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家名叫強新資本(1Globe Capital)的美國投資基金,有了個隱秘的計劃。
強新資本的實控人是李嘉強。他本科畢業于東南大學醫學院,后來獲得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在美國他創辦過幾家生物公司,均獲成功并被收購。
2013年,李博士控制的強新資本,盯上了一家美股上市的中國醫藥公司。他們錨定這家公司,在二級市場上不斷買買買。
不僅如此,2016年他還通過10筆不同的銀行轉賬,把1300萬美元的轉到了自己女兒名下的加拿大賬戶上,繼續買入這家公司。
你可能沒聽說過這家公司的名字,但你和你的孩子,一定打過它的疫苗:
科興生物。
在中國,能讓你和家人心甘情愿挨三針的企業不多,科興生物算一個。
李博士女兒的加拿大賬戶,一直買到了科興生物4.9%的股份。一旦超過5%的門檻,就必須得按規定披露了。
于是到了年底,李博士開了新的分身。
他用另一位家人A的加拿大賬戶,先后兩次往里面轉了500萬美元,繼續買買買科興生物。
就這樣,10個月之后,李博士的新分身,也買到了3.5%的水平。
一直到2017年底,加上李博士原有的那份22.5%,他實際上已經拿下31%的科興生物股份。
2018年5月,李博士繼續通過家人賬戶,買了600萬科興生物普通股,擁有了32.6%的股份。
這些堪稱螞蟻搬家式的控股權,后來被美國證監會知道了。李嘉強和強新資本,被罰了29萬美元。
強新資本的隱秘往事再一次被提起,是這兩天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了。
這兩天,停牌6年之久的科興生物,來了一波讓A股股民集體“破防”的操作:
宣布每股分紅55美刀!
科興生物停牌前股價才6.47美元。數學好的包叔,已經算哭了:
1萬塊科興生物股票,瞬間多出8.5萬刀現金。
但仔細看完公告后,包叔哭得更慘。這還只是開胃菜!后續還有兩次分紅,總分紅最高75億美元,合人民幣:
550億。
這相當于科興停牌時市值的——整整20倍。
看到這個方案,獸爺默默地打開了自己的A股賬戶,又默默關上了。雖然分紅沒我份,但我和娃,可是實打實貢獻了三針啊!
大幾百億的新冠疫苗收入(大部分由醫保基金和財政資金支付),就這樣以分紅的形式,流進科興生物股東們的美股賬戶里。
這個匪夷所思的分紅,讓我忍不住研究了下科興生物這家中國最著名的醫藥公司,和它的內斗。
幾百億的分紅,竟然還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1
2001年,河北唐山的防疫專家尹衛東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和出資的北大未名、新加坡外企,聯合成立了一家醫藥公司:
北京科興生物。
尹衛東早年是河北唐山一個基層防疫人員。1979年,他考入唐山衛校,主攻公共衛生專業,畢業后被分配到唐山衛生防疫站。
1985年,在甲肝疫情最嚴重的河北農村,21歲的尹衛東采集到了中國第一份甲肝病人的早期標本,獲得深造機會,在中國醫科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進修。
這一毒株,后來衍生出了中國第一支甲肝滅活疫苗。
1988年,上海甲肝大爆發,高峰期31萬人患上甲肝。然而當時整個上海收治傳染病病人的床位數只有2800張,把全上海5.5萬張病床都用上,也遠遠不夠。
據說尹衛東那時決心:
要做一個便宜的,中國孩子用得起的高品質疫苗。
但唐山防疫站是個事業單位,不能做產品。在尹衛東的申請下,1992年唐山市醫學生物技術開發公司成立,當時股權全部歸防疫站。
公司成立后,尹衛東沒錢搞研發。一次偶然機會,尹衛東認識了一位新加坡生物學博士,對方愿意出資20萬美元,與尹衛東辦合資公司。
1993年,唐山怡安生物工程公司由此成立。他們開始搞改制。后來怡安研發的甲肝滅活疫苗獲得新藥證書,填補了國內空白。
但尷尬的是,尹衛東又沒錢批量生產疫苗了,他向國家申請科研經費,得到的最大一筆資金支持,僅是人民幣:
30萬元。
1998年,尹衛東經人介紹,認識了一個“大人物”:
北大未名董事長潘愛華。
潘愛華上世紀90年代初擔任過北大生物系副主任。后來他下海創立了北大未名,成了當時國內醫藥界的翹楚。
潘愛華比尹衛東大6歲,兩人一見如故。潘總十分賞識鄉村醫生尹衛東,還借給了尹衛東500萬元,幫助其完成了甲肝疫苗的臨床試驗。
潘總還動員尹衛東接受北大的投資,把公司搬到北京,馬上就可以擴建廠房。
尹衛東不想離開唐山。他覺得在唐山做雞頭,也比在北京做鳳尾好。
潘總于是給尹衛東報了一個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管理學課程。在新加坡上了三個星期課,這位草根的技術創業者想通了一件事:
我要做的不是唐山最好,而是全球最好的疫苗公司。
2
2000年。從新加坡回來的尹衛東沒回唐山,而是去了深圳找潘總。
潘總之前和著名海歸博士陳章良一起創辦過一家叫深圳科興的公司,主做干擾素。當時深圳科興也有做世界級醫藥企業的雄圖。
但隨著基因泡沫的破滅,他們沒有堅持下去。陳章良后來去中國農業大學當了校長。
2001年,北京科興生物成立了。股東是三家,尹衛東的唐山怡安生物、新加坡外企,以及:
潘總的深圳科興。
尹衛東的唐山怡安生物是以技術入股,占股24%。深圳科興后來股東結構調整,將所持有的北京科興生物轉給了:
北大未名生物。
潘愛華擔任了北京科興生物的董事長,尹衛東擔任總經理。
尹衛東也把公司搬到北京。他帶著團隊在北大生物城內安營扎寨,并實現甲肝疫苗的產業化。
2002年,甲肝滅活疫苗實現量產上市,從此中國甲肝疫苗不再僅依賴進口。
2003年,北京科興計劃赴美上市,當時正是SARS疫情肆虐的時候。為了能夠海外上市,他們計劃先在加勒比海島國——安提瓜和巴布達,注冊成立上市公司的新平臺:
科興控股。
關于新平臺怎么分配,潘總后來跟南方周末記者說,他跟尹衛東簽了一個:
抽屜協議。
為了幫助北京科興在海外市場融資,北大未名在2003年同意將北京科興的大部分股權,讓渡至尹衛東控股并擔任董事長的科興控股名下。
但條件是,北大未名一直擁有對北京科興的實際控制人地位,并能選派3名董事。潘愛華也要:
永久擔任北京科興的董事長和法人。
后來出于種種原因,北大未名的董事會席位縮減到了一人。但因為董事會成員擁有一票否決權,這個舉措在當時并未遭受質疑。
科興生物也如眾人所愿,通過反向收購方式在美國納斯達克OTCBB市場掛牌。
但在這片土地上,協議只是協議,永久也沒有什么永久。北京科興當時表面一片祥和,實則暗潮洶涌。
2009年,科興生物轉板至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后,作為上市公司最核心資產——北京科興“永久董事長”的潘總,找到賽富基金,試圖一起把北大未名在北京科興的股權,通過反向輸送的方式到境外去,以獲得上市公司主體科興控股的股權,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
但在執行過程中,賽富忽然沒有了聲音。
潘總后來才發現,賽富竟然和尹衛東走到了一起。賽富通過二級市場買入,成了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他們倆還覺得美股估值太低,想:
私有化,并回歸A股。
這讓潘總很生氣。二人關系分崩離析。他也聯合資本,組成買方團,和尹衛東競標上市公司的私有化。
雙方競標不分高下,一直干到了2018年的股東大會。
3
尹衛東曾回憶,是“大人物”潘愛華接納了一群來自唐山的“小人物”,于是才有了科興。
從1998年到2017年,每年潘總的生日,都會收到尹衛東的特別禮物。有時是一個頭像,有時是一幅畫。
尹衛東還說過,潘愛華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人之一。因為潘想問題總是國家層面,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
尹衛東起初覺得這很虛。他覺得企業怎么活下去最重要。但后來受潘總影響,他也開始言必稱:
國家利益。
但在成人的世界里,利益似乎是大于一切。
當資本鐮刀揮舞起來,曾經高舉的各種旗幟,在私利面前都顯得如此脆弱。
2018年3月,科興生物發公告說,股東大會上包括尹衛東在內5位原任董事,均獲得多數有效投票成功連任。
而另一邊,北大未名自己發公告說,合計占參與投票股份數55.19%的股東,投票反對現任四位董事尹衛東、李堅、梅萌、SimonAnderson的連任。
他們同時提議并選舉了由王國瑋等五位董事組建新一屆董事會。
一場上市公司股東大會,竟然出現了羅生門。原來把潘總的話當圣旨的尹衛東,突然之間就不信任潘總了。
一場漫長的撕逼,開始了。
2018年4月,海淀北大生物城,潘尹雙方,直接爆發一場武斗。
潘總以北京科興董事長的身份,派人封了北京科興在北大生物城的三座廠房和辦公樓。當時,產線上的600萬劑甲肝和流感疫苗因此報廢。
2018年5月19日凌晨,他還試圖接管北京科興的昌平工廠,但沒有實現。
辦公室政治的最高形式不是吵架,是斷電、貼封條和凌晨接管廠房。但在控股權爭奪戰里,最致命的武器,往往是你對手悄悄另起爐灶的“備胎公司”。
潘總這次在北大生物城里為所欲為,唯獨沒有涉及上地西路39號129室:
科興中維。
這是尹衛東自己謀劃的一塊“飛地”。一開始,這里被科興控股旗下的香港科興租下,和潘總沒有半毛錢關系。
潘總當時不會想到,這塊飛地,日后會成為自己最大的遺憾。
2021年2月,國內第二款新冠疫苗獲批上市。新冠滅活疫苗克爾來福背后的申請方,是科興中維,而不是北京科興。
直到那時,大家才意識到,這個生產新冠疫苗的科興,已不是20年前的北京科興了。
在這之前,中國的第一支甲肝滅活疫苗孩爾來福、第一支大流行流感滅活疫苗盼爾來福,都是北京科興生產的。
科興中維是尹衛東2009年創辦的公司,最開始的目的是成立一家醫藥研發企業。但尹衛東在與潘總斗爭的多年里,開始嘗試甩掉包袱,另起爐灶,輕裝上陣。
科興中維的股東包括正大旗下的中國生物制藥、維梧資本,及占股59%的控股股東:
香港科興。
新冠疫情一開始,科興中維快速展開了篩選毒株、搶猴子做試驗等一系列疫苗研發。
2021年,新冠疫苗車間建設項目的建設主體,也是科興中維的。有關部門給經費、給廠房,25天批完施工手續。
至此,科興中維一躍成為一家集科研、生產、銷售于一身的醫藥企業,并在當年就成為全球出貨量最多的新冠疫苗供應商。
2021年,科興中維無疑是新冠疫情里最耀眼的企業。那一年他們的營收達到了1280億,盈利更是達到驚人的——955億元。
其營收,一度超越Moderna,躋身:
全球前三大疫苗制造商。
就連入資5億美元的股東中國生物制藥,甚至也能在當年收獲科興中維帶來的近140億盈利。
這是一場史詩級的財富盛宴。國家力量點燃了篝火,但最后烤熟的肥肉,精準落入了另一撥人的盤中。
潘總的北大未名系和科興中維沒有股權關系。即使未名有北京科興26.91%的股份,也只能間接收獲新冠疫苗帶來的一點收益。
潘總于是開始收集證據,起訴香港科興,稱其:
在新冠疫苗研發、臨床試驗過程中,將北京科興的人員、技術、設備等資源不斷輸送至科興中維,造成北京科興巨額經濟損失。
其實也沒錯。科興中維的總經理高強,之前就是:
北京科興的研發總監。
4
如果事情到這一步,這家“國民級”的公司內斗,也僅是潘尹之間的利益與恩怨之爭。但伴隨著他們拉來了不同的私有化買方團,事情開始脫離了兩個人的控制——盤旋良久的華爾街禿鷲,來了。
2018年的股東大會,有個戲劇性的轉折。一個關鍵的股東突然冒出來了:
李嘉強的強新資本。
尹衛東聯合賽富、康橋資本、維梧資本組成內部買方團(A)后,潘總則拉來了A股上市公司未名醫藥、中信并購基金,以及李嘉強的強新資本,做隊友。
李嘉強利用手中多年布局的股份,以數量優勢投票反對了尹衛東在內的4名董事連任,并提出新的董事會備選名單。
我之前說過,李嘉強一直在美國二級市場偷偷買入科興生物的股票,并買成了大股東。
股東大會后,尹衛東開始向美國地方法院發起訴訟,起訴強新資本沒有披露真實信息,并試圖替代科興生物董事會的意圖。
尹衛東同時開始啟動毒丸計劃。這是一種反惡意收購策略。
這么做的結果是,李嘉強持有的大量股份被稀釋,也不能占據第一大股東位置了。
2019年2月,納斯達克以“治理失效”為由,強制科興生物停牌。
其實一直到2020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調查結果出來之前,李嘉強都成功隱藏了他意圖控制科興生物的野心。
作為科興生物的投資者,強新資本一直對外樹立的人設是:
佛系。
他們說自己沒有派駐過任何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
至于為什么強新資本買買買成了大股東,李嘉強的回答也是滴水不漏。說強新資本戰略投資科興生物,是股價很高的時候。SARS過去后,股價開始下行:
一直跌一直補,就補成了大股東。
但實際上,2018年股東大會之前,李嘉強已通過不同賬戶,掌控了科興生物三分之一股份。
在SEC看來,李嘉強把“螞蟻搬家”“家人馬甲”玩成了教科書級的控制術,最終目的,就是要改變公司控制權。他最后把總共5個人的董事會換了4個人:
其中一個還是自己親戚。
打了兩次官司,強新資本兩次敗訴。判決書確認原董事會的合法性,和“毒丸計劃”的有效性。
但強新資本沒有放棄,一直上訴到了科興控股的管轄地——英國樞密院。
今年1月,英國樞密院作出了裁決。結果是認可了強新資本當時提名的董事會人選:
把備選名單上4個候選人,都重新換了回去。
同時,李嘉強被選為科興生物的董事會主席。
這意味著,這家在美股上市的中國公司,掙了上千億新冠疫苗費的著名醫藥公司,折騰了7年的真假董事會:
最終由英國人拍板,判給了一家由華裔科學家控制的美國基金手里。
真是諷刺。
5
潘尹兩人對于彼此的定位,有著不一樣的認識。
潘總認為自己是北京科興的創始人,尹只是職業經理人。但尹認為潘總只是:
天使投資人。
后期的潘總有多恨尹衛東,從幾件事情就能看出來。
他曾實名向中央紀委等單位舉報尹衛東涉嫌行賄、職務侵占等罪名。而尹衛東向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品審評中心原副主任尹紅章行賄,也被寫進了判決書中。
但進去的,竟然還是潘總。
2024年2月,潘總甚至還沒能等到科興奪權大戰的結局,就被自己子公司廈門未名送進了監獄。
而這一切,還是源于潘總與李嘉強原本密謀的計劃。通過掌握廈門未名的股份,從而拿回北京科興的控制權。
一開始,強新資本派出杭州強新生物,以29億入資廈門未名。但他們忽視了,上市公司發生這么重要的交易,得經過董事會同意,還得披露信息。
正如過去李嘉強用馬甲買科興股票一樣,這次29億的大操作,依舊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實際上,杭州強新并沒有為此投入任何資金。
好巧不巧,未名醫藥的總經理正好發現了杭州強新的操作,并馬上報了警。
后來,檢察院調查發現,潘總在股東決議上蓋的公章,是:
提前在白紙上套蓋的。
去年2月,因為職務侵占罪和挪用資金罪,潘總被山東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
杭州強新入資廈門未名的行徑,同樣不是通過正規渠道實現的。不過強新把自己的行為,說成是情懷之舉。
2022年,在剛發起投資舉措時,他們寫了很長的公開信。說自己的初衷和06年入資科興控股一樣,都是:
為了中國的疫苗產業。
這個時候,潘總的未名系的發展,已經病入膏肓。不注重研發,公司有大量質押和債主,還有很多無法解釋的資金消耗流向。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潘總大搞所謂的生物經濟模式,其實是在三、四線城市炮制了不少房地產開發項目。名下近百家公司,但基本只有上市公司和北京科興,為其貢獻盈利。
但現在,北大生物系大佬潘總,在這場股權爭奪戰中,淪為了炮灰。而他最信賴的人——李嘉強,正在一步步靠近科興生物的權力中心。
三個月前,李嘉強控制的科興生物發布公告說:
現任董事會正在評估前任卸任后的所作所為。
然后就是這個史無前例的分紅方案。如果方案通過,科興生物要掏出超過賬上余額的70%資金,回饋股東,總計:
75億美金。
表面上看,這是停牌6年之后,對股東們的延遲獎勵。但看下科興生物支付的日子,感覺好像并非如此:
每股55美元的現金股息,將于7月9日舉辦的特別股東大會之前支付。
這次特別股東大會,審議的,就是科興生物董事會成員任免的相關議案。科興生物還在公告中表示,股東投票關系到:
能否如期獲得之后的補償性股息。
這是在用現金洪流給股東洗腦投票啊。尹衛東的籌碼,被掏空科興生物家底清算式的分紅除權,直接稀釋成渣。
這場耗費數年的股權暗戰、跨國訴訟、法庭攻防,在壓倒性的現金攻勢面前,似乎即將塵埃落定。
500多億的分紅竟然只是一個手段,而非目的。只能說,貧窮還是限制了我的想象。
此刻,持續八年的“疫苗戰爭”或許要落幕了。公共衛生的榮光時刻,齊心抗疫的集體記憶,贏家即將笑納這場世紀疫情帶來的最豐厚回酬。
七月,窗外蟬鳴漸起,又一個盛夏來臨。孩子們奔跑著,手臂上或許還殘留著那三針科興疫苗的微小印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