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安的荔枝》一段花絮突然爆火:演員林雪扮演的胖刺史穿著白吊帶,翹腿啃甘蔗的畫面讓網友炸鍋。
有人笑罵“辣眼睛”,有人驚呼“女裝大佬”,直到有人甩出一張古畫——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的《北齊校書圖》里,竟有位一模一樣的吊帶胡須男!
原來這位被吐槽的“妖嬈大叔”,正是劇組按文物精準復刻的造型。
更顛覆認知的是:這幅畫描繪的是556年一群學者校訂經典的嚴肅場面,堪稱古代版“編輯部故事?!?/p>
當網友還在質疑古人為啥這么穿,史學家一語道破天機:這跟魏晉名士嗑的“五石散”有關。 一千五百年前的毒藥,竟成了吊帶風穿搭的幕后推手?
劇組曬出花絮時,彈幕差點被“哈哈哈”淹沒。
銀幕上這位腆著肚子的何刺史,套著白色細吊帶衫,外搭薄紗白袍子,半敞的衣襟露出大片胸膛。
他癱坐在胡床上,抓著甘蔗啃得汁水橫飛,活像夏天胡同口乘涼的大爺。
有觀眾截圖發問:“唐朝官員上班能穿肚兜? ”
“這造型師是喝多了吧? ”
爭議聲里,幾條帶著文物圖的評論被頂上熱評。
黃漬斑駁的《北齊校書圖》上,左上角一位蓄須文士的造型與林雪如出一轍:同款細吊帶裹著壯碩上身,紗衣隨意半披,腰間松松系結。
放大圖片甚至能看到他左手執筆、右手拿書,赤腳盤腿的閑適姿態。
國家博物館資料顯示,這幅12世紀的摹本還原了556年真實場景——北齊皇帝高洋召集樊遜等十一位學者,集體校對《詩經》《尚書》等典籍。
畫中校對天團有脫鞋趴著看書的,有裹頭巾打瞌睡的,吊帶大叔正是其中一員。
為何古代“公務員”敢這么穿?
中國絲綢博物館研究員解讀:畫中透薄紗料叫“縠”,用強捻絲線織造,夏季透氣性堪比現代亞麻。
而他們貼身穿的“裲襠”,本質是無袖背心,并非專屬女性的肚兜。
這種穿搭能在魏晉南北朝流行,關鍵推力是當時風靡的“五石散”。
五石散配方在《千金要方》里有明確記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石加硫磺,磨粉調酒服用。
這類礦物藥下肚后全身燥熱,必須穿寬袍散熱。 河南安陽北齊墓壁畫清晰刻畫了服藥場景:名士們披發赤足坐地,
紗衣滑落肩頭,侍女正遞上冷酒降溫。
《世說新語》記錄過更夸張的案例:書法家王羲之服藥后狂奔裸奔,宰相王導上班都穿開襟衫。
這種“吊帶+紗衣”的OOTD(每日穿搭)并非個例。
上海博物館藏唐代《高逸圖》中,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斜倚豹皮墊,吊帶衫肩帶滑到手肘,胸腹袒露毫無顧忌。
故宮博物院藏《柳蔭高士圖》里,主角陶淵明穿的藍白條紋吊帶,形制竟像今天的海魂衫。
古畫修復師指出:這類服裝常用礦石顏料上色,朱砂染紅裙、石青畫藍衫,放現在都是高定級手工藝。
服飾史學者發現更多證據。
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過麻布吊帶衫實物,胸圍達110厘米,證明壯碩體型也能穿。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壁畫中,三國謀士賈詡盤膝而坐,外層紗衣半褪,露出里面的紅吊帶。
學者解釋:“襠”的吊帶設計是為分散肩部壓力——唐代麻布密度約每平米克重,過厚面料會導致肩帶勒痕。
影視道具組也揭秘了設計細節。
何刺史服裝染色用板藍根發酵建藍,紗衣采用蘇州緙絲工藝手工挖織。
林雪采訪時吐槽:“拍啃甘蔗那場戲,導演要求我模仿《北齊校書圖》人物翹二郎腿,結果道具甘蔗斷了十幾次。 ”
為還原古人粗糲感,他甚至留了兩個月肚腩沒健身。
當網友還在熱議“男人穿吊帶是否荒唐”,史學家甩出硬核記錄:《晉書·五行志》明確寫著“至元康末,婦人出裲襠,加于交領之上?!?/p>
證明吊帶原是男裝,女性流行穿還是西晉的事。
民俗專家補充:陜西社火表演至今保留“襠舞”,壯漢穿紅肚兜擊鼓的造型,正是北齊遺風。
最意外的聲援來自海外。
博物館研究員看到熱議后,在社交平臺曬出館藏《北齊校書圖》高清掃描件——高精度影像顯示,畫中吊帶大叔腳邊散落著寫廢的竹簡,腿上留著墨漬。
這位學者留言:“這才是真實歷史:搞學術的誰沒幾件沾墨的居家服? ”
波士頓美術館官網訪問量因事件暴增。
該館策展人表示:《北齊校書圖》常年被當作風俗畫,如今因影視聯動被關注文化深度,或許該考慮調整展簽說明了。
而爭論中心的林雪只笑稱:“下次讓造型師做件帶口袋的襠,甘蔗就能別腰上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