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駱崗公園的舊機場跑道上,一場顛覆傳統出行想象的 “空中革命” 正在上演。直徑 15 米的智能起降區內,一架由碳纖維打造的流線型載人無人機靜靜佇立 ——16 組螺旋槳呈矩陣排列,純白機身在陽光下折射出金屬光澤。隨著智能系統發出指令,這架名為 “EH216-S” 的無人駕駛航空器如鴻鵠展翅,平穩升至 50 米空域,與湛藍天幕構成一幅科技感十足的圖景。
低空經濟“超級實驗場”:從技術演示到商業閉環的跨越
作為 “活力中國調研行” 的探訪站點,駱崗公園正以 “低空經濟創新策源地” 的身份引發關注。據合翼航空運營總監章昱輝介紹,這臺演示機型專為城市低空短途交通設計,搭載的智能導航系統可實現厘米級精準起降,除載人觀光外,還可切入物流運輸、應急救援等場景。而今年 3 月 28 日中國民航局頒發的全國首批載人類無人機運營合格證,更讓商業運營邁出關鍵一步 —— 這意味著企業可在獲批區域內開展付費載人服務,合肥市民未來有望體驗 “云端通勤” 的全新出行模式。
如今的合肥低空領域已呈現 “千機競發” 態勢:200 余條無人機航線穿梭于城市脈絡,醫療物資配送、軌道巡檢、外賣投遞等應用場景持續擴容。產業集聚效應隨之顯現,300 余家低空經濟企業在此形成研發、測試、生產、運營的全鏈條生態,推動這座城市向 “天空之城” 加速邁進。合肥市發改委副主任程羽透露,未來將聯動公安、消防等部門拓展接駁觀光、應急物流等常態化飛行任務,讓技術紅利惠及民生。
蚌埠航天產業園:小部件里的 “飛天密碼”
當合肥在低空領域深耕細作時,皖北重鎮蚌埠正以商業航天產業園為支點,撬動太空經濟新藍海。在禹會區,中國?蚌埠商業航天產業園已吸引深藍航天、九州云箭等 17 個項目落子,其中凌空科技生產車間內的淡黃色晶體顆粒尤為矚目 —— 這些看似普通的材料經十余道工序后,將變身為耐 2100℃高溫的火箭 “防熱盔甲”?!皞鹘y金屬在千度高溫下會軟化,而我們的改性石英酚醛材料密度僅為金屬的 1/5,卻能承受超高速飛行時的燒蝕考驗。” 生產中心總監陳石林解釋道。
20 分鐘車程外的深藍太空航天科技公司則聚焦火箭 “心臟”—— 推力室的革新。通過 3D 打印技術,其將傳統半年的生產周期壓縮至 23 天,成本降低 60% 以上?!熬拖衿嚢l動機決定行駛性能,推力室的效率直接影響火箭運載能力?!?公司副總經理馮光光表示,增材制造技術讓復雜結構一次成型,為商業航天降本提效開辟新路徑。
新質生產力雙引擎:低空經濟與商業航天的萬億賽道
據行業預測,2025 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 1.5 萬億元,商業航天也將突破 2.5 萬億元大關。從合肥無人機在城市上空織就的 “空中網絡”,到蚌埠航天工廠里誕生的 “太空鎧甲”,安徽正以 “低空 + 航天” 的雙輪驅動,詮釋新質生產力的創新密碼。禹會區副區長胡海波透露,當地正聯合中科大、航天院所搭建產學研平臺,推動更多 “卡脖子” 技術突破。
當無人機成為 “空中的士”、火箭零部件實現智能制造,這些曾經的科幻場景正通過皖企的技術攻堅照進現實。從地面到太空的垂直維度上,安徽正書寫著中國智造從跟跑到領跑的躍遷故事,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 “向天而歌” 的澎湃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