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么破鏡重圓的白月光文學。
王楚欽在最新的《乒乓世界》中贊美王皓:我球拍又受損時,他沒有像傳統教練,給我下指令式的提醒,“你多注意啊!小心拍子啊!”
而是以一個過來人的方式,淡淡地聊起自己年輕時的類似經歷,輕描淡寫卻極有分寸,來開導他。
王楚欽說得很坦白:他當時已經意識到問題,自己也足夠焦慮,如果教練再反復提醒,就等于無形中加了一層壓力。
“我喜歡他這樣的關心和談話角度。”
其實很多時候,運動員最怕的不是意外本身,而是意外之后來自“無心之語”的壓力。
有些教練,可能自己本人從未真正站上奧運會、世乒賽那樣的舞臺,也沒經歷過那種萬眾矚目、一板失誤就可能葬送整場比賽的精神負荷。
所以當他們下意識提醒運動員“小心點”“注意下板子”時,看似出于責任,實際上卻可能無形疊加了一層心理陰影。
但王皓不一樣。王楚欽經歷的那些,他也都經歷過。
他不是站在高處俯視的教練,而是從修羅場走出來的人。他知道這個時候,運動員最不需要的是指責,最需要的是一個能穩住心緒、讓自己相信“我們能走下去”的人。
所以他不是在教你如何避免,而是陪你一起面對。不是強調你哪一步錯了,因為說真的,板子壞了,大家都不想碰到的。
這個時候最沒必要的,就是搬出那些“誰誰誰當年球拍斷了還能贏”的傳奇案例,試圖讓你從別人的奇跡事件中汲取力量。
人家自然是功成名就后和你娓娓道來,那些沒挺過去的人,根本沒有機會把故事講出來。
于是你以為所有人都能扛過去,以為這只是你一個人的不堪。
但其實你只是沒聽說,那些失敗的故事從來不會流傳。
你以為是在鼓勵,聽的人卻只會更想逃跑。
而王皓在這里告訴王楚欽的,是“我們下一步該怎么走”,
而不是逼著他去回頭反芻“你剛剛到底哪里做錯了”。
很多時候,選手已經在想盡辦法把這段記憶從腦中刪除。
可當外界一遍遍提醒你“要小心球拍、注意細節”,聽在耳里,不是提醒,而是鞭笞。
你明明只想忘掉這件事,卻被迫一次次在心里重演那一瞬間:
為什么偏偏又是我?為什么偏偏又壞了?我到底做錯了什么?
那是一種無盡的自我糾纏、自我否定,是深夜里閉著眼也過不去的那個坎。
而競技體育,有時候決定勝負的,就是那一秒鐘的心緒浮動,那一念的情緒爆發。
不是你不會打這場球,而是你沒有機會平穩地出手。
所以,王皓的價值,就在于他讓王楚欽不必自我拷問。
他沒說“你為什么沒處理好”,而是說,“接下來我們一起怎么做”。
這是那種真正理解過失敗的人,才給得出的溫柔答案。
王皓倒是也沒有辜負一個吉林小男孩當年的喜歡。
“最開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皓。我小的時候,喜歡王皓喜歡得不行,就想改直板。”
“今年最好的畫面啊…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從奧運會后,王皓指導一直在安慰我,一直相信我,但我一直在輸球,終于在福岡的決賽中頂住了。感覺他安慰了我這么久,我終于回報了他。”
“你相信我,我多哈世乒賽肯定給你贏回來!!”
“我答應你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