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也會面對各種各樣的,越來越多的健康風險,特別是對于老年朋友們來說,在年齡增長,身體免疫力逐漸下降的過程中,也更容易受到多種“癌細胞”的侵蝕,最終發展為讓人談之色變的“癌癥”問題。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身邊有親朋罹患癌癥的消息,每當面對這樣的不幸遭遇時,很多朋友也會問,有沒有一種抵御癌癥的“超強體質”,從而讓我們對癌細胞“免疫”呢?實際上,想要避免絕對風險,是很難做到的,但也有很多科學研究表明,通過積極地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并長期堅持踐行,確實可以有助于改善我們機體的免疫力,構建我們個人的“防癌體質”。
這里的“防癌體質”并非指永不患癌的體質,而是指身體在長期健康生活方式的保護下,保持良好的細胞修復能力、強大的免疫力、能夠及時抵抗炎癥反應、保持良好的代謝平衡,從而大大降低癌癥發生的可能性。這種體質的養成,離不開以下六個關鍵的特征和習慣。
均衡健康的飲食習慣
“民以食為天”,飲食是身體能量和營養的直接來源,也是影響細胞功能和基因表達的重要因素。一個均衡健康的飲食習慣,是我們培養“防癌體質”的基石。
可以將蔬菜、水果、全谷物、豆類和堅果作為膳食結構的主體。這些食材都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各種植物化學物質(如類胡蘿卜素、黃酮類、多酚類等),這些成分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有效清除體內的自由基,保護細胞DNA免受損傷,從而抑制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舉個簡單的例子,十字花科蔬菜(西蘭花、卷心菜)中的硫代葡萄糖苷,可在體內轉化為具有抗癌活性的異硫氰酸酯。
在保證好膳食主體的同時,還要減少一些不健康飲食的攝入。
大量研究表明,過量攝入紅肉(牛肉、豬肉、羊肉)和加工肉制品(香腸、培根、火腿)會增加患結直腸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因此應適量攝入紅肉,并盡量避免加工肉制品。
高糖高脂飲食的控制攝入也很重要。過量攝入這類食物不僅導致肥胖,還會引發慢性炎癥、胰島素抵抗,為癌細胞的生長提供有利條件。高糖飲食的攝入可促進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的釋放,而IGF-1被認為與多種癌癥的發生發展有關。
除了要選擇好膳食結構以外,在烹飪方式方面,應盡量選擇蒸、煮、燉、涼拌等健康的烹飪方式,避免高溫油炸、燒烤,以減少致癌物的生成。
規律適度的體育鍛煉
“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在癌癥預防中同樣也是重要的金句。結合個體的具體情況,進行規律適度的體育鍛煉,對于降低癌癥發生風險來說同樣非常重要。
運動最直接的好處是幫助維持健康的體重。肥胖是多種癌癥(如食管癌、肝癌、腎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等)的重要危險因素。脂肪組織不僅儲存能量,還會分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雌激素、瘦素和細胞因子,這些物質都可能促進癌細胞的增殖。
適度的運動也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增強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T細胞等免疫細胞的活性,使其能更有效地識別并清除異常細胞,全面降低癌癥風險。
運動有助于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胰島素抵抗,從而減少細胞異常增殖的風險。規律的運動還能夠有助于降低機體的長期慢性炎癥水平,降低慢性炎癥帶來的癌癥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并結合每周至少2次的肌肉強化活動,但具體選擇何種運動方式,運動強度,應該結合個人的具體情況來選擇,總的來說,在身體可耐受的范圍內,動起來就不不動更有利于健康。
保持健康體重
肥胖已經成為了一種全球性的健康危機,并且與多種慢病和癌癥風險顯示出了正相關性。因此,對于能夠維持體重指數在18.5到24.9健康范圍內的人來說,也是一種降低癌癥發生風險的重要特征。
對于胖人來說,體內過多的脂肪組織,特別是內臟脂肪,會持續釋放炎癥因子,導致長期的慢性低度炎癥,這種狀態也為身體細胞發生變異,最終發展為癌細胞提供了有利環境。
肥胖還會改變體內激素水平,特別是雌激素、胰島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的水平。研究發現,肥胖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會增加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而高胰島素和IGF-1水平則可能促進多種癌細胞的增殖。
此外,肥胖還會導致脂肪細胞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的改變,這些都可能直接或間接促進腫瘤細胞發生和發展的生理特征。
因此,通過控制飲食,加強運動鍛煉等方式,把體重控制在健康范圍內,也是讓我們保持“抗癌體質”的重要策略。
戒煙限酒
科學證據已經明確發現,煙草和酒精是明確的致癌物,它們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各種直接危害,影響機體的免疫力,加重炎癥反應,增加罹患多種癌癥的風險,因此,徹底戒煙,嚴格控制酒精的攝入,也是保持機體健康,預防癌癥的重要手段。
吸煙是目前已知的導致癌癥最主要的可控因素。煙草中含有至少70種是明確的已知致癌物,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苯并芘等。吸煙不僅與肺癌密切相關,同時也是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胰腺癌、膀胱癌、腎癌、肝癌、胃癌和白血病等多種癌癥的元兇。需要注意的是,二手煙同樣具有致癌性。
酒精本身,以及酒精在肝臟中代謝的一級產物——乙醛,都是致癌物,酒精攝入過多與多種消化道癌癥以及乳腺癌,口腔癌等癌癥風險有關,酒精和乙醛都會損傷細胞的DNA,還會干擾DNA的修復,從而加大細胞癌變的風險。諸多大型研究表明,即使是少量研究,也可能會增加某些癌癥的風險。
因此,對于抽煙喝酒等習慣,戒煙,無論何時開始都不晚,而控制飲酒同樣非常重要,如果能不喝最好,做到這兩點都能顯著降低患癌風險。
充足睡眠與良好的情緒
睡眠和情緒的調節,與其說是一種健康習慣,倒不如說是一種“個體特征”。很多朋友在現代生活中,逐漸忽略了睡眠健康和情緒健康,每天睡眠不足,也經常被焦慮和壓力所裹挾,實際上長期處于這種狀態下,也會癌細胞的悄悄生長提供便利。
睡眠是身體進行自我修復和恢復的重要時間。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差會抑制T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削弱免疫系統,降低身體識別和清除癌細胞的能力。
不規律的,紊亂的睡眠模式會影響褪黑素等激素的分泌,影響其抗氧化,調節免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還會改變皮質醇等壓力激素的水平,間接帶來癌癥風險。
長期的不良情緒影響同樣有很大風險。長期處于壓力,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中,會導致人體的內分泌紊亂,免疫力下降。負面情緒會使壓力激素水平持續保持升高,這些激素的持續高水平會抑制免疫細胞活性,促進炎癥,為癌癥細胞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微環境。
我們一定要學會“想得開,睡得香”!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和心態,多社交,培養能夠舒緩壓力和情緒的興趣愛好,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保持7到8小時的優質睡眠,這些良好的特質,都會保護好我們身體的免疫力,為癌癥預防筑起一道堅固防線
定期體檢與早期篩查
雖然很多朋友說“體檢防不住癌”,但結合實際情況,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下,針對性的定期檢查相關的特定癌癥的早發風險,是預防和降低癌癥風險的最后一道防線,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癌癥之所以兇險,是因為很多癌癥在早期階段沒有任何癥狀,如果能夠通過合理的篩查,及早發現癌變或一些癌前病變,將問題處理在萌芽階段或早期階段,就能夠大大降低癌癥的風險和預后。在現代醫學條件下,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和治療乳腺癌,其5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而結直腸癌如果在息肉階段就及時發現并切除,很多時候就可以避免癌變風險。
但需要注意的是,癌癥篩查并非“一刀切”,而是應該針對不同年齡、性別、家族史和高危因素的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有家族史的人群可能需要更早、更頻繁地進行相關癌癥篩查。
總的來說,癌癥的發生發展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從正常細胞到癌前病變,再到早期浸潤性癌,最后發展為晚期癌癥,往往要經歷很長的時間階段。癌癥的針對性早期篩查能夠有助于在早期階段發現相關病變,或在癥狀出現之前將其阻斷或得到有效治療,從而顯著提高治愈率和預后生存質量。
當然不得不承認的是,身體衰老,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不可控因素,在癌癥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我們也無法保證永遠能夠遠離癌癥,但如果能夠保持好上述6個方面的特征和健康習慣,對于降低罹患癌癥的風險,也是非常重要的。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如果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大家積極轉發分享,健康中國,你我共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