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6日晚,中國女籃和澳大利亞女籃打了場不算太“友好的熱身賽,比分最終定格在63:76——說實話,這樣的結果不算意外,甚至過程都讓人覺得有點窩火,尤其是張子宇沒上場這個細節,成為賽后球迷和圈內人討論的焦點,畢竟眼看著亞洲杯臨近,這場比賽可不是隨便練兵那么簡單,怎么說都像是提前預演決賽的節奏。
全場比賽,中國女籃被澳大利亞壓著打,四節比分分別是19:28、12:21、18:10和14:17,除了第三節女籃短暫爆發贏了對手,其余時間基本都被按在地板上摩擦,說白了就是除了那一節,進攻和防守都沒太多亮點——你要是只看比分,可能覺得還行,但真看了比賽,誰心里不憋著點氣,尤其是內線被強吃、外線三分被迫強投的那幾個回合,實在是讓人坐不住。
問題來了,張子宇沒打,女籃內線直接掉了半截氣勢,澳大利亞女籃一旦往里沖,幾乎沒有像樣的護框,2米26的高度就是不一樣,這點無需多說,誰都知道“有高人鎮場這種底氣,光是站在籃下就是心理威懾,可惜這場沒用上,結果就是對手不斷突破、內線強吃,分差被慢慢拉開。
再看進攻端,沒有張子宇鎮守,外線空間直接見底,三分球30投8中,命中率只有26.7%,全場幾乎都是被迫出手,哪有什么舒服的投籃機會,場面上看著就是一波接一波的強投,完全打不出配合和節奏,球迷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隊員們的著急勁兒,外線球員沒了李夢那種“自己能單挑解決問題的狠勁,這一環直接斷檔,韓旭成了唯一的內線支點,但澳大利亞那種身體對抗,單靠韓旭還是有點吃虧。
有網友說,宮魯鳴這場“擺爛了,其實更多是無奈,女籃內線人員短缺,不得不嘗試提速戰術,想用節奏去帶亂對手,可惜事與愿違,上半場女籃自己反倒被帶亂了,呼吸節奏變快、出手變急,效率自然也就下來了,說到底,這支女籃整體身高還算有優勢,真沒必要和對手飆速度,慢下來圍繞內線做文章,才是更穩妥的打法。
更尷尬的是,5號位沒李月汝,3號位沒李夢,女籃直接少了兩個穩定的得分點,外線球員又缺乏硬解能力,場上就算韓旭在內線苦撐,也很難帶出外線的投射空間,這套陣容打強隊,真的太難,尤其是碰上澳大利亞這種既有身板又有投射的對手,場面上完全被壓一頭。
你說巧不巧,這場熱身賽就像提前暴露了女籃整個體系的短板,張子宇沒上,內線護框和進攻支點都沒了,澳大利亞正好趁機鍛煉陣容,順便試探中國女籃的底牌,這種局面下,宮魯鳴和教練組肯定得反思,接下來的亞洲杯怎么打,第二場熱身賽又該怎么調整,幾乎成為所有人關心的話題。
有一說一,宮魯鳴恐怕得在三方面做出改變,第一,內線輪換必須更靈活,張子宇成了“非上不可的戰術核心,哪怕只打15到20分鐘,也得讓她在場上撐住氣場,第二,進攻策略得變,既然外線強投效果一般,還是得想辦法通過內線牽制拉開空間,別輕易打亂自己節奏,第三,防守端要有針對性,面對澳大利亞這種內線強隊,必須加強協防和籃板保護,不能再讓對手隨便突破得手。
當然了,熱身賽輸球并不是世界末日,但這種輸法確實讓人心里不爽,尤其是考慮到亞洲杯馬上開打,澳大利亞又是最大對手,這場球的內容,確實給女籃提了個醒,陣容不齊、戰術調整不到位,面對強隊時就會被無限放大,教練組和球員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球迷吐槽歸吐槽,其實大家心里都明白,中國女籃本身實力還在,關鍵是怎么找到合適的節奏和打法,別被對手牽著鼻子走,別讓自己的強項變成短板——說到底,困難大家都能看見,怎么調整才是關鍵,下一場熱身賽,宮魯鳴和女籃姑娘們能不能打出點新東西,或許比輸贏更值得關注。
歸根結底,這場熱身賽暴露了問題,也給了教練組“點贊回懟的機會,調整到位了,亞洲杯依然有戲,調整不到位,被對手吃得死死的也不是沒可能,接下來的比賽,每一步都不能再隨意,球迷和圈內人都在等著看,女籃到底還能不能爆個冷,打出屬于自己的氣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