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人眼中,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事件中最可惜的,不是因美機組成員不規范駕駛而失蹤于茫茫大海的中國飛行員王偉,而是他們損失了大量機密珍貴文件。
早在2023年3月23日美媒《商業內幕》就曾特別摘錄了由詹姆斯·班福德創作的《間諜失敗:外國間諜、內鬼、破壞者和美國反間諜的崩潰》一書中,有關于“中美南海撞機”的各種細節。
【《商業內幕》的相關報道截圖】
措辭間輕描淡寫的將撞機事件的責任全部推到了中國飛行員王偉烈士的身上,還表達了對中國趁機“搜刮”美方機密珍貴文件的不滿。
美機組成員很不專業
在美國EP-3偵察機與王偉駕駛的殲8II相撞后,由于EP-3偵察機受損嚴重,主指揮奧斯本穩住飛機后,未爭取中方許可,就擅自將EP-3偵察機迫降在了中國海南島上的陵水軍用機場中。
【擅自迫降在中國海南陵水軍用機場的美軍EP-3偵察機】
對于奧斯本的這一行為,班福德認為是很不妥當的,雖然避免了機組成員的傷亡,但也給中方提供了獲取美國機密珍貴文件的機會。
班福德在上述書中這樣寫道:
“相當于他們把一架裝滿了絕密編碼和加密設備、攔截裝置以及大量高度敏感文件的美國國家安全局間諜飛機交給了中國情報部門。”
【“中美南海撞機”事件中的美軍EP-3偵察機】
雖然奧斯本在駕駛著搖搖晃晃的EP-3偵察機朝中國南海陵水軍用機場飛去的時候,就下達命令“緊急銷毀機上的機密珍貴文件”,但實際上,EP-3偵察機的機組人員根本沒有接受過“如何在飛行中銷毀滿載國家安全局機密”的訓練。
或者說,當時美方所有的間諜飛機機組成員都沒有涉及到類似的訓練,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遇到會與受監視國家軍機碰撞的情況,哪一次執行間諜任務,他們不是大搖大擺的去,大搖大擺的回?
結果沒想到,在中國南海居然會面臨如此突發情況。
【中美南海撞機場景還原】
也是因為沒有接受相關訓練,以至于EP-3偵察機上的機組成員銷毀機密珍貴文件的手段十分粗糙。
這一點也在后來美國國家安全局解密的一份絕密損失評估報告中得到了證實:
“機組人員在保護其負責的機密材料方面的整體表現很差,他們普遍缺乏培訓、緊急銷毀實踐、能力和完善的政策。”
比如說,機組成員用斧頭損壞了機上的大部分筆記本電腦,但卻沒有破壞掉保存著敏感數據的內置硬盤;
【機上表面被破壞的筆記本電腦】
再比如說,機組成員在飛機成功完成迫降后,砸壞了飛機操作盤和顯示屏等,但卻沒有破壞機上協調器和信號處理器等。
而這就給中方從機上獲得大量機密珍貴文件提供了便利條件。
中方獲得大量機密珍貴文件
班福德認為,通過迫降的EP-3偵察機,中國“獲得了一筆巨大的情報意外收獲”。
首先是所有高度機密的通信攔截計算機、設備和文件。
班福德說當時這些都被整齊的存放在機上柜子里,并未被銷毀或扔進大海,
“這就讓中國情報部門得以深入了解美國國家安全局針對中國的能力。”
【“中美南海撞機”事件中的美軍EP-3偵察機上存在大量機密珍貴文件】
其次是機上的各類筆記本電腦。
班福德表示,這些筆記本電腦機器及附帶的“LUNCHBOX PROFORMA處理器”、“MARTES軟件工具”,生成了大量電子信號情報文件,均因為損毀不充分而落入了中國信號情報專家手里。
再來就是機上的的加密設備、密鑰以及整套密碼本。
班福德認為這些東西讓中國情報人員得以獲得更多來自太平洋彼岸的高度機密通信。
除此以外,還有中國電子偵察機的研制,也受益于此次“意外所得”。
【中國自研的電子偵察機】
當然了,上述種種都是美方人士的一面之詞,至于我國當時到底是不是得到了這么多機密珍貴文件,恐怕只有事件親歷者才清楚真相。
參考資料:
【1】《Mistakes by the US's top spies allowed China to turn a deadly mid-air collision into an intelligence coup(美國高級間諜的失誤讓中國將致命的空中相撞事件變成了一次情報政變)》 BUSINESS INSIDER(《商業內幕》)[2023.3.23.] 【2】《美媒揭秘中美撞機事件細節:中方或取得機密信息》 環球網[2017.4.12.] 【3】《南海撞機,中國得到多少機密?美方調查報告這么說》 上觀新聞[2017.8.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