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些說著中國話卻干著“間諜”般的事人越來越多,董明珠的那句話才更顯得有水平。
當初董明珠曾說海歸中可能有“間諜”,很多人說她偏激,但是接下來的例子剛好為董明珠“站臺”。
一位百萬粉絲的博主跟兩位自稱是中國人的海外女孩視頻,然而她們除了會說幾句中國話,卻連中國的首都在哪都不知道,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家鄉(xiāng)在哪個省。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位百萬粉絲的博主,他的日常就是滿世界找人視頻聊天,那天,他幸運地連上了兩位自稱是中國人的姑娘。
一個在英國讀高中,另一個是她的香港朋友。
能在海外連上同胞,博主挺高興,氣氛原本一片祥和。
出于好奇,也可能是為了找話題,博主問起英國女孩的家庭,畢竟,能把孩子早早送出國的,家境通常不一般。
女孩倒也坦誠,說了父母的工作。
博主反應很快,立刻做了消音,但從他微妙的表情和零星的口型猜測,女孩的父母似乎在體制內工作。
這本該是個平平無奇的細節(jié),博主或許心想,這就是個家境優(yōu)渥的普通孩子,客套幾句就該結束了。
誰也沒料到,真正的風暴才剛剛開始。
“你是中國哪個省的?”博主隨口一問。
這個問題,對任何一個中國人來說,都該像本能反應一樣,可屏幕那頭的女孩,卻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她眉頭緊鎖,眼神飄忽,甚至拿起了手機,似乎在用軟件查詢自己的家鄉(xiāng),這畫面,荒誕得讓人難以置信。
旁邊的香港朋友看不下去了,趕緊打圓場:“我是香港的!”
過了好半天,英國女孩終于有了答案。
她先是試探性地說“廣東?”,隨即又自我否定,說自己住的地方不屬于任何省。
博主耐著性子,把中國的直轄市挨個念了一遍。
直到他說出“北京”,女孩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點頭:“對對對,北京的!”
一個在北京長大的孩子,竟不知自己家鄉(xiāng)何處?
博主試圖給她找個臺階下:“你是不是很小就出國了?”
“不是啊,”女孩回答,“我在北京生活過,后來去了加拿大,現(xiàn)在才來英國。”
“那……你沒在國內上過學?”博主做了最后的努力,想用教育經歷來解釋這一切。
女孩再次搖頭,給了個肯定的答復:“我上過學的。”
好,上過學,這下,所有借口都被堵死了。
博主心里大概已經翻江倒海,但他決定,把這個測試進行到底。
“中國的首都是哪里?”
博主問出了一個連幼兒園小朋友都會搶答的問題,回答他的,是女孩再一次漫長的沉默,和一聲蓋過一聲的尷尬笑聲。
空氣仿佛凝固了。
博主換了個問法,想看看她的知識盲區(qū)到底有多大。
“新中國是哪一年成立的?”
博主見狀,轉向另一個女孩:“那國慶節(jié)是哪一天?”
這次,香港朋友搶答了,她脫口而出:“7月1號。”
7月1號,那是加拿大的國慶日,這個答案,比不知道更令人心酸。
它清晰地標明了,在她的認知坐標里,哪個國家的印記更深。
既然有香港同胞在場,博主便問了個相關問題:“香港是哪一年回歸的?”
香港女孩想了想,說:“1999年。”
正確答案是1997。
但這還沒完,她緊接著補了一句石破天驚的話:“1999年,香港變成了一個獨立的……”
博主臉色一變,立刻打斷了她。
再說下去,這場直播就不只是尷尬,而是危險了。
最諷刺的一幕,發(fā)生在角色互換時。
兩個女孩笑著反問博主:“那你知道法國首都是哪里嗎?”
“巴黎啊。”博主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一瞬間,兩個女孩臉上流露出的震驚,是裝不出來的,在她們眼中,能秒答出一個外國首都,似乎是一件了不起的、需要淵博知識才能做到的事。
這強烈的反差,像一面鏡子,清晰地照出了她們認知世界里的那片文化荒原。
她們對外部世界的好奇和了解,遠遠超過了對自己出身地的基本常識。
當博主問出“世界上GDP最高的城市是哪個”時,兩人竟茫然地反問:“GDP是什么意思?”
連這個最基礎的經濟名詞都沒聽過,人們不禁要問:她們在海外名校里,到底學了些什么?
這就像一個人精心裝修了自己房子的窗簾和壁紙,卻不知道這房子有沒有地基。
直播結束了,但它掀起的巨浪才剛剛開始。
網絡上吵翻了天。
很多人憤怒,覺得她們就是“會說中文的外國人”,是被西式教育洗刷掉了身份認同的典型。
也有一些海外生活的人反駁,認為這些所謂的“常識”在生活中沒什么用,不知道也無傷大雅。
但爭論的核心,早已不是知不知道首都是北京那么簡單。
而是一個出身與體制相關的家庭,一個在國內接受過系統(tǒng)教育,說著流利母語的年輕人,為何會對生養(yǎng)她的土地如此陌生?
她的茫然,究竟是教育的失敗,還是個人身份的迷失?
當董明珠說出“間諜論”時,我們憤怒于地圖炮式的武斷和對整個留學群體的冒犯。
可當這樣活生生的例子擺在眼前,我們又不得不重新審視她那份粗暴警告背后的深層憂慮。
那份憂慮,關乎的不是間諜,而是一種更可怕的東西——文化歸屬感的流失。
不得不說,董姐還是很有先見之明的,當時因為“間諜輪”跳的最歡的,大多都是海外歸來的海歸,他們覺得被冒犯了。
可是如今的例子呢,他們又該怎么解釋這兩個“異類”呢?
你怎么看這兩位英國留學生呢?你認同董明珠的話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