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里總在襯托別人,
戲外卻把善意留給了最柔軟的生命。
他曾是 TVB 的“金牌綠葉”,沒有婚姻、沒有子嗣,卻演盡了人生悲喜。
59 歲,他患肺癌去世,臨終遺囑震驚全網:
將全部 23億港元遺產贈予好友古天樂,委托他將這份善意延續到流浪動物保護和慈善事業中。
世人常說“人走財散”,可他用另一種方式證明:人走之后,還可以留下溫度。
那些他曾溫柔看顧的流浪狗貓,繼續在愛里被照料;那些山村里的孩子,因為這份遺產,才能走進教室。
▲ 曾偉權
他是曾偉權,演了一輩子配角,離開時才真正成為最閃光的主角。
01
不走尋常路
熒幕之外,曾偉權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
1961 年,他出生在香港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祖父是南洋糖業大亨,父親經營綢緞莊,母親是位氣質優雅的鋼琴老師。
家中有錢有閑,從小就被灌輸著“做大事”的人生規劃。
父母早早為他鋪好道路——出國留學,繼承家業,仕途順暢,財富無憂。
可是他們沒有想到,這個穿著定制西裝、彈得一手好鋼琴的兒子,骨子里竟藏著一顆“演戲的心”。
他經常一個人躲在房間里,對著鏡子模仿電視上的對白,琢磨角色的喜怒哀樂。
家人以為他是無聊打發時間,直到有一天,父親在客廳看到他一板一眼模仿古裝劇里的角色,怒火中燒,當即訓斥:“我們家讀書做生意,你學那些做什么?丟人現眼!”
可就在父親雷霆震怒的同時,母親卻輕聲說:“他演得其實挺好。”
她悄悄地護著這個“不走尋常路”的孩子,悄悄地支持他:“不如給他一個機會,試試看。”
于是,在家族長輩們的質疑聲中,曾偉權做了一個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決定——報考“麗的電視(前亞視)藝員訓練班”。
這意味著,他選擇放棄唾手可得的家產與體面,而去追一個人人口中的“不穩定”、“靠臉吃飯”的夢想。
可也正是這個決定,成就了日后那個港劇黃金年代中熠熠生輝的配角之王。
02
配角之王
1982 年,21 歲的曾偉權以優異的成績從麗的電視藝員訓練班畢業,正式簽約成為亞視旗下藝員。
那一年,他剪去了一頭蓬亂的長發,穿上最得體的西裝,在亞視門口拍了人生第一張藝人定妝照。
他很快被安排上戲。
初出茅廬的他,不同于同期靠俊朗外形取勝的新星,也沒有靠家族背景鋪平道路的“關系戶”。
他靠的是對角色的理解、對臺詞的琢磨,還有一種篤定的認真——不浮躁,不討巧。
那時的亞視雖不敵TVB聲勢浩大,但卻是一方舞臺廣闊的沃土。
1986年,電視劇《白發魔女傳》開播,他飾演男主“卓一航”。
▲ 《白發魔女傳》劇照
一個溫文爾雅、內心掙扎、為愛忍痛背叛師門的俠客。
他不是最英俊的卓一航,卻演出了最真實的糾結。
他的癡情、忍耐、無奈,細細打磨出來,每一個眼神都讓人記得。
正是這個角色,讓他一夜之間成為亞視一哥。
此后幾年,《云海玉弓緣》《八仙過海》《秦始皇》等劇接連熱播。
古裝、時裝、武俠、奇幻,角色變化萬千,他都能沉得下心,一場戲一場戲地琢磨。
他不是那種“紅極一時”的演員,他是一點點“紅”,一點點“深”。
1990年,在眾人都認為他會繼續在亞視一哥的位置坐穩的時候,曾偉權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選擇——離開亞視,轉投對手TVB。
所有人都驚訝,他為什么要主動離開主角的位置,去一個處處要“從頭再來”的地方?
他只淡淡說了一句:“我想多演一些不一樣的人。”
那年,他 29 歲,從光芒萬丈的主角臺上走下來,轉身成為TVB劇中一個個復雜、邊緣、難演卻又飽滿的“綠葉”。
可也正是從那時起,他開始塑造出一個又一個讓人銘記的經典配角形象。
他的主角夢,悄然換了形式,卻從未停步。
03
TVB“金牌綠葉”
進入TVB之后,曾偉權不再是那個拿劇本第一頁名字的主角,而是出現在第三頁、第六頁,甚至最后一頁的“配角”。
可他從不以此為意。
他愿意從零開始,重新建立觀眾對“曾偉權”的認知。
在TVB最初幾年,他接連出演了《封神榜》《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刑事偵緝檔案》等劇。
▲ 《宮心計2》幕后
每一部都是當時的熱劇,可他都是“不起眼”的配角。
演完之后,人們總會記得那個正義凜然的黃飛虎、那個心機深重的信陵君,或者某個風度翩翩又略帶陰郁的中年男人。
他開始逐漸有了一個不被明說但大家默認的標簽:TVB“金牌綠葉”。
這個標簽并不好聽,但在他身上卻被賦予了尊嚴。
《大唐雙龍傳》中,他演的是“石之軒”——一個亦正亦邪、癡情與狠戾并存的反派。
▲ 《大唐雙龍傳》劇照
那場與女主訣別的戲,他一言不發,僅靠眼神和呼吸起伏,硬是演出了一種“舍不得,但必須放手”的撕裂感。
還有《尋秦記》中的“信陵君”,僅僅幾個鏡頭,卻讓人記住了這個笑里藏刀的貴族公子。
▲ 《尋秦記》劇照
他的嘴角帶著幾分漫不經心,眼神里卻全是算計。
他不需要大篇幅地“交代人物”,只需站在那里,氣場自來。
他擅長演“有故事的人”,即便沒有背景交代,觀眾也能從他微妙的動作和細節中看出人物的經歷。
▲ 《宮心計》劇照
這不是技巧,而是活成了角色。
慢慢的,導演開始指定要他:“這個角色非曾偉權演不可。”
觀眾也開始認他:這個人,好像哪都見過,但從不出戲。
就這樣,他在一個又一個配角里,把自己的演技淬煉到極致。
▲ 《使徒行者3》劇照
有人曾說:“港劇的黃金年代,是由那些主角撐起的名聲,由曾偉權們撐起的骨架。”
而他就是這黃金骨架里,最穩、最不出聲,卻最不能缺的那一塊。
04
他一生未娶,她一生未嫁
如果人生也是一場戲,那曾偉權的愛情線,無疑是一出溫吞慢熱、卻格外動人的長劇。
1986年,曾偉權與梅小惠因合作電視劇《秦始皇》而相識。
當時的他,剛因《白發魔女傳》爆紅,風頭正勁,而梅小惠,則是港姐出身、青春活潑,還是健美小姐的季軍,顏值和氣質兼備。
▲ 梅小惠
他們在劇組的互動,被同行看在眼里,打趣他們是“天作之合”。
但兩人都不急進,感情的發酵是在戲外。
一場又一場的聚會,一次又一次的搭檔,彼此逐漸了解,從欣賞到默契,再到依賴。
▲ 曾偉權與梅小惠
談戀愛那年,曾偉權 25 歲,梅小惠才 19 歲。
年紀的差距、性格的差異并沒有成為障礙,反倒讓這段感情有了奇妙的平衡。
他沉穩內斂,她跳脫活潑;他沉浸在角色里,她在一旁陪著念臺詞、提建議。
在那段時間,曾偉權幾乎是傾盡全力地去經營這份感情。
他不善甜言蜜語,但總記得她愛吃什么,穿什么顏色最顯精神;他不怎么浪漫,卻總能在她最累的時候送上一杯熱飲。
而梅小惠也是真的愛得無怨無悔。
為了支持他的事業,她一度推掉了不少演出和節目錄制。
她曾說:“偉權是一個用情很深的人,他很少說愛我,但我能感覺到他的認真。”
他們在一起整整13年,幾乎成了圈中公認的“模范情侶”。
媒體追問結婚的事,曾偉權輕描淡寫:“最晚97年娶她。”那年,他已經36歲。
但理想和現實之間,始終隔著一條看不見的河。
1996 年,曾偉權為了拓展事業,接下一部遠赴馬來西亞的電視劇。
在匆忙間,他說了句“等我回來”,便上了飛機,留下梅小惠獨自面對日漸增多的流言蜚語。
有人說他和女搭檔走得太近,有人說他工作忙到無暇顧家。
即便梅小惠再怎么解釋,也抵不過一天天消磨掉的耐心與信任。
1997年,沒等來婚禮,等來了爭執;沒等來承諾,等來的是隔閡。
他們分分合合,到2000年徹底分手,結束了這場長達十三年的愛情長跑。
他一生未娶,她一生未嫁。
多年以后,再回憶起這段感情,梅小惠眼眶泛紅:“他是我最重要的青春,但我們終究沒熬過去。”
而曾偉權,也從未再有公開戀情。
他不再提起“愛情”二字,把全部精力和柔情轉移到另一種關系上——那些流浪的貓狗,那些無聲的小生命。
從那以后,他搬到了一棟較為僻靜的公寓,屋內堆滿了貓糧、狗糧、治療用具。
他說,“這些動物不會騙你,陪著你一輩子。”
他未娶未育,卻從未停止“付出”。
感情上他是“失敗者”,但在“給予”這件事上,他始終用盡全力。
05
最后的人生
人生最后的幾年,曾偉權逐漸遠離了聚光燈。
2019 年,他被確診患上肺癌,病情進展之快,令人猝不及防。
沒有選擇大張旗鼓地公開病情,也沒有在社交媒體上訴苦。
他一如既往地低調,把病痛藏在鏡頭背后,把掙扎留給自己。
拍戲間隙,他仍堅持參與動物救助行動。
有時一邊輸液,一邊用手機查找新的流浪動物收容點;體力稍好些,就會親自前往郊區小鎮探望那些受傷的貓狗。
誰也不知道,這位看似清瘦沉靜的中年男人,其實背負著劇烈的病痛和治療帶來的副作用。
也是在這個階段,古天樂走進了他的生命深處。
▲ 《尋秦記》劇照,曾偉權與古天樂
兩人早年就因戲結緣,關系一直不錯。但真正成為朋友,是因為一次意外的公益活動。
那年,兩人受邀參與一個流浪動物救助基地的捐助項目。
活動結束后,他們并沒有離開,而是蹲在地上,跟工作人員一起洗籠子、喂流浪狗,一忙就是一整天。
“他對動物的耐心,比對人還多。”古天樂回憶道。
從那之后,他們一同發起過多項公益救助行動,甚至還共同出資買下幾處閑置倉庫改建成小型動物收容所。
患癌之后,曾偉權沒有第一時間通知親友,反而悄悄地整理好自己的資料、賬冊。
把每一筆捐助、每一只貓狗的收養記錄逐一歸類。
還有全部約23億港元的遺產,把它們統統交給了一個人——古天樂。
這件事直到2020年11月12日曾偉權去世后才曝光,一時引發輿論震動。
有人不解,為什么是古天樂?有人動容:“他把畢生積蓄交給一個朋友,是怎樣的信任?”
面對外界的質疑和揣測,古天樂沒有回應太多,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我會替他守住承諾,照顧好每一只他牽掛的小生命。”
之后,古天樂慈善基金會便以曾偉權的名義,陸續在香港和內地開設流浪動物收容中心,并設立專款專用賬戶,公開透明,供所有人監督。
當人們走進這些收容所,看到墻上掛著的黑白照片,才知道這位曾經的港劇“熟臉”,不只是演員,更是一位溫柔至極的守護者。
06
活得安靜,也走得溫柔
在曾偉權離世的那幾天,沒有萬人送別的排場,沒有頭條新聞的長篇紀念。
他的葬禮低調到近乎悄無聲息,只有幾個老友——包括古天樂、苗僑偉、劉嘉玲、張兆輝等人現身吊唁。
圈內人知道,這是他生前的要求:“別麻煩誰,也別驚動媒體。”
可哪怕是這樣低調,仍擋不住那種從四面八方涌來的懷念情緒。
微博上,網友自發發起了“#曾偉權遺產全給古天樂#”話題;
B站上,不少港劇剪輯博主重新上傳他的經典角色視頻;
豆瓣熱帖里,大家一邊回憶《尋秦記》《大唐雙龍傳》《封神榜》,一邊感嘆:“我原來小時候最愛看的那個‘黃飛虎’,居然是他。”
他的離開,不只是一位演員的謝幕,更像是一個時代悄然收場的注腳。
甚至連多年未露面的梅小惠,也悄悄出現在他的靈堂門口。
如果說港劇黃金時代是由無數星光拼湊而成的銀河,那么曾偉權就是其中最平穩的一顆。
他是那個在你記憶里出現過千百次,卻直到晚年才被看清楚的人。
不是那種能一眼吸引你注意力的人,卻總能在不經意間讓你心軟、心疼、心動。
不需要擁有萬眾矚目的光環,也可以被人銘記,被人懷念。
他活得安靜,也走得溫柔。
再見了,曾偉權。
謝謝你曾經來過,曾經演過,曾經愛過,也曾經悄悄地,用自己的方式照亮了世界一角。
在這個燈火璀璨卻浮躁喧囂的娛樂圈,你用一生詮釋了什么叫做低調的偉大,沉默的光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