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市伊濱區李村街道自2024年1月掛牌成立以來,面對“重點項目多、矛盾糾紛多、管理難點多,工作效率低、信息化水平低”的治理挑戰,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突破口,通過織密黨建網絡、整合服務資源、強化科技支撐,探索出一條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實踐路徑。數據顯示,2025年1月以來,該街道事件處置效率從48小時縮短至10小時,信訪量下降43.7%,四類警情減少15.5%,治理效能顯著提升。
黨建引領 織密基層治理“責任網”
李村街道下轄10個社區,常住人口超10萬人,轄區內重點項目云集,包含中州時代、龍門實驗室等重點工程及43家規模以上企業,同時面臨4個安置小區、5個商住小區的治理壓力。為破解“小馬拉大車”困境,街道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四級組織架構,將轄區劃分為38個基礎網格、39個專屬網格,并配備“兩長五員”工作隊伍,即每個網格設1名網格長(由黨小組長兼任)、2-3名樓棟長,以及網格警員、治安防控員、物業管理員、衛生監督員、矛盾調解員各1名,形成“一格一員、一員多能”的治理格局。通過推動衛生健康、教育體育、政務服務等職能資源“六進網格”,街道建立網格服務團隊,實現“網格吹哨、部門報到”的聯動機制,讓治理力量直達基層末梢。
創新模式 打造服務群眾“直通車”
針對群眾辦事難、訴求渠道不暢等問題,李村街道打造“線上+線下”服務矩陣。線上開發“美好李村”掌上辦小程序,群眾掃碼即可反映民生保障、矛盾糾紛等訴求,今年累計辦理550余件,滿意率達98%;線下設立一站式服務窗口,整合便民服務、“12345”熱線、網絡輿情處置等職能,構建“多網合一、一中心統管”的治理體系。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群眾訴求實現“受理—轉辦—反饋”閉環管理,處置時效大幅提升。
科技賦能 筑牢風險防范“防火墻”
李村街道探索建立智慧化城市綜合治理平臺,整合視頻監控、數據分析等功能,實現風險隱患實時預警、執法案件快速處置。今年以來,依托該平臺辦理執法案件7起,處置安全隱患48起,協助公安部門破案11次。同時,創新“三調聯動”機制,整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資源,形成矛盾糾紛化解合力;針對特殊重點人群,建立“一人一檔”幫扶機制,通過日常監管、心理疏導、就業援助等措施,將風險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
治理增效 護航經濟發展“加速度”
數據顯示,2024年李村街道地區生產總值達16.7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0.4%,經濟發展與基層治理形成良性互動。街道負責人表示,黨建引領下的多元化治理模式,不僅整合了政府、企業、社會力量,更通過“技術+制度”雙輪驅動,讓基層治理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作為”。如今,車輛亂停、占道經營等“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顯著提升,為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基層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王成帥)
#圖文作者回歸激勵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