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一個輪回。
1983年,匯豐銀行收走了楊受成的所有資產,走出銀行時,他身無分文,只剩下一塊手表、一套西裝和一副眼鏡。
四十年后的今天,盡管手握七家上市公司,但166億港元的債務讓楊受成再次面臨破產的危機。
1.英皇的新裝
6月30日,香港股市迎來了一場颶風,楊受成旗下的核心地產平臺英皇國際股價猛跌11.76%,每股僅剩0.21港元,總市值縮水至12億港元。
風暴還迅速蔓延至英皇系所有公司,英皇資本下跌19.18%,英皇文化產業(yè)暴跌14.89%,連最賺錢的英皇鐘表珠寶也下挫8.33%。
這場資本市場地震的源頭,是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的一份非標準審計報告,無情地戳穿了“英皇的新裝”:英皇國際166億港元銀行貸款已逾期違約,而賬上現金僅剩6.39億港元。
德勤罕見發(fā)出“非標準意見”,直言對集團的持續(xù)經營能力“構成重大疑問”。這種“非標準報告”在香港資本市場極為罕見,如同為一家企業(yè)敲響了喪鐘。
楊受成的故事,堪稱香港商業(yè)史縮影。
1943年生于香港鐘表世家,20出頭就由父親擔保貸款20萬港元,在香港彌敦道創(chuàng)立“天文臺表行”,此后一舉拿下歐米茄、勞力士代理權,不到30歲就成為了叱咤風云的“鐘表大王”。
命運的第一次重擊在1983年降臨。
因過度借貸炒樓,港元危機中楊受成栽了大跟頭,不僅被匯豐銀行收走了所有資產,還倒欠3.2億港元。
這個曾開奔馳、住豪宅的富豪一夜之間淪為“打工仔”。匯豐只允許他每月領2萬港元薪水用以管理原來的珠寶公司,對應的條件是要求他必須在8年內還清債務。
在香港商界,楊受成以“風流堪比劉鑾雄,迷信堪比李嘉誠”著稱。民間傳言,當年絕望之中,他曾向香港“玄學泰斗”陳伯求助,陳伯指點讓他速往西行,稱中東之地是他的翻身之所。
楊受成雖半信半疑,但最終還是遠走中東,在沙特王室遠親幫助下炒外匯黃金,三年內每年賺取1000萬美元,上演香港商界傳奇的翻身仗。
千禧年后,他抓住內地娛樂業(yè)爆發(fā)機遇,一手栽培謝霆鋒、容祖兒等巨星,一手投資《紅海行動》等爆款電影。
鼎盛時期,他手握7家上市公司,橫跨地產、金融、娛樂等七大產業(yè),2019年以13億美元身家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2.地產心魔
英皇今日的危機,其實早在楊受成的商業(yè)基因中就已埋下伏筆。
對地產的癡迷成為他揮之不去的心魔,即便1983年因此破產,他仍將教訓異化為“危機中必有機遇”的賭徒邏輯。
“人最要緊要有個殼,有間房心才會定”,這是楊受成常對旗下藝人的告誡。
他鼓勵容祖兒、阿嬌等藝人購買英皇開發(fā)的房產,給予1.5%的“友情折扣”。容祖兒先后購置12處豪宅,保守估價超4億港元,成為“最會炒樓的女歌手”。
2023年,當香港樓市寒冬初現時,楊受成豪擲30.8億港元收購屯門商廈和北角建威坊商場,緊接著又以19億港元掃入中環(huán)的多個物業(yè)。當時公司已經背負超過60億港元的短期債務,但他并未退縮。
這一決策其后被證明是災難性的。
“借錢蓋樓”的模式,在地產上行周期無往不利,但近年來香港商業(yè)地產市場持續(xù)低迷。曾經人流涌動的銅鑼灣商鋪,如今空置率飆升;甲級寫字樓空置率激增至16%,租金一落千丈。
在此背景之下,英皇手中的物業(yè)價值急劇縮水,多數成了“燙手山芋”。
以2024年19億港元購入的中環(huán)公寓項目為例,至今出租率不足40%,租金收入甚至無法覆蓋貸款利息。屯門Lane Up商廈因位置偏僻,出租率長期徘徊在50%以下。
英皇國際最新財報顯示,公司年度股東應占虧損高達47.43億港元,同比擴大131.75%。加上上一財年20.47億港元的虧損,兩年巨虧近68億港元。
更致命的是流動性危機,總負債172億港元中,166億銀行借貸已逾期或違反貸款協(xié)議條款,銀行隨時可能要求立即償還。
英皇國際在公告中承諾“通過出售投資物業(yè)籌備充足資金”,但現實遠比計劃殘酷,香港樓市持續(xù)下行,資產變現難度較大。
尖沙咀維港峰商鋪從2022年掛牌價2.4億港元一路降至9288萬成交,貶值超60%;廣東道物業(yè)以7980萬港元“內部價”賤賣給兄弟公司英皇鐘表珠寶。
楊受成家族成員已為英皇資產接盤數億港元,但在166億債務面前仍是杯水車薪。
3.“老錢”的黃昏
債務危機迅速蔓延至娛樂板塊,英皇娛樂旗下的謝霆鋒、容祖兒等巨星突然成了“救命稻草”。
容祖兒因連軸轉商演多次失聲,而謝霆鋒則為了救市,暌違十二年開了四場演唱會。
香港媒體將之稱為“販賣情懷救市”。盡管如此,這些拼命掙來的演出費在166億債務面前不過是九牛一毛。
影視主業(yè)同樣舉步維艱。2022年底,英皇文化產業(yè)宣布終止其內地附屬公司英皇娛藝影院的所有影院、解散公司并申請破產。這家公司旗下7家電影院分布在上海、深圳、成都等一線城市。
英皇電影曾參與《紅海行動》《長津湖》《流浪地球2》等爆款影片,但如今整個傳統(tǒng)影視行業(yè)被短視頻擠壓,連華誼兄弟也在7年內虧損超80億元。
今天的楊受成,站在匯豐銀行大樓前的身影孤獨而蒼老。他39歲的兒子楊政龍,現任英皇集團副主席,正好是父親當年破產時的年紀。歷史仿佛一個輪回,但這次的環(huán)境遠比1983年嚴峻。
英皇的暴雷并非孤例,而是香港老牌財團集體困境的縮影。
富瑞報告顯示,香港8家高杠桿房企占商業(yè)地產貸款總額16%,在利率上行、樓市低迷的雙重夾擊下,這些企業(yè)的商業(yè)模式脆弱性暴露無遺。
在匯豐大樓前,楊受成或許想起四十年前那個一無所有的午后。不同的是,當年他正值壯年,如今已82歲高齡。
這位兩次穿越破產風暴的傳奇大佬,在流媒體碾壓傳統(tǒng)娛樂、地產黃金時代終結的今天,還能再次上演逆襲奇跡嗎?
整個香港都在等待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