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紅教授:餐后血糖總超標?4個飲食小改變,每天堅持,讓血糖慢慢穩下來
楊小紅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中醫師,擅長中醫藥治療糖尿病,甲亢,骨質疏松癥,腎病綜合癥,慢性腎衰竭等疾病。定期在廣州宏韻中醫互聯網醫院坐診。
餐后血糖像坐過山車一樣飆升,是很多糖友的困擾。其實,控制血糖不用大費周章,從日常飲食入手,做出4 個小改變,就能讓餐后血糖穩穩下降。這些方法簡單好操作,今天就分享給大家!
一、主食粗細混搭
大部分人習慣用白米飯、白面饅頭當主食,但它們消化速度快,容易讓血糖快速上升。而粗糧富含膳食纖維,能延緩碳水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反應。
搭配比例:將白米白面與燕麥、糙米、蕎麥、玉米、雜豆類(紅豆、綠豆等)按1:1或1:2的比例混合煮飯、煮粥。
二、調整吃飯順序
吃飯順序看似不起眼,卻對餐后血糖影響很大。按照“蔬菜→蛋白質食物→主食”的順序進食,能有效控制血糖。
蔬菜和蛋白質食物消化吸收慢,先吃能增加飽腹感,減少主食攝入量;同時,它們能延緩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的吸收速度,避免血糖快速升高。
具體吃法:先吃100-150克涼拌菜、清炒時蔬或水煮青菜;接著吃50-100克魚肉、雞肉、豆腐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最后再吃主食。
三、清淡、低溫的烹飪方式
食物的烹飪方式也會影響餐后血糖。過度烹飪、加入大量油脂,會讓食物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導致血糖上升。所以,盡量選擇清淡、低溫的烹飪方式。
推薦做法:多用蒸、煮、燉、涼拌,少用煎、炸、烤。比如,把紅燒肉換成清蒸魚,油炸薯條換成水煮玉米;炒菜時用不粘鍋,減少用油量,避免勾芡。
四、少食多餐
一次性進食過多,會讓腸胃負擔加重,血糖也容易大幅波動。將一日三餐改為“三餐三點”的少食多餐模式,有助于穩定血糖。
具體方案:早餐、午餐、晚餐食量適當減少,在兩餐之間(上午10點、下午3點、睡前1小時),加一頓小加餐,如1小把堅果、1個蘋果、1盒無糖酸奶等。
當然,飲食調整只是控糖的一部分,結合適當運動和規律作息,控糖效果會更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