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印巴空戰(zhàn)上,印度遭到了巴鐵的吊打,剛買的陣風一連被打下來幾架,把達索公司的股價都快打跌停了。而眼見戰(zhàn)場上自己不是對手,印度就動起了歪心思。
可以看到,印度在戰(zhàn)后不僅大肆用“贏學”辯經(jīng),將失敗鼓吹成勝利。還各種的賣慘裝可憐,甚至于碰瓷中國。試圖借此把自己打造成受害者,以博取大家的同情。
比如有個叫蘇米特的印度學者就發(fā)文表示:巴基斯坦已經(jīng)被打造成中國的“以色列”,印度在南亞正面臨著“美以模式”的圍堵。
在這篇文章中,蘇米特開篇就是對自己國家一頓猛夸,羅列了印度一堆的所謂“優(yōu)勢”。
比如在印度經(jīng)濟增長極其迅速,有望在未來持續(xù)領先中國;印度的人口已經(jīng)超越中國,是當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和中亞、東南亞等地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地區(qū)影響力要比中更加深厚。
基于印度這些優(yōu)勢,再加上中印之間長期存在的邊界爭端。蘇米特理所當然的認為,印度應該是當前中國在地緣政治上所面對的一個重要對手,并且給到中國的壓力正在與日俱增。而中國為了應對日益強大的印度,則是學起了美國在中東的做法:
在南亞打造一個類似于“以色列”這樣的戰(zhàn)略橋頭堡,以此牽制印度。而這個南亞版的“以色列”,就是印度的死對頭——巴基斯坦。
蘇米特在文章中提到,這些年中國一直在對巴基斯坦進行大力的扶持。包括向巴基斯坦提供先進奇恩強大的武器系統(tǒng);利用衛(wèi)星網(wǎng)絡支持巴基斯坦的戰(zhàn)爭行動;通過軟貸款、延遲支付等方式給提供財政支持等等。
在蘇米特看來,以上的這些行為,和美國在中東扶持以色列屬于是同樣的操作,甚至于還要更加的有力度。因為據(jù)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2020年到2024年之間,巴基斯坦有81%的武器裝備都進口自中國。其對中國武器的依賴程度,已然是超過了以色列對美國武器的依賴。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中還特意強調了在這一輪的印巴沖突中,巴基斯坦軍隊這邊使用諸多中國提供的武器裝備。包括JF-17梟龍和殲-10C戰(zhàn)機,霹靂-15空空導彈,紅旗-9和紅旗-16防空系統(tǒng)等等。
正是因為這些中國先進武器的參戰(zhàn),印度才會在戰(zhàn)場上吃虧。不僅自己花大價錢引進的陣風戰(zhàn)機慘遭殲-10C吊打,引以為傲的“拉布莫斯”導彈也難以突破“紅旗”防空網(wǎng)。
中國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要最大限度的“武裝”巴基斯坦,提升其戰(zhàn)爭能力。從而使得巴基斯坦能夠在南亞更好的牽制印度,讓印度無暇去到更加寬廣的國際舞臺上和中國一爭高低。
毫無疑問,這樣一種近乎“代理人戰(zhàn)爭”的模式,對于中國是有著很多好處的。
首先中國無需直接下場參戰(zhàn),便可以大幅度的削弱印度的戰(zhàn)爭能力,從而去間接減小印度給到自己的壓力。關于這一點,俄烏沖突已經(jīng)是給全世界都打好了樣,俄羅斯就是印度的前車之鑒。
其次中國可以最大限度的“置身事外”,無需承受發(fā)動戰(zhàn)爭所帶來的國際負面影響。因為蘇米特認為目前在“全球南方”國家或者說發(fā)展中國家群體里面,印度是擁有著極好的口碑。而中國作為這一國家群體的代表甚至于領導者,如果對印度直接發(fā)動戰(zhàn)爭,那么將會極大的影響其國際形象。
這就好比是美國作為北約來自整個西方世界的扛把子,如果悍然對那些西方國家采取軍事行動,那么大家估計也不會把他當大哥了。
另外借助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軍事沖突,中國方面還可以對自家的武器裝備進行一個難得的實戰(zhàn)檢驗,甚至同時還能起到一個不錯的宣傳效果。像殲-10C在印巴空戰(zhàn)中大放異彩后,很快就成為了國際軍火市場上的香餑餑,什么印尼、阿塞拜疆都跑來求合作。
當然最為關鍵的一點是,有了巴基斯坦這顆“棋子”,中國就可以舒舒服服的在后面當棋手,隨意的操控南亞棋盤。就像美國借助以色列這個棋子,隨意的操控中東棋盤一樣。
總結來說,在蘇米特這篇文章中,印度被描繪成了一個努力拼搏卻慘遭打壓的受害者形象,而中國則是不講道理的地區(qū)強權,生怕被長江后浪推前浪。為了遏制印度的崛起,中國聯(lián)合巴基斯坦,在南亞對印度進行戰(zhàn)略圍堵。這和美國為了控制中東,驅使以色列四處作亂似乎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首先不可否認的一點,中國和巴基斯坦之間確實是有合作,而且合作得非常深入,尤其是在軍事領域。畢竟巴基斯坦軍隊當前就用著大量的武器裝備,而且還用這些武器裝備吊打了印度。然而這并不能證明“中巴”就是第二個“美以”。
畢竟這個世界上搞軍事合作,買武器裝備的國家多了去了,甚至就連印度自己都是這樣。尤其是在武器裝備對外依賴這一點上,“萬國牌”的印度比之巴基斯坦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美國、法國、俄羅斯,甚至以色列,都是其重要的裝備來源國。
那么按照這篇文章的邏輯,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認為,印度同樣也是美國、法國或者說俄羅斯安插在南亞的“棋子”,用以來牽制巴基斯坦或者說中國?
其次說起“牽制”這一手段,印度其實是在賊喊捉賊,因為他們才是玩的最多的那一個。這些年相比于咱們中國在國際上表現(xiàn)出的獨立自主,印度長期都是在各種加群入伙,且頻頻都是針對中國。
從和“美印日澳”四國合作機制,到G7峰會的從不缺席,甚至于和蒙古國這種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塊兒的國家搞聯(lián)合軍事演習,都是如此。
試問,到底是誰在“圍堵”誰?
最后還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合作,完全是建立在正常的渠道范圍內,講究的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贏,且不特意針對任何的第三方。這和美國以色列那種親如父子的關系,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要知道美國對以色列的照顧那可是完全不講道理的,除了提供經(jīng)濟軍事上的大力援助外,而有著無微不至的保護。
不夸張的說,在中東這塊地方,美國可以容忍以色列隨意揍別人,但是卻不能接受以色列被人揍。想想之前的伊以沖突,當看到以色列被伊朗的導彈給炸的有些喘不過氣時,美國立馬就下場幫忙,直接把伊朗的核設施給炸了。
試想一下,如果中國也像美國這樣護短,印度在巴基斯坦面前還有得玩兒嗎?
所以,這篇文章其實就是印度在輸給巴基斯坦后找的借口,想要給自己挽回一些顏面。畢竟以一己之力敗于中巴聯(lián)手,比起單挑輸給巴基斯坦,總歸是要有面子得多。
不得不說,在顛倒是非這一塊兒上,印度是有兩把刷子的,黑的都能說成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