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爺死了,死在青島大學。
7月6日,青島大學一名宿管大爺在值班室昏厥,送醫后搶救無效死亡。當天早晨,還有一名學生因中暑被救護車接走。
事件發生在31度的高溫天氣下,宿管所住平房里只有風扇,沒有空調。
我特意查了7月6日青島的天氣:7月6日,青島最低氣溫26度,最高氣溫35度。
據該校學生反映,宿管大爺平時住在宿舍門口的平房里,每天早上都能看到他在門外乘涼。
對此,學校招生辦老師說:“因為現在暑假很熱,今年暑假就都裝空調了。而且我們今年是全部宿舍都打包票,說會安裝空調的。”
但該校學生稱,青島大學的學生宿舍都沒有空調,這個包票打早了。
退一步說,哪怕青島大學的學生宿舍都裝上了空調,宿管大爺仍享受不到這份便利。
因為,他是一個“外包”人員。
現在每次看到“外包”這個詞,我都忍不住心里一緊。
這個詞往臺面上一擺,是“資源優化”、“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很有點“市場化”的味道。
但這個詞暗地里卻藏著兩把刀:一把割向學生權益,一把扎向底層生存。
外包是這些年從幼兒園到大學的管理模式風口。
食堂外包,能省采購成本,宿管外包,能減人力開支,但省下來的錢去哪了?學生吃著外包食堂里變質的飯菜,宿管大爺在38度高溫里守著一臺破風扇。
“節流”從哪節?當然不是從管理方、決策者身上節,而是從最底層的打工人身上節。
這些被“外包”出去的崗位,誰在干?基本都是老弱病殘——年紀大、體力差,說不定還一身慢性病。
35度天氣下,外包公司老板不會主動給宿管大爺裝空調,那是成本;學校也“想不起”這些人,畢竟他們不屬于“正式編制”。
于是,在一間沒有空調的小屋里,在30多度的高溫下,大爺倒下了,再也沒能站起來。
這就是“外包”的真相:它不只是一個管理方式,而是一張隱形的網,一張把人推向邊緣、推向犧牲的網。
出于好奇,我查了下青島大學官網,想了解下該大學的留學生宿舍,是否也是零空調。
與我預估的一樣,青島大學留學生宿舍位于敏行樓、新樓和浩園13號樓。這些宿舍均配備了空調。
此外,留學生宿舍還配備了以下設施:家具、衛生間、電熱水器、網絡等,公共設施則包括廚房等。
寫到這里,我就想起前些年有個挺有名的小說叫《北京折疊》。
作者郝景芳以未來北京為背景,構建了一個三重空間的社會結構:第一空間的居民掌握著社會資源和權力,俗稱“人上人”。
第二空間的居民努力向上流動。
第三空間居住著5000萬底層勞動者,從事垃圾處理、清潔等體力勞動。
而在這座校園里,誰是第一空間的人?不言而喻。
學生呢?他們是第二空間的居民。雖無空調多年,但他們尚能在社交媒體上為自己發聲。
而那位宿管大爺呢?他是第三空間的居民。他沒有空調,更沒有話語權。
根據常識,這么熱的天,大爺的身體早就處于非常煎熬的狀態,但他沒法“說話”,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生命在高溫中衰竭。
郝景芳在《北京折疊》中寫道:“最好的辦法是徹底減少一些人的生活時間,再給他們找到活兒干……你明白了吧?就是塞到夜里。”
如今看來,這種“塞到夜里”的邏輯,并未遠去。它藏在學校角落里,藏在那些無人問津的值班室中,藏在一個個“外包崗位”背后。
空調的冷氣能精準繞過某些人群,讓一部分人先涼快起來的代價,是另一部分人活得窒息。
青島大學不是211,也不是985,但仍是山東省屬重點高校。有文章稱:學校正通過“雙一流”建設等項目提升綜合實力,計劃在未來五年投入20億元引進高層次人才。
但這所設置了哲學、法學等專業、要沖擊“雙一流”的高校,管理者顯然沒讀懂約翰·羅爾斯的《正義論》。
約翰·羅爾斯,被稱為20世紀國際最著名的政治哲學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正義論》提出了正義理論,核心在于兩個基本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自由原則,包括言論自由、信仰自由以及追求個人幸福的自由等。
第二個原則被稱為差異原則,它允許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但這種不平等必須是以一種對每個人都有利,尤其是最有利于社會最不利益者的方式來安排。
這意味著,任何經濟不平等的存在,都需要證明它能夠幫助提升社會中最弱勢群體的福祉。
《正義論》因其深刻的理論價值,被廣泛應用于哲學、政治學、倫理學、法學、社會學等多個專業的大學教材中。
但在青島大學的“折疊空間”里,掌握資源、強勢的人,對空調擁有優先享受權。
普通學生相對以上群體處于弱勢,處于空調資源分配的末端,要等。
最弱勢的外包宿管大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知道空調是個什么滋味。
“寰球同此炎涼”,這是理想主義者的浪漫想象。
現實卻是,哪怕在同一所學校里,也無法“同此炎涼”。
35度的氣溫,落在不同人群身上,就是不同的命運。
這就是現實的溫差。K1373次列車乘客、青島大學以及處于同樣境地的大學生、外包宿管,在30多度的高溫中,感受到制度冷漠帶來的陣陣寒意。
行文至此,最新消息傳來,青島大學的學生宿舍終于要裝上空調了。
幾乎在同一時間,山東煙臺南山學院稱,將安排專項資金,啟動線路改造和宿舍空調安裝工程。
人走了,空調來了,冥冥中,宿管大爺用他的離去,換來了這份“遲到的正義”。
你說,在這場冰冷與溫暖的博弈中,究竟誰贏了?
全文完
愿本文令有緣讀到的朋友滿意,如您喜歡,煩請給文章一個點贊、在看或者轉發,也請關注我的公號。
感恩生命里與你的每一次相逢,都是時光饋贈的溫柔奇跡。
更多鏈接
作者簡介
當你關注財經和時事熱點時,我愿與你分享背后的故事和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