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說“用大腦細胞造計算機”,你可能會覺得這是科幻電影里的橋段。但最近,英國實驗室里真的“長”出了全球首臺硅電路與人類腦細胞的商用混合計算機——CL1,而且很快就能租到!這可不是什么概念產品,它的誕生,或許會徹底改變我們對“計算機”的認知。
80萬神經元+硅芯片:會“活”的計算機
CL1的核心,是80萬個在硅芯片上生長的人類神經元,搭配一套精密的生命維持系統。聽起來是不是像把大腦“縮小”塞進了機器里?雖然它的運算能力暫時比不過現在最牛的超級計算機,但有個“王炸”優勢——能耗低到離譜。
要知道,現在全球AI數據中心的耗電量堪比一些國家的總用電量,而一臺CL1的能耗僅1000瓦(差不多是兩臺空調同時開的功率)。更厲害的是,這些神經元會像真正的大腦一樣,能實時學習、自適應,完全不需要像傳統AI那樣“燒錢”訓練。
從“打游戲”到商用:40億年進化的“黑科技”
CL1的誕生,其實源于2022年轟動學界的“DishBrain”項目——當時科學家用培養皿里的神經元學會了玩經典游戲《Pong》(類似乒乓球游戲),證明了“生物計算機”的潛力。
這次推出CL1的,是澳大利亞生物科技公司CorticalLabs和英國bit.bio的合作成果。CorticalLabs在官網上自信放話:“神經元是自我編程的,擁有40億年進化的靈活性,數字AI花大價錢模仿的能力,我們直接‘天生就有’。”
比機器學習更能打?它可能是腦科學的“顯微鏡”
科學家做過實驗:當把CL1的神經元系統和同水平的機器學習算法“對戰”時,這些“活細胞”的表現居然更勝一籌。用戶可以直接向神經元發送代碼,它們能幾乎瞬間通過電信號“理解”并反饋——就像給大腦“發消息”,然后等它“回消息”。
但CL1的終極價值,可能在于當“腦科學實驗工具”。比如,用癲癇患者的神經元培養CL1,科學家發現這些“生病”的細胞連玩游戲都學不會;但給它們用上抗癲癇藥物后,細胞的學習能力又恢復了。這種“實時觀察藥物如何改變神經活動”的能力,是傳統實驗手段根本做不到的。
未來已來:你會租一臺“活計算機”嗎?
從“玩游戲的神經元”到商用CL1,人類離“理解大腦如何工作”又近了一步。或許不久的將來,我們能通過這種“生物計算機”,更快找到治療阿爾茨海默癥、抑郁癥的新藥;甚至解鎖“大腦如何產生創造力”的終極謎題。
你對這種“用腦細胞造的計算機”好奇嗎?
如果未來能租到,你希望用它來做什么?
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腦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