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空軍司令公開承認,20年內難以與中國抗衡,將加速國防現代化。與此同時,馬科斯口風也發生改變,頻繁對華“示好”。
日前,菲律賓空軍司令科杜拉在記者會上公開承認,即使再過10到20年,菲律賓也難以與中國抗衡。不過,他還特意強調,菲律賓仍有望展現“可信的威懾力”,使潛在“入侵者”重新權衡其行為后果。而吸引外界注意的是,科杜拉在“主動示弱”后就再度透露一個關鍵消息,即菲空軍已經向菲律賓國防部提交了首選機型方案,未來菲律賓將會采購一批新型戰機來裝備,以此提升菲律賓空軍的整體戰斗力。有消息稱,菲律賓已經將美國的F-16和瑞典的鷹獅戰機列入最終名單,具體采購結果還得最終報價以及配套方案。
不過,有國際問題專家指出,如果馬科斯政府選擇了美軍的F-16戰斗機,那么憑借當前美菲持續深化的合作關系,美國未必不會以“成本價”的方式將F-16戰機出售給菲律賓。畢竟除了一手新機以外,美國還可以將一些二手戰機以翻新的形式再度出口,在確保自身利益不會受損的情況下,可以最大限度提升菲律賓的整體軍事實力。而科杜拉之所以會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發出這一表態,其實也可以解讀出兩層意思:第一,在短時間內菲律賓并沒有與中國為敵,甚至爆發軍事沖突的想法,因為菲律賓非常清楚雙方實力差距,明白對抗無異于扶搖撼大樹,單純的軍事對抗可能并非明智之舉。第二,菲律賓將會盡可能來縮小與中國的實力差距,將會發展出自己的“非對稱”戰術,進而維護自己在南海地區的所謂“合法權益”。
目前,菲律賓空軍的主力戰機是韓國的F/A-50輕型戰斗機,雖然性能表現優異,但這款由教練機改裝而來的輕型戰斗機綜合戰力始終無法與真正的多用途戰斗機相提并論,這也是為什么菲律賓空軍開啟主力機型采購計劃的一個關鍵原因。不過,科杜拉這種公開“示弱”并非完全消極,而是帶有一定的戰略考量,即通過對外釋放強硬信號,來凸顯菲律賓“保家衛國”的決心,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馬科斯政府獲得國內右翼勢力的認可,而且還可以爭取美日這些外部勢力的支持,得到更多的軍事援助。所以說,科杜拉的這一表態證明,菲律賓軍方并未完全放棄對華強硬姿態,承認直接軍事對抗不可行,傾向于通過外交和聯盟體系來平衡中國的區域影響力。有觀點認為,菲律賓軍方一改往日強硬姿態應該是與馬科斯政府近期對華口風的改變有一定關系。
前段時間,菲總統馬科斯在菲華商會就職典禮上表示,菲華商界“具備獨特優勢,可助力深化菲律賓與國際社會,尤其是中國的合作”。馬科斯的這一表態被外界視為對華釋放了緩和信號,似乎開始由“反華向友華”方向轉變。而馬科斯口風轉變背后的動機非常值得關注:首先菲律賓國內政治風暴加劇,來自杜特爾特家族的壓力讓馬科斯政府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外交路線。其次,中國在南海地區的軍事演習和海警巡航行動正在持續加強,讓菲律賓清楚意識到中方捍衛領土主權的決心和實力。最后,因為中菲關系惡化,導致菲律賓商品出口陷入困境,所出現的經濟和政治壓力都在迫使馬科斯尋求更靈活的立場,以挽救自己的民調支持率。當然,馬科斯口風的轉變也不意味著他會全面“親華”,而是盡可能改變菲律賓的“棋子”身份,避免淪為大國博弈的炮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