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有音樂課,也在推行音樂教育,但最終并不理想。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中學教育始終都是功利化的教育,要讓學生們在考試的時候拿高分。但考試考的都是文化課的內容,除非有走音樂特招的學生,可以平時多訓練音樂技能,不然大多數學生都不會訓練音樂技能,而是會把注意力放在文化課學習上。中學的音樂老師并不是那么正規,很多都只是有小學教師資格證,是小學的音樂老師,借調到中學當音樂老師,似乎能力完全夠用。中學的音樂課似乎哪個老師都會上,只需要讓學生聽歌就行了,沒必要給他們講樂理知識,也沒必要組織合唱什么的。學校方面并不會有什么異議,只要音樂老師上課就行了,至于怎么上課,上什么樣的課,就沒有規定了。尤其快到考試的時候,各科老師都搶著占課,會占用音樂課,音樂老師樂得清閑。有時候上文化課的老師不占課,音樂老師就要想辦法把自己的課打發出去,讓文化課老師占了。美術和體育老師也有這樣的待遇,平時上不了幾節課,距離大考還有一個月的時候,他們基本上就不上課了,課程全被其他文化課老師占用了。似乎時間戰術仍然是有效的,起碼老師認為是有效的,但到底學生考的怎么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按理說,中學的音樂教育應該有一定的深度,起碼老師應該具備中學教師資格證,而且是音樂專業的教師資格證,起碼讓學生學會樂理知識,讓學生學會看音樂譜子,哼唱出來,還要讓學生學會一兩種樂器的演奏。最不行也要讓學生學會唱歌,能自動組織一個合唱隊。
事實上,中學音樂老師有這樣的能力,卻并沒有完全發揮。他們可以在音樂課上組織各種各樣生動的活動,教學生唱歌,教學生樂理知識,還可以讓學生欣賞歌曲,欣賞樂曲。可是,很多中學的音樂老師并不會這樣教,而是專注于讓學生欣賞歌曲。教室里有了多媒體,音樂老師借助多媒體來展示一些流行歌曲,學生們喜歡聽,音樂老師樂得讓他們聽,當然并不會講歌曲的結構,更不會講樂理知識。一堂音樂課往往變成了聽歌的課,其實就是音樂老師在混日子,學生們也在混日子,誰都知道音樂可課只是一種聽歌的課,不考試。教育就是這樣功利化,老師們只講考試的內容,不考的內容絕對不講。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音樂這門課程并不考試,所以他們并不認真學,老師也不認真教。倘若音樂課程納入中考或高考范圍,那么音樂老師就要有一定的水平了,學生也要學會基本的樂理知識,學會鑒別一首歌曲和樂曲,學會一兩種樂器的演奏,還要學會唱歌的技巧等等。但音樂課并不考試,本來應該是很輕松的課,老師可以教學生一些音樂知識,還可以組織學生合唱,組織學生搞樂隊等等,但音樂老師似乎失掉了興趣,并不喜歡音樂課,只是讓學生來聽歌,老師也順便聽一聽歌,就算把一堂課混過去了。
最終音樂課會被其他的文化課占據,尤其是臨考之前,音樂老師就不上課了。按理說老師們都有課時費,音樂老師不上課了,他的課時費就應該讓其他老師來領。但音樂老師并不會少掙一分錢,他的課讓文化課老師占了,就等于他上了課,他歇著都掙錢,而文化課老師多上了課,卻沒有多掙錢。這種不平衡在一些重點學校始終存在,而且教音樂的老師一般都有一些門路,有后臺,沒人和他們計較。而始終兢兢業業教書的文化課老師,卻要搶時間占課,而且要加大訓練量,讓學生多刷題,多背誦,還要經常考試。倘若音樂課也像文化課這樣搞,那么很多學生將會在音樂方面學得不錯。但音樂課被當成了鑒賞課,甚至連鑒賞課都不是,只是一種聽歌曲的課,當然沒有什么知識可以傳授了,就更別提音樂演奏技能了。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懂一點音樂,尤其是要懂一點樂理知識,喜歡一兩種樂器,還能演奏出來,喜歡唱歌,不跑調。這種基本的音樂技能是在中學音樂課上訓練的,但很多人對音樂不是特別敏感,但喜歡聽歌,而聽的那些歌大多怪聲怪調的,并不好聽,而他們認為好聽,只能說他們被現有的音樂市場影響了。
資本打造了音樂市場,會推出音樂界的頂流,即便很多人搞音樂,也不一定能被資本看中。而被資本看中的所謂音樂界的頂流經常舉辦演唱會,推出的一些所謂新歌大多怪聲怪調,沒有一首能夠真正流行。資本打造的音樂市場影響了很多年輕人,致使很多年輕人只喜歡聽歌甚至整天聽歌,卻不會唱歌,也不懂樂理知識,就更別提演奏樂器或創作歌曲了。只能說中學音樂教育乏善可陳,并不理想,甚至可以完全撤掉,沒必要存在。倘若中學音樂課成了聽歌的課,那么每個學生都會聽,沒必要在課上聽,讓他們課下選擇自己喜歡的聽就行了。音樂是一種藝術,需要學生們能夠掌握這種藝術形式,起碼能夠欣賞音樂作品。但音樂老師并沒有教給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但并不是音樂老師的緣故,而是整個教育體制功利化的緣故。為了應對國家的方針和政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中學就要設置音樂課,但設置了卻沒有認真上,只是用來糊弄上級的,當上級不檢查的時候,而且距離期中或期末考試一個月的時候,上級偏偏就不檢查了,好像上下級勾連一氣,早就商量好了。這個時候正是文化課老師占用音樂課的時候,也是音樂課老師逍遙自在,歇著都能掙錢的時候。
國內的很多部門都不正規,都在弄一套徒有其表的東西,只是為了糊弄上級的檢查,而真正操作的是另外一套。就像學校的伙房賬目一樣,總是有兩套賬,一套用來應付上級檢查,另一套是實際操作的賬目。怪不得一些官員成了事實上的兩面人,表面上宣揚反腐倡廉,背地里卻搞貪污腐敗。學校方面的音樂課也是如此,表面上有音樂課,也有音樂老師上課,事實上卻等于沒上課。這樣的教育體制早就應該改變了,但多少年以來都是這樣上的,已經形成了慣性,再想改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就像一個常年患病的人,早已經習慣了病癥,要想治愈,就變得非常困難。但愿中學音樂教育能夠正規起來,能夠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起碼讓學生欣賞到音樂的美,實現美育。但愿教育體制改革趕快推進,讓孩子們真正減負,也讓孩子們在學習音樂中得到快樂,健康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