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紅教授:調理糖尿病別只盯著血糖值!
楊小紅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教授,主任中醫(yī)師,擅長中醫(yī)藥治療糖尿病,甲亢,骨質疏松癥,腎病綜合癥,慢性腎衰竭等疾病。定期在廣州宏韻中醫(yī)互聯網醫(yī)院坐診。
名醫(yī)張錫純認為糖尿病的根源,在于"脾膵虛損"。這里的"膵",類似現代醫(yī)學的胰腺。
膵與脾關系密切,當膵病累及脾,吃進去的食物無法正常轉化為能量,反而變成“糖垃圾”堆積在血液里,引發(fā)多飲、多食、多尿等癥狀。
基于此,張錫純精心創(chuàng)制了滋膵飲,從修復脾膵功能入手,直擊糖尿病根源。這個方子,我臨床上常常對癥加減來調理糖尿病,今天我就和大家好好聊聊。
滋膵飲出自清代張錫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在中國用于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已有兩個多世紀的歷史。滋膵飲僅由5味藥組成,配方看似簡單,卻環(huán)環(huán)相扣:
一、黃芪:補氣運糖
黃芪能大補脾氣,幫助脾胃將吃進去的食物轉化為精微物質,并輸送到全身各處。現代研究發(fā)現,黃芪中的黃芪多糖能調節(jié)糖代謝,增強胰島素敏感性。
二、生地黃:滋陰潤燥
糖尿病患者常出現口干舌燥、心煩失眠等陰虛燥熱癥狀,生地黃就像一盆涼水,能滋陰降火,緩解口渴多飲的癥狀。同時,它還能與黃芪搭配,一補陰,一補氣,陰陽雙調。
三、山藥:健脾固腎
山藥既是食物又是藥材,入脾、肺、腎三經,既能健脾益氣,又能固腎澀精。它能減少尿液中流失的糖分,還含有大量黏蛋白,可預防糖尿病血管病變。
四、山萸肉:收斂固澀
山萸肉酸味入肝,擅長收斂固澀,防止過多的糖分、津液從尿液流失,尤其適合糖尿病患者尿頻、腰膝酸軟的癥狀。
五、生豬胰子:以臟補臟
張錫純創(chuàng)造性地加入生豬胰子,運用“以臟補臟”的中醫(yī)思維。豬胰子能直接補充人體所需的“膵”的功能,幫助調節(jié)糖代謝。現代研究也發(fā)現,豬胰中含有多種活性酶和胰島素樣成分,對降糖有輔助作用。
諸藥合用,共奏滋陰益氣、補脾固腎、生津止渴之效,可用于治療消渴,即西醫(yī)的糖尿病,尤其適用于脾腎兩虛、精虧較甚、中氣下陷的消渴患者。
下面結合一則門診醫(yī)案來看看。
劉女士,56歲。患者自訴已經確診2型糖尿病五年多了,現在用胰島素來降血糖,但血糖仍高低起伏,每天都感覺口渴,喝水也不解渴,雙手像灌了鉛,走幾步就累。
經過詳細問診了解到,患者還伴有手指和腳趾經常發(fā)麻,像有螞蟻在爬,視力明顯下降,看東西模糊等癥狀。
刻診:舌質暗紅,布滿瘀斑,舌下青筋粗大,舌苔薄白,脈象細弱且澀。綜合情況辨證為氣陰兩虛為本,兼夾血瘀,擬滋膵飲為基礎方加減化裁。
開方:生黃芪、生地黃、山萸肉、生山藥、生豬胰子、丹參、川芎、赤芍、天花粉、葛根、桂枝。
按上方服用7劑后,患者自訴口渴有所減輕,起夜也少了,但肢體麻木改善不明顯。于是原方增加丹參的用量,續(xù)服14劑后,患者自訴血糖明顯降了,雙腿乏力感減輕,肢體麻木頻率降低,但仍有輕微不適。
于是原方加入雞血藤,減少生黃芪用量,去桂枝,續(xù)服2個多月后,口渴癥狀基本消失,肢體麻木明顯緩解,視力模糊也有改善。后隨訪數月,不適癥狀基本消失,未再反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