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永清加味蒼柏散運用經驗
裴永清教授認為,經方為源,時方為流,源流結合,師法不泥方,才能適應不斷復雜變化的疾病譜。如其對加味蒼柏散的運用,便深刻體現了這一思想。
祛濕清熱療痛風
加味蒼柏散出自《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原方為治濕熱下注、紅腫熱癢之腳氣病所設。
裴永清教授提出,當下之痛風病,以膝以下(尤以腳趾、踝關節)紅、腫、熱、痛為主要臨床表現者,其紅屬熱,腫屬濕,痛為不通,濕熱兼瘀,阻滯下焦,舌質紅或暗紅,舌苔多白膩罩黃或黃膩,多發于以酒為漿、以肉為糧之人,用本方治之效佳:
蒼術15克,黃柏12克,木瓜9克,川牛膝9克,獨活10克,羌活10克,木防己12克,木通6克,生地12克,赤芍15克,當歸12克,知母9克,炒檳榔9克,白術15 克,生甘草6克,另加桃仁9克,紅花9克,連翹9克,制沒藥6克;酒氣重者,再加炒神曲15 克。
裴永清教授曾診治一位患痛風多年患者,足大趾上段紅腫,劇痛難忍,蓋個床單在腳上,床單一碰腳都疼。診治過程中,沒到床邊患者就先說:“別碰我!”予加味蒼柏散三劑后,腫痛銳減,能夠下床行走,繼以原方調理后漸愈。
大多數痛風患者治療好后血尿酸歸于正常,極個別患者痛風癥狀雖消失,但血尿酸還是高。就好比轉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病,好多疾病如心肌、骨骼肌有問題等都可能引起轉氨酶高一樣。可見,用西化的方法來要求中醫是死胡同。
降濁消腫化丹毒
加味蒼柏散不僅可用來治療痛風,還可治療丹毒。丹毒多發于下肢,臨床表現亦以紅腫熱痛為主,病機屬濕熱下注,濁毒壅滯者多。
裴永清教授曾治一患者,雙下肢丹毒3年,膝下至踝膚色暗紅,踝上6~7公分處可見丹毒病發灶,色紫紅,平素有腳氣,瘙癢流水。既往高血壓、中重度脂肪肝病史。西醫給予抗炎抗感染治療,近半年用抗生素無效。患者平時喜喝酒吃肉,此為飲食不節,濕熱內盛,導致濕熱下注,日久熱毒壅遏,營熱肉腐,傷及血脈,導致丹毒。用加味蒼柏散治療,1天服1劑半,3天后復診,腫消痛減,前后共服25 劑后痊愈。
此外,加味蒼柏散還可用于治療過敏性紫癜,多表現為腿部見紫紅色出血點,舌苔多黃膩,亦屬于濕熱下注病機。總而言之:不論是痛風還是下肢丹毒、過敏性紫癜,只要病機相同,便可異病同治。可見,抓病機是辨證論治的關鍵。
臨床加減運用
臨床運用加味蒼柏散,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加減。如痛風以疼痛為主癥者,可加桃仁9克,紅花9克,連翹9克,制沒藥6克;嗜酒之人,加炒神曲15克;肥胖濕氣甚者,加生苡仁30克。
丹毒疼痛程度比痛風輕,以熱為主,可酌加雙花、連翹、公英、地丁等清熱解毒藥。過敏性紫癜則可酌情加入丹皮、桃仁、紅花、丹參等清熱涼血活血藥。
另,無論是痛風還是丹毒,其發病均與飲食結構不合理有直接關系,故要求患者忌口非常關鍵。如痛風患者,蘑菇、油菜、菠菜、魚類、動物內臟、豆類、菜花等高嘌呤飲食應控制攝入。嚴格忌口,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再與中藥配合,則事半功倍。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藥報》,2015-06-10(004),作者石瑞舫。
(哲醫論壇——讓門生受益,為患者解難!)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文章源于網絡,我們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此文出于學習分享、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用途。若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敬請聯系我們刪除:bflzyb
往期經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