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里的一位大姐說:
“我女兒對童年挨打的那些事,一直耿耿于懷怎么辦?
“像我小時候也被爸媽打過,不也沒什么嗎?怎么現在的孩子還記仇了?”
女兒對童年挨打,耿耿于懷怎么辦
本來你打孩子就是為了讓她記住啊!現在記住了你又不高興……
我想,父母教育性地挨打和發泄情緒地挨打,孩子是分得清的。
我小時候,教育性的挨打我一點兒不糾結,記住的都是我爸媽心情不好時,對我發泄負面情緒地挨打。
不要覺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能分得出是非善惡,只不過小孩無法系統地表達出來內心的想法。
長大的后孩子,提起曾經挨的打,父母還要來一句:
“除了記仇,你還會什么?”
“至于嗎?記到現在。”
“誰小時候不挨打,對你好的時候不記得。”
你不把小孩當人,現在小孩長大成人了,當然會記得。
我前段時間,對我媽說:小時候不該這樣打我。
以為她會講兩句安慰的話,或者反思她以前不懂教育的話,我就釋懷了。
結果她很兇地來一句:“咋了,你還想打回來嗎?”
我真的……
有些家長對孩子,就是為了發泄情緒而已。
我覺得無論出于什么原因,打人的總是那個過錯方。
孩子做錯了可以教育、批評,可以去引導孩子應該怎么做、改正錯誤。
打人和辱罵,無論是在心理還是身體(肢體)都是遭到侵害的。
現在很多人都可以把,“我小時候天天被爸媽打、罵”,當成玩笑一樣講出來。
那回歸問題本身,為什么會講出來啊?而且是當成沒事人一樣、當玩笑講出來。
其實不是不在乎,而是太在乎那段經歷、過往。
女兒對童年挨打,耿耿于懷怎么辦?
作為一個曾經是小孩的建議就是:真誠道歉。
最殘忍的教育,是讓孩子怕你
其實,很多挨打挨罵的原因都忘了,但是挨打挨罵的感受和情景,孩子始終是記得的。
那種發泄式的,因為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去打罵小孩,是會被孩子記得,并耿耿于懷的。
即使孩子小,也分辨得出,是僅限于教育的打,還是帶著情緒的發泄。
我發現:最殘忍的教育,是讓孩子怕你。
我身邊有一些父母,用威嚴給孩子施壓,讓孩子恐懼自己、遠離自己。
有時候看不過去了也會勸一勸,孩子家長就會說,“就得這樣,你不嚇嚇他,他根本不怕你。”
可是為什么要讓孩子怕父母呢?
代入一下連我這個當媽的,都覺得窒息,更何況心智都不成熟的孩子啊?
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樹立威嚴,但得用對方法。
很多家長以為打罵、吼叫,讓孩子懼怕自己,就是威嚴的體現。
殊不知適得其反,這樣的教育不僅讓孩子沒有安全感,還會影響親子關系。
看過這樣一句話:
“我覺得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父母叫人敬畏,兒女‘筆管條直’,最沒有意思。”
深以為然。
父母不同的信念、價值觀和教育方式,會構建不同的親子關系,養育出完全不同的孩子。
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服從管教,便站在家庭權力的頂端,對孩子進行各種施壓,讓孩子害怕自己。
父母要允許孩子適當地頂嘴和叛逆,不要成為孩子的第一個霸凌者。
作為父母,讓孩子怕你不是本事,讓孩子愛你才是。
孩子需要的是平視教育,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霸權教育。
對孩子最智慧的教育是: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