨怎樣的收入水平和消費環境,消費需求大致是相似的。
差別最大的是“其他用品與服務”。我國為2.4%,43國平均為10.6%。但這更多來自于統計差別,一是個人護理的支出,國際口徑放在“其他用品與服務”項目下,我國放在“生活用品及服務”項目,2019年個人護理占我國消費支出的1.2%。
二是金融服務消費支出的差別。43國金融中介和保險服務占消費比重合計約5%,計入“其他用品與服務”項目,而我國居民消費調查里沒有金融相關支出。
2.2. 居住:我國折算租金高、實際租金低
我國居住服務里大多項目占比都高于國際平均水平。一是自有住房折算租金,2019年我國自有住房折算租金占消費比重為15.1%,43國平均為12.5%,其中美國12%、歐盟12.4%、日本16.2%。
自有住房折算租金占消費比重一般受房價收入比影響較大。住房作為一種市場化資產,據此產生的住房服務應在生產范圍內,作為自給性生產活動,由房主消費,計入GDP。不同國家對自有住房服務計入GDP的核算方式不同,有市場租金法和建造成本法兩種。國際慣例是,租房市場發達國家用市場租金作為自有住房的虛擬價值,而租房市場不發達國家用建造成本作為虛擬價值。我國自有住房消費實際上存在宏觀和微觀兩種核算方式,宏觀是按照成本法核算城鎮自有住房消費,直到“五經普”才改為市場租金法,微觀住戶調查是按照市場租金法核算自有住房消費。
隨著房地產市場下行,近幾年自有住房折算租金的比重有所下降,2023年降至14.1%。
二是住房維修服務,我國比重為3.2%,43國平均為0.7%,其中歐盟27國為1.0%,美國日本缺少該項數據。我國住房維修服務消費比重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可能是毛坯房交付比例高,硬裝支出遠高于國際水平,抬高了整體裝修支出。根據奧維云網發布的《2024年中國房地產精裝修市場藍皮書》,過去幾年我國精裝項目滲透率長期在30-40%之間,低于國際水平。
盡管自有住房折算租金占比高于國際水平,但是我國租賃房房租占消費比重僅為1.1%,遠低于國際平均3.7%。這是因為我國租房市場規模遠低于國際水平,2020年七普數據顯示我國租房家庭占比只有21.1%,而美國、日本都在三分之一左右。從時間趨勢來看,我國實際房租支出受到城鎮人口數量影響較大,2023年后,隨著新增城鎮人口數量的回升,房租支出占比也在回升。
2.4. 教育醫療:均高于國際平均水平
我國教育支出和醫療服務支出比重都遠高于國際水平。
我國教育支出有4個特點:第一,家庭投入遠高于其他國家。教育支出占消費比重是8.4%,43國平均僅為1.4%,我國家庭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超過其他支出,“再窮不能窮教育”。
第二,我國教育支出的收入彈性小,屬于必選消費。中國教育支出的收入彈性為0.3,基本屬于不受收入變動影響的必需品,東亞國家里韓國的教育彈性也較小,僅為0.54,日本較高達到1.72,另外美國1.76、巴西3.9,這些國家教育的支出彈性更大,更接近奢侈品。
第三,我國教育支出比重跟家庭收入成反比,收入越低的家庭,教育支出比重越高。根據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報告(2021)》的數據,收入最靠后的10%家庭里,教育支出占總支出比例達到21.2%,收入最靠前的10%家庭這一比重為8.4%。
第四,中國家庭的教育支出主要花費在校內,而非校外培訓;不同學段來看,小學階段校外培訓花費較多。從幼兒園到高中、中職,不同學段的校外培訓支出占教育支出比重的平均值只有12.9%,最高的是小學階段,占比26.2%。
我國醫療服務支出占比6.4%,43國平均是2.7%。跟43個樣本國家比較,我國排在第二位,最高的是美國,醫療服務支出占消費比重達到17.6%。美國醫療支出比重較高的原因是醫療服務價格昂貴,我國則是由于醫保和商業保險都起步較晚。從世衛組織(WHO)統計的各國醫療總支出和私人支出兩個指標來看,我國醫療總支出并不高,占居民消費的13.7%,低于43國平均16.2%的水平;但我國私人醫療支出占到消費的6.0%,高于43國4.6%的水平。醫療總支出低、私人支出高,背后的原因是我國醫保體系和商業醫療保險都起步相對較晚,距離國際水平還有一定差距。
2.5. 交通通信:郵遞服務高、其他服務低
交通通信下面有4個服務科目,我國合計是4.9%,43國平均是11.5%。
具體來看,我國郵遞服務消費比重較高,為0.3%,43國平均為0.1%,這與我國發達的電商網絡和快遞系統有關,但郵遞服務在居民消費中的整體比例普遍較小。
通信服務支出比重差距不大,中國為1.8%,43國平均為2.1%。
交通服務差距較大,我國支出比重明顯低于其他國家。一是交通費,即各種公共交通、鐵路、航空的消費,我國為1.7%,43國平均為2.6%,這與我國較低的交通價格有關,公交、地鐵、鐵路等出行費用都不高。按照Numbeo統計的本地出行單程票價來看,中國是0.42美元,43國平均是2.19美元。
二是交通工具使用和維修,我國為1.1%,43國平均為6.7%。這可能與汽車保有量有關,我國每千人汽車保有量為231輛,43國平均為600輛,更多的汽車保有量也意味著更多的保養維修支出。
2.6. 文娛和餐飲住宿
我國文娛消費占比大幅低于其他國家,不僅是服務消費,商品消費占比也明顯偏低。文娛商品消費包括文娛用耐用消費品、其他文娛用品兩類,我國文娛耐用品消費占比0.7%,低于43國平均1.7%;其他文娛用品0.8%,低于43國平均2.6%。服務消費方面,我國文娛服務比重僅為0.6%,低于43國平均3.4%。
但是我國旅游消費占比并不低,2019年我國旅游消費比重為1.2%,43國平均為1.1%。
最后是餐飲住宿,我國餐飲服務占比不低,但住宿服務占比偏低。2019年我國餐飲服務占消費比重為6.4%,43國平均為6.6%,大致相當。但我國住宿服務比重明顯偏低,在居民消費分類里,住宿服務計入“其他服務”項,而2019年其他服務比重只有1.2%,住宿服務預計低于1%,相比之下43國住宿服務占消費比重達到2.0%。
3. 總結:中國服務消費的三個特點
綜合上述國際比較來看,中國服務消費有三個特點:
一是服務消費在消費結構里的比重不低。我國2019年人均GDP在1萬美元左右、服務消費比重53.8%,高于同等發展水平的大部分國家。
二是消費偏好更注重基礎服務消費,呈現出“重教育不重娛樂、重買房不重租房”的特點,住房、醫療、教育等基礎服務是我國服務消費比重較高的主要原因。
三是服務消費價格偏低,典型如交通費用。服務價格低的好處是避免了“鮑莫爾病”,教育、醫療、交通等大量基礎服務消費,對于低收入者也能負擔;壞處是制約了服務消費比重的提高,服務消費額的比重受到價格限制,消費量的比重可能更高。
4. 附錄:數據說明
中國的消費結構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的《住戶調查統計年鑒》,交通、教育文娛兩個類別涉及細分項目數據,是利用統計局公布的CPI數據測算權重得到,測算所用的樣本數據時間是2016-2023年。
國際比較的數據來自于OECD,總量和結構數據樣本有所不同。總量數據是指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兩個大類占比,除了印度、韓國來自于CEIC,其余均來自OECD數據庫。結構比較是后面的具體類別消費支出比較,都來自于OECD數據庫。總量比較的43個樣本國家包括歐洲30個、亞洲5個、北美3個、中南美洲3個、非洲大洋洲各1個。結構比較的43個樣本國家和地區包括歐洲30個、亞洲3個、北美3個、中南美洲3個、大洋洲2個、集合地區2個(歐元區和歐盟)。在具體結構比較時,并非43個國家和地區數據都是完整的,部分品類存在數據不全的問題,如43個國家和地區里只有37個國家有實際房租數據,這些我們都取簡單平均。
由于涉及消費結構比較,我們這里選擇2019年數據,這是因為2020年-2022年各國服務消費普遍受到疫情影響,消費結構不具有代表性,而2023年后的數據樣本較少,2019年數據相對穩定且全面。
5. 風險提示
(1)國際比較在細節上可能存在誤差,比如各國統計制度的差異未能完全反映,如在個人護理、餐飲住宿、金融服務等服務項目統計上差別較大,這不影響我們的結論,但可能帶來一定的統計差異風險。
(2)數據相對滯后,由于2020-2022年各國受疫情影響較大,服務消費數據偏差大,2023年后數據大多還沒有更新,2019年數據較為齊全和穩定,但終究距離較遠,可能產生一定偏差風險。
(3)國際比較的廣度仍有不足,如目前的數據大多是歐洲國家,對亞洲國家的樣本覆蓋面仍有不足,不能完全排除國際比較帶來的結論片面性。
來自報告《基于43個國家的比較:我國服務消費比重是否偏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